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能否兩全 該如何辯論

2021-05-18 01:12:51 字數 2512 閱讀 1442

1樓:吳永榮

首先這個辯題沒有界定何種情況下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所以,在辯論中,儘量的提及個人利益置於集體利益之下的情況。如,個人需要安全的社會環境進行經濟活動,國家〈大集體〉提供安全並且因此獲得個人進行經濟活動而帶來的稅收。

第二,駁斥反方關於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永遠不能統一的觀點,並且總是將其觀點歸與「個人利益永遠無法與集體利益統一」。在其未先迫使我方承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有時不能統一」的前提下,迫使對方首先承認「個人利於與集體利益有時能統一」。由此獲得先聲。

第三,正反雙方在此辯題下有共同的一個優勢,也同時是弱點,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兩全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才可獲得定義的,如何更多的舉證能兩全的事例,是你需要做的功課。如果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可多看看雷鋒的故事之類的好人好事方面的書籍。

辯論最重要的是敏捷的思維和堅硬的表達方式,同樣的資料如若能把握以上兩項準則,完全可以獲得不同的效果。請把資料準備充分,更要預做準備對方有可能的辯詞以做迴應,迅速的迴應,駁擊。

2樓:

沒有完全的個人利益,也沒有完全的集體利益。但有永恆的共同利益.

現代民主的含義就包含了"互相妥協"的含義.如果這個集體中照顧了每個人的利益,那集體的利益也就保證了.因為集體的利益就是每個人利益的總和.

3樓:wo要飛

你可以到華語辯論網和爭鳴口才網看看呀

時事政治

4樓:匿名使用者

時事政治 全國第2批學習科學發展觀(3月-9月)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和一些二級城市局級單位。剛開完會的全國人大第十一屆二次全會。

有沒有今年的一些關於時事政治的和大學生生活學習等的辯論賽的辯題呀 我要20個左右

5樓:匿名使用者

當今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 當今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弊大於利

高校產業化利大於弊 高校產業化弊大於利

微博的影響利大於弊 微博的影響弊大於利

90後的個性是刻意在表現 90後的個性不是在表現

出國留學人數增加是社會問題 出國留學人數增加不是社會問題

異地戀應該支援 異地戀不應該支援

新婚姻法解釋利大於弊 新婚姻法解釋弊大於利

大學私營化的利大於弊 大學私營化的弊大於利

同性戀是個人問題,不是社會問題 同性戀是社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女人的美麗是好事 女人的美麗是壞事

3q之戰促進網路發展 3q之戰不促進網路發展

大學生應該廣泛社交 大學生不應該廣泛社交

現在的西部開發應當知識優先 現在的西部開發應當資金優先

法治能消除腐敗 法治不能消除腐敗

大學生就業實行「雙項選擇」利大於弊 大學生就業實行「雙項造擇」弊大於利

當代大學生應該選擇就業 當代大學生應該選擇創業

畢業生擇業促進企業發展 畢業生擇業不促進企業發展

理想與現實一定衝突 理想與現實不一定衝突

裸婚能帶來幸福 裸婚不能帶來幸福

愛一個人應該佔有他 愛一個人不應該佔有他

我查到的一部份,還有一部分是我們比賽準備用的……

誰能幫我想一個辯論賽的主題和辯題?是關於當今時事政治

6樓:匿名使用者

環保與發展

推薦你看柴靜與丁仲禮《面對面》採訪,可能會給你帶來一點靈感。

政治理論、時事政治、法律常識、科技人文、國情省情

7樓:山東中公小張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您好,中公教育圖書針對不同的模組知識點都有明確的劃分,如有疑問可以撥打我們的服務**,諮詢相關問題。

希望能幫到您,中公教育,祝您成「公」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求辯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可以兩全的二辯駁論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兩全。就是個人始終把自己當成集體一部分,集體也始終照顧到個人的利益。如果個人覺得集體支付的利益不足,就可能脫離集體,同樣,集體覺得個人存在或者支付個人利益會損害集體的利益 感覺收了個廢物 同樣也會排除出集體。官哲所謂的辯證統一,目的更多是說服個人出讓自己利益,滿足集...

關於個人利益重於集體利益,競爭意義大於合作

這個可以從商業發展到壟斷形成來看啊 對於大的公司,企業 競爭帶來的幫助是肯定大於行業合作噻 人類的社會分工也是這樣的啊,競爭觸動個人發展,也觸動社會發展 這兩個題目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成立的啊 西方公司職員 歐文 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 利益都想爭,總有得不到的,皇帝都想當,豈能容二人,都要個人利益結果必...

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的關係,下列關於個人利益和個人主義關係的理解,錯誤的是

個人主義與正當copy的個人利益 不同。1 二者的含義不同。正當的個人利益是指個人生存發展所需要的條件,包括個人的政治 經濟 文化 精神利益等。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的思想體系。個人主義對社會和個人會產生明顯的消極影響,危害較大。2 二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