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反映了作者的什麼風格

2021-06-28 22:07:25 字數 1444 閱讀 9937

1樓:匿名使用者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現在 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借「昔」、「今」二字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少時就有壯遊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遊吳越,後北遊齊趙。

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遊的夙願,無奈戰亂頻仍,身世漂盪,難以如願。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於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頷聯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巨集偉奇麗。「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

宋代劉辰翁說,此聯「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吳楚」,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屬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屬吳國。

「坼」,**。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 ,衰老多病的 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頸聯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

此時,他身體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 不禁涕淚交流。詩人在尾聯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絡在一起,意境深遠,餘韻無窮。「戎馬」,兵馬,這裡借指戰爭。

大曆三年(768)秋,吐蕃侵擾靈武,京師戒嚴;朝廷又命郭子儀率兵五萬至奉天,以備吐蕃。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編輯本段]簡析

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是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

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登岳陽樓譯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早就聽說洞庭湖的盛名,現在終於登上了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闊壯觀的大湖,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於其上。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 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 倚窗遠望淚流滿面。

杜甫的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感情詩境和風格方面有

1 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陽樓 起句就與杜甫的人生相聯絡。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大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經歷了長期的困頓艱辛後,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亂他沿長江出川,輾轉來到湖南。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詩人...

正確的《岳陽樓記》原文和翻譯,范仲淹的《登岳陽樓記》的原文與翻譯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

杜甫的詩有什麼風格特點?最好從登岳陽樓 旅夜書懷 閣夜來分

杜甫的作品以沉鬱頓挫著稱,反映了唐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 詩史 是中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風格的高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從過去聽說到今天親臨,表現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嚮往和登樓觀景的興奮,偶句十分自然。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 先寫湖東與南吳楚兩地地勢如裂,次寫天地日夜浮動在水面上。這兩句對上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