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2021-07-12 12:49:27 字數 5029 閱讀 1662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教育思想

(一)推崇遺傳,重視引導兒童的自發衝動

蒙臺梭利十分重視人的遺傳素質和內在的生命力。她說:兒童的「生長,是由於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展,使生命力顯現出來,他的生命力就是根據遺傳確定的生物學的規律中發展起來的」。

(3)對內在力量的推崇,必然把外界影響置於隸屬地位。「環境無疑在生命的現象中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改變,包括助長和抑制,但它從來不能創造。」

既然遺傳是第一位的,則由遺傳決定的生命力就具有頭等地位。對兒童來講,生命力的表現就是自發衝動。對兒童的自發衝動是壓制還是引導,這就成為區分教育的好壞的分水嶺。

蒙臺梭利對舊學校壓抑學生的自發衝動的做法給以猛烈抨擊。她說:「在這樣的學校裡,兒童像被釘子固定的蝴蝶標本,每人被束縛在一個地方--桌子邊。

」(4)這給學生帶來極大的痛苦。在身的方面,骨骼畸型;在心的方面,教師為了把零碎乾癟的知識塞進兒童的頭腦,用獎勵和懲罰誘逼兒童集中注意和緘默不動。蒙臺梭利說:

「獎懲是強加的一種刺激,它將導致一種非自然的結果。」(5)即人的尊嚴喪失殆盡,類同機器。可見,扼殺兒童的自發衝動,必然使兒童身心受害。

蒙臺梭利明確指出:「我們窒息了他們的自發衝動,結果也許是我們就窒息了生命本身。」

顯然,蒙氏抨擊舊學校壓制兒童主動性的觀點是可取的,但她把做為個性發展物質基礎的遺傳素質絕對化,視為決定性因素的看法則是不科學的。

(二)強調環境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教育必須跟兒童發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蒙臺梭利既認為遺傳是第一位的,又認為環境具有頭等重要性。長期的教育經驗使她堅信,環境對人的智力發展是舉足輕重的。她說:

「把頭等重要性歸咎於環境問題,這形成了我們教育方法的特點。……以至造成了我們整個體系的中心。」(6)那麼遺傳與環境二者之間的矛盾,蒙臺梭利是如何解決的呢?

她是從兒童心理髮展的敏感期與關鍵期的觀點提出並解決這一矛盾的。她認為,從個體心理髮展的過程來看,生命力不僅通過自發活動呈現和發展,更表現出一種節律。即生命力在個體成熟的不同階段,會表現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例如,對良好的行為規範的敏感期在兩歲到六歲,對顏色、聲音、觸控等感覺的敏感期在兩歲到四歲。某種感覺能力在相應時期內出現、消失。當它們出現時,能最有效地學習。

許多低能者之所以低能,就是因為忽視了敏感期的訓練,這是一種很難甚至無法彌補的損失。在這裡,環境和教育就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至此,「遺傳的第一位」「和「環境的頭等重要」就統一起來了。

蒙臺梭利還認為,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節律,教育必須跟敏感期相吻合。這就意味著要用不同的教育來適應不同的成熟節律,為此,必須進行個別教學,兒童各自按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兒童的自由成為教育的關鍵。

應當指出,敏感期和兒童心理髮展階段論的思想是有意義的。這已被心理學家所廣泛承認。美國教育家亨特在2023年版《蒙臺梭利方法》的序言中明確地指出,蒙臺梭利方法重視兒童早期經驗,主張通過感知和運動的協調,促進智力發展等思想符合當今的兒童心理學的見解,這是它目前在美國流行的主要原因。

(7)(三)注重感官教育

蒙臺梭利在其《蒙臺梭利方法》一書中,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來論述感官教育,可見感官教育在她的方法體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表現為,從心理學意義講,符合兒童該時期心理髮展需要。「刺激,而不是對事物的思維、吸引著他的注意」。

從教育學意義講,算術、書寫、言語、實際生活的能力、良好程式的規範都由感官教育引出。既然感官教育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而制定的,則上述的生命力活動的特點在感官教育中就反映出來了。

蒙臺梭利教具(部分)

第一,由於兒童對不同的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敏感期,為此,感官訓練必須細分為觸覺、視覺和聽覺等,並相應地設計各種教材。由於生命力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得到滿足和發展,為此,感官訓練必須由兒童自己操作。例如,蒙臺梭利有一套教具是訓練兒童的視感知能力的,在一塊木板上有十個大小不等的孔,每個孔相對於一個圓柱體,每個圓柱體直徑只差1毫米,要求兒童能正確地把混雜在一起的圓柱體放進相應的孔中。

蒙臺梭利認為,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通過對細微差異的注意、比較、判斷,感覺就敏銳了。

第二,由於兒童的自由是使教具跟兒童敏感期相配合的關鍵,為此,感官教育要給兒童以活動的自由,外人儘量不干預。它表現為兩方面:首先,實施個別教學,每人可自由選擇符合自己內在需要的活動;其次,教具能控制錯誤,便於兒童進行自我教育。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兒童把一個圓柱體放進一個比它小的孔,則放不進去;如果把它放進一個比它大的孔,則到最後,終將至少有一個圓柱體放不進孔中。所以,整個過程只要有一個錯誤,就必須重新選擇。因此,「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個錯誤,要求兒童能進行自我糾正。

」第三,由於生命力的活動服從一定的節律,它在不同時期「保持在某個限度之內,被某種不可戰勝的規律約束著。」為此,每種感官的訓練都由一套逐漸加大難度的練習組成。例如,跟文字學習有關的感官教育分五步。

(1)手、眼聯合感知圓柱體的差異。(2)單純用眼感知稜錐、立方體等的差異。(3)單純用手觸控、感知沙紙上略高的字跡。

(4)用筆臨摹字跡,進行肌感的訓練。(5)用水彩、繪畫自發地寫字。實際技能的訓練,算術的學習等,都有類似的漸進的順序。

蒙臺梭利用此法訓練,使四歲的兒童用一個半月,五歲的兒童用一個月,學會了寫字。而按傳統方法,五歲的兒童至少要兩個月才能學會寫字。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73633一)推崇遺傳,重視引導兒童的自發衝動

蒙臺梭利十分重視人的遺傳素質和內在的生命力。她說:兒童的「生長,是由於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展,使生命力顯現出來,他的生命力就是根據遺傳確定的生物學的規律中發展起來的」。

(3)對內在力量的推崇,必然把外界影響置於隸屬地位。「環境無疑在生命的現象中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改變,包括助長和抑制,但它從來不能創造。」

既然遺傳是第一位的,則由遺傳決定的生命力就具有頭等地位。對兒童來講,生命力的表現就是自發衝動。對兒童的自發衝動是壓制還是引導,這就成為區分教育的好壞的分水嶺。

蒙臺梭利對舊學校壓抑學生的自發衝動的做法給以猛烈抨擊。她說:「在這樣的學校裡,兒童像被釘子固定的蝴蝶標本,每人被束縛在一個地方--桌子邊。

」(4)這給學生帶來極大的痛苦。在身的方面,骨骼畸型;在心的方面,教師為了把零碎乾癟的知識塞進兒童的頭腦,用獎勵和懲罰誘逼兒童集中注意和緘默不動。蒙臺梭利說:

「獎懲是強加的一種刺激,它將導致一種非自然的結果。」(5)即人的尊嚴喪失殆盡,類同機器。可見,扼殺兒童的自發衝動,必然使兒童身心受害。

蒙臺梭利明確指出:「我們窒息了他們的自發衝動,結果也許是我們就窒息了生命本身。」

顯然,蒙氏抨擊舊學校壓制兒童主動性的觀點是可取的,但她把做為個性發展物質基礎的遺傳素質絕對化,視為決定性因素的看法則是不科學的。

(二)強調環境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教育必須跟兒童發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蒙臺梭利既認為遺傳是第一位的,又認為環境具有頭等重要性。長期的教育經驗使她堅信,環境對人的智力發展是舉足輕重的。她說:

「把頭等重要性歸咎於環境問題,這形成了我們教育方法的特點。……以至造成了我們整個體系的中心。」(6)那麼遺傳與環境二者之間的矛盾,蒙臺梭利是如何解決的呢?

她是從兒童心理髮展的敏感期與關鍵期的觀點提出並解決這一矛盾的。她認為,從個體心理髮展的過程來看,生命力不僅通過自發活動呈現和發展,更表現出一種節律。即生命力在個體成熟的不同階段,會表現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例如,對良好的行為規範的敏感期在兩歲到六歲,對顏色、聲音、觸控等感覺的敏感期在兩歲到四歲。某種感覺能力在相應時期內出現、消失。當它們出現時,能最有效地學習。

許多低能者之所以低能,就是因為忽視了敏感期的訓練,這是一種很難甚至無法彌補的損失。在這裡,環境和教育就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至此,「遺傳的第一位」「和「環境的頭等重要」就統一起來了。

蒙臺梭利還認為,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節律,教育必須跟敏感期相吻合。這就意味著要用不同的教育來適應不同的成熟節律,為此,必須進行個別教學,兒童各自按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兒童的自由成為教育的關鍵。

應當指出,敏感期和兒童心理髮展階段論的思想是有意義的。這已被心理學家所廣泛承認。美國教育家亨特在2023年版《蒙臺梭利方法》的序言中明確地指出,蒙臺梭利方法重視兒童早期經驗,主張通過感知和運動的協調,促進智力發展等思想符合當今的兒童心理學的見解,這是它目前在美國流行的主要原因。

(7)(三)注重感官教育

蒙臺梭利在其《蒙臺梭利方法》一書中,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來論述感官教育,可見感官教育在她的方法體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表現為,從心理學意義講,符合兒童該時期心理髮展需要。「刺激,而不是對事物的思維、吸引著他的注意」。

從教育學意義講,算術、書寫、言語、實際生活的能力、良好程式的規範都由感官教育引出。既然感官教育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而制定的,則上述的生命力活動的特點在感官教育中就反映出來了。

蒙臺梭利教具(部分)

第一,由於兒童對不同的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敏感期,為此,感官訓練必須細分為觸覺、視覺和聽覺等,並相應地設計各種教材。由於生命力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得到滿足和發展,為此,感官訓練必須由兒童自己操作。例如,蒙臺梭利有一套教具是訓練兒童的視感知能力的,在一塊木板上有十個大小不等的孔,每個孔相對於一個圓柱體,每個圓柱體直徑只差1毫米,要求兒童能正確地把混雜在一起的圓柱體放進相應的孔中。

蒙臺梭利認為,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通過對細微差異的注意、比較、判斷,感覺就敏銳了。

第二,由於兒童的自由是使教具跟兒童敏感期相配合的關鍵,為此,感官教育要給兒童以活動的自由,外人儘量不干預。它表現為兩方面:首先,實施個別教學,每人可自由選擇符合自己內在需要的活動;其次,教具能控制錯誤,便於兒童進行自我教育。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兒童把一個圓柱體放進一個比它小的孔,則放不進去;如果把它放進一個比它大的孔,則到最後,終將至少有一個圓柱體放不進孔中。所以,整個過程只要有一個錯誤,就必須重新選擇。因此,「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個錯誤,要求兒童能進行自我糾正。

」第三,由於生命力的活動服從一定的節律,它在不同時期「保持在某個限度之內,被某種不可戰勝的規律約束著。」為此,每種感官的訓練都由一套逐漸加大難度的練習組成。例如,跟文字學習有關的感官教育分五步。

(1)手、眼聯合感知圓柱體的差異。(2)單純用眼感知稜錐、立方體等的差異。(3)單純用手觸控、感知沙紙上略高的字跡。

(4)用筆臨摹字跡,進行肌感的訓練。(5)用水彩、繪畫自發地寫字。實際技能的訓練,算術的學習等,都有類似的漸進的順序。

蒙臺梭利用此法訓練,使四歲的兒童用一個半月,五歲的兒童用一個月,學會了寫字。而按傳統方法,五歲的兒童至少要兩個月才能學會寫字。

蒙臺梭利教育對我國的幼兒教育有什麼啟示

一 有吸收力的心理 轉變我們的兒童觀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心理不同於 的心理,通過運用心理來獲得知識,然而兒童吸收知識直接進人其心理生活 我們接受印象並將其儲存於大腦之中,但我們自己依然與其保持分離,然而嬰兒卻要經歷一個轉化過程,印象不僅進入其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兒童創造了自己的 心理肌肉 用於所發現...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點,蒙氏教育的優缺點

三 蒙氏教育的缺點而蒙氏教育的缺點,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教育在中國沒有全面的推廣下去,所以家庭沒有起到有效的配合作用。並且如今我國的大部分學校還是採取傳統的那種教育方式,這就和蒙氏教育相違背了,那麼自然的不能適應傳統的潮流。一 蒙氏教育的優點 1 通過蒙特梭利的教育,孩子在幾何圖形和數學思維上都很有優勢...

什麼是蒙特梭利,什麼是蒙氏教育

瑪利婭 蒙臺梭利是義大利幼兒教育家,是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為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 敏感期等概念。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