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間單位有哪些,古代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021-05-22 21:11:53 字數 6575 閱讀 7481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時間單位:

1、年,一年設定為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是為春、夏、秋、冬,全年為十二個月。

2、時辰,每年為十二月,每月為三十天,計三百六十天;過年為五天,合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以十二地支設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3、一刻鐘,每天有十二個時辰,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在時間的十五分鐘。

4、一柱香,時間相當於現在的五分鐘,

5、一盞茶,時間大約是現在的10分鐘左右。

6、彈指,每彈指有十剎那。

7、剎那,一剎那就是現在的一秒鐘。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

「『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一個時辰等於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晝夜共有二十四分,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

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3樓:匿名使用者

大致按著從小到大的順序來說吧,但是還是要遵循使用的規律:

1、一剎那(一念):0.018秒

2、一瞬:二十念

3、一彈指:二十瞬

4、一羅預:二十彈指

5、一須叟:二十羅預

6、一晝一夜:三十須叟(所以你知道一剎那或者一念有0.018秒)上面的時間單位**與印度,我們使用這些單位只是用作形容詞,或許在印度算單位吧。

7、刻:十五分鐘

8、時(辰):兩個小時

9、晝夜(天、日):十二個時辰

10、旬:十天

11、月:三十天

12、季:三個月

12、年:三百六十天

13、算:一百天

14、紀:十二年

15、甲子:六十年

16、章:十九年

17、蔀:四章,七十六年

18、遂:二十蔀,一千五百二十年

19、首:三遂,四千五百六十年

20、極:七首,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年。

4樓:夏侯梓瑩

一盞茶、一柱香、彈指、剎那、一時晨、

5樓:齊東人也

甲子、紀、年、月、日、時、刻、分(神話傳說和佛教用語中的不算),大體就是這些了。

6樓:哥陳

有年,月,日,時辰,更,刻

古代的時間單位是什麼

7樓:憑欄看劍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

「『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8樓:皇玉芬逯巳

時辰相等於現在的時間

配上的動物及原因

子;zi

(晚上11

時正至凌晨

1時正)

鼠鼠在這時間最活躍。

(一說為0:00~2:00,以此類推)

醜:chou

(凌晨1

時正至凌晨

3時正)

牛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

寅:yin

(凌晨3

時正至早上

5時正)

虎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mao

(早上5

時正至早上7時正

)兔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chen

(早上7

時正至上午

9時正)

龍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si

(上午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wu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時正)

馬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未:wei(下午

1時正至下午3時正

)羊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shen(下午

3時正至下午

5時正)

猴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you

(下午5

時正至晚上

7時正)

雞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xu

(晚上7

時正至晚上9時正

)狗狗開始守門口

亥:hai

(晚上9

時正至晚上

11時正)

豬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古代的更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晚上7點-9點為一更,

9點-11點為二更,

11點到凌晨一點為三更,

1點到3點為四更,

3點-5點為五更.

9樓:正三炮

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淺說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

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和福建廣東的閩南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

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晝夜平分為一百個等分,也稱百刻記時制。晝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從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組合。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一個時辰等於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晝夜共有二十四份,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

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更」是一種在晚上以擊點報時的名稱。從酉時(今之晚上七點)起,巡夜人打擊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稱為「打更」。七點至九點一擊,為一更;九點至十一點兩擊,為二更;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三擊,為三更;一點至三點四擊,為四更;三點至五點五擊,為五更;此時天亮了,不再打更。

夜半或半夜之說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聲》,沒有實指某點時唱,而是一段時間唱。若要實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後加字,那就有實指了,如三更半夜,實指了三更。又如過了半夜,實指「過了」,這時就有說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時點,在正三更處,即子時四刻,現之零點正。

另外,在古軍隊營寨裡也有打更的,不過擊打的,不是木製的梆子,而是金質的,叫做「金柝」。

附歷代記時制:

殷武丁時12段記時:白天:夙、旦、明(大采)、佔、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採(上半段);

夜間:小採(下半段)、會、(木+凡)、夕。

殷稟辛至文丁時16段記時: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採、莫

夜間:會、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記時:平旦、日出、食時、莫食、東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時、下市、黃昏、人定、夜半、雞鳴

秦12段記時: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我國古代的時間稱呼有什麼來歷,古代時間怎麼稱呼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中國古代時間單位和國際單位的相同是巧合

這就是不同的文明程序中的 共性 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完全一樣,也不可能完全不一樣。在古代的中國,沒有 分秒的概念。但是表達短暫時間的名詞也不少 閃念 瞬間 彈指 須臾 片刻 有間,等等。對於古代的 午時三刻 是用現代的時間來解釋的,就像現在有鐘錶,古代也有日晷 gui 一樣。應該是,中國是干支計時 時...

我國古代的偉大創造有哪些 包括時間,創造者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還有如下發明創造 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 曲尺 墨斗 刨子 鏟子 鋪首 鑽 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喻皓 建築 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