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是心理學上哪個現象?學名叫什麼

2021-07-24 08:05:10 字數 5113 閱讀 7913

1樓:泡泡豬和轉轉豬

虛假同感偏差,又叫「虛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們常常會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當遇到與此相沖突的資訊時,這種偏差使人堅持自己的社會知覺。

2樓:

難道是指墨菲定律?——如果壞事會發生,就一定會發生。

3樓:ggc郜廣超

這是問題解決中的動機歸因理論,問題解決是一種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做的動機,而這種動機受到個體歸因的影響,有客觀和主觀,你說的這種現象主要是歸因於客觀的太多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前面說的那個應該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後面那就不像了。

請問下面案例表現的是什麼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什麼名稱? 5

誰知道這種現象在心理學叫什麼?什麼學術名稱?

5樓:

轉移(displacement):將對不安全物件的心理內容轉移到安全物件上。

如:丈夫被上司批評,回家與妻子冒火;妻子手氣後打孩子,孩子踢狗一腳。打狗看主人,愛屋及烏,記得綠羅裙處處愛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以點帶面也是典型的轉移(被警察打的人認為警察都是壞的)。

移情關係也是一種轉移。

6樓:魚若空行

這個好像叫報復情節,報復社會的都是這種情節。

7樓:蒙太尼裡主教

連鎖反應。採納我哦,親。

請問:「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 是心理學中的專業名稱叫什麼呢?謝謝~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叫做投射效應。

所謂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9樓:死的不乾淨

好像沒有這種名稱,只能說: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屬於行為心理學範疇

虛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我們通常都會相信,我們的愛好與大多數人是一樣的。如果你喜歡玩電腦遊戲,那麼就有可能高估喜歡電腦遊戲的人數。你也通常會高估給自己喜歡的同學投票的人數,高估自己在群體中的威信與領導能力等等。

你的這種高估與你的行為及態度有相同特點的人數的傾向性就叫做「虛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會影響你的這種虛假同感偏差強度:

(1)當外部的歸因強於內部歸因時;

(2)當前的行為或事件對某人非常重要時;

(3)當你對自己的觀點非常確定或堅信時;

(4)當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學習受到某種威脅時;

(5)當涉及到某種積極的品質或個性時;

(6)當你將其他人看成與自己是相似時。

11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投射

投射一詞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

12樓:嬌海李

叫做心理投射,把自己的想法想當然的加在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裡稱之為「投射」

犯罪過程中受害人對施害人產生了愛慕的心理 這種心理學名叫什麼?

14樓:衛戍邊疆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徵,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

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於是,他們採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擴充套件資料: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

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於他人。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條件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現象,但由於情節較輕,不被重視。通常有三個特徵: 1、受害者感到害怕,產生嚴重的心裡恐懼。

2、受害者最終安全的離開,沒有實際的身體上的傷害。

3、受害者對於類似情況始終不知所措。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會經歷以下四大曆程:

1、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2、害怕:壟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參考

ps:這種案例很有意思,很適合言情**的題材呀~

16樓:匿名使用者

= = 8會是受虐狂吧??

覺得占卜上說的就和自己的情況一樣,在心理學中這種心理的學名叫什麼?

在中國,把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從而知道他人心理活動的心理學叫什麼名字?在中國這種方法認可度怎麼樣?

17樓:幸福相伴哈

在國外會更有權威性,lie to me將的就是這個。你可以看看。在我們中國,我還沒有瞭解到。

18樓:符靈者

研究人類行為和行為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總歸為行為科學,行為科學是一種邊緣版性學科權,範圍內包括各類其他學科,比如心理學內的認知、行為、精神、官能研究,因為不能則以而論,中國心理學發展比較晚,現在仍處於初期階段,只是與國外的初期晚期劃分不同,中國的心理科學由於不同的需求和傾向性,學科門類發展參差不齊,因此也就不能以國外為標準。比如國外現在與心理學的研究傾向性更著重於人類行為和心理認知領域,比如你所提問的行為科學也屬其中,而中國則還更多傾向於後精神分析學派,對人的心理認知和特質更有興趣。這是國內外不同的發展和歷史所致。

19樓:丶丶紅

在中國,把通過觀抄察一個人襲

的行為從而知道bai他人心理活動的心理學叫行為du心理學。

要說中zhi國的認可度,應該是dao很高的。「聽其言,觀其行」向來是中國人看人的準則。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愛以功過評是非。這也算是行為心理學的老前輩了吧。如古人評古人的: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不典型的行為心理學案例嘛。

20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一般是肢體語言或者身體語言,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雖然表達方式有區別,但是心裡本質人類是相同的。中國也一樣。

21樓:一槓三豆

啊?你說的什麼啊,微表情學???

心理學上的效應有什麼??完整!名稱,來由等

22樓:葡萄病毒

聚光燈效應,比如一個人走在街上,突然朝天上望,其他的過路人也會好奇地望天上。

23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效應哦,比如光環效應,破窗效應,每個效應都有不一樣現象。你看看我提供的參考資料就知道了,希望能幫到你

24樓:酆溦

有本書叫《不可不知的88個心理學定律》有解釋,還有例項以及各定律的生活應用,值得一讀

25樓:匿名使用者

習得性無助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霍桑效應

暈輪效應

帕金森定律

破窗效應

馬太效應

蝴蝶效應

26樓:朋含雲

心理學的166個效應

27樓:

2023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僕生在美國的一所小學進行一項實驗:從1至6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18個班的兒童進行"**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隨機抽出20%的學生,對老師說,這些學生髮展的潛力最大。8個月後,研究者又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測查,發現他們確定的20%的學生成績提高比其他學生快。

這個著名的實驗後來被稱為皮格馬列翁效應

這種由於期望不同而導致兒童發展出差異的現象就是期望效應。羅森塔爾借名於現象相類同的皮格馬列翁神話,稱這種效應為「皮格馬列翁效應"

28樓:麻辣絲娃娃

請問在心理學上這是什麼型的鼻子,從心理學來講,摸鼻子代表什麼??

鼻樑不來算低,鼻子也源比較飽滿圓潤,這bai裡可以將之歸類du於 直線鼻 zhi 直線鼻 它指的主要是dao鼻樑猶如一條完美直線,如上圖所示性格分析 在微表情心理學中,這種鼻子對應的人物性格特徵為 思路清晰 頭腦靈活,不管是在情場還是事業上都能取得理想成績 不足是這類人比較自私,且對細節有著近乎挑剔...

從心理學上如何理解,從心理學上如何理解 面子

面子是一個存在於複雜的社會關係中的概念,僅從心理出發,分析就略顯單薄。社會心理學中有大量的篇幅討論社會認同,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把面子作為溫飽之後的核心訴求。但面子真是山一樣大的棘手問題,面子和裡子的矛盾,自我和社會的衝突,實在讓人鬧心。光從心理學去 理解面子 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個人意見,是少了經濟生...

從心理學上分析下人感動的原因,從心理學上分析一下 為什麼同樣的故事情節,有人哭,有的人笑

首先,弗洛伊的德三我理論僅僅是描述人的意識的一個理論,並且不是用來描述感情的。心理學是一門貌似很偽的科學,因為心理學還沒有發展完全,好像牛頓以前的物理學。所以現階段的理論解釋你的問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就用弗洛伊的德理論來回答你,弗洛伊德的理論實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 一個人在精神上出了問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