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國為什麼能勝,三國時期,曹魏為什麼最強大,最後統一了中國?

2021-08-15 09:05:13 字數 4784 閱讀 6209

1樓:倩兮的晚茶

樓主問的應該是為什麼三國鼎立,而最後司馬借魏統一天下吧?

1,面積大,大搞屯田,國力強盛。

2,三國初期,三方猛將如雲、謀臣如雨,達到平衡。但後期,蜀漢老一輩的人才退下,並沒有新一輩**。東吳比之蜀漢稍微好點,但也不及從前。形成魏國一家獨大。

3,後期各國政治拉開了差距。魏國雖然司馬氏專權,但相對,吳、蜀的主幼國疑佔很大優勢。(孫權之子孫皓不是好鳥,荒淫無恥,殘暴無道……。

劉禪就不用說了吧?後期姜維都被黃皓逼得不敢回成都。)

4,軍事方面,蜀漢自從劉備徵東吳,被陸遜打敗全軍覆沒之後,蜀國的軍力就從未強大過,全靠諸葛一人苦苦支撐。神話般的五次主動北伐(傳說中的六出祁山,其實只有兩出),多是以少戰多!

東吳的軍力?一直也只是守成而已,從來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經濟、政治、軍事、人才等各方面來看,三國初期鼎立,到後期魏國一家獨大,戰勝統一是必然。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因此三國時期魏國為什麼能勝是不對的,應該是曹操為什麼能勝利.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

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208),曹操又率軍南下,佔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餘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

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佔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1,面積大,大搞屯田,國力強盛。

2,三國初期,三方猛將如雲、謀臣如雨,達到平衡。但後期,蜀漢老一輩的人才退下,並沒有新一輩**。東吳比之蜀漢稍微好點,但也不及從前。形成魏國一家獨大。

3,後期各國政治拉開了差距。魏國雖然司馬氏專權,但相對,吳、蜀的主幼國疑佔很大優勢。(孫權之子孫皓不是好鳥,荒淫無恥,殘暴無道……。

劉禪就不用說了吧?後期姜維都被黃皓逼得不敢回成都。)

4,軍事方面,蜀漢自從劉備徵東吳,被陸遜打敗全軍覆沒之後,蜀國的軍力就從未強大過,全靠諸葛一人苦苦支撐。神話般的五次主動北伐(傳說中的六出祁山,其實只有兩出),多是以少戰多!東吳的軍力?

一直也只是守成而已,從來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經濟、政治、軍事、人才等各方面來看,三國初期鼎立,到後期魏國一家獨大,戰勝統一是必然。國土面積大、國力強盛為魏**師是為借魏統一天下,而其餘兩國卻只懂愚忠,像諸葛五次出征,三次可直搗魏大本但遭阿斗猜忌而停止征伐,有一次差點可殺死司馬卻為一場雨所救,而君主無能有是主因,像諸葛這樣的天才軍師卻遭猜忌,而君主更因小人之言而猜疑大臣,而軍力上的差距也是主因,蜀吳兵力總和才勉強等於魏,加上蜀吳大將英年早逝,青黃不接,魏勝乃大勢所趨。

首先,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因此三國時期魏國為什麼能勝是不對的,應該是曹操為什麼能勝利.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

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佔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餘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

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佔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因為魏**師是為借魏統一天下,而其餘兩國卻只懂愚忠,像諸葛五次出征,三次可直搗魏大本但遭阿斗猜忌而停止征伐,有一次差點可殺死司馬卻為一場雨所救,而君主無能有是主因,像諸葛這樣的天才軍師卻遭猜忌,而君主更因小人之言而猜疑大臣,而軍力上的差距也是主因,蜀吳兵力總和才勉強等於魏,加上蜀吳大將英年早逝,青黃不接,魏勝乃大勢所趨。

3樓:匿名使用者

國土面積大、國力強盛為魏**師是為借魏統一天下,而其餘兩國卻只懂愚忠,像諸葛五次出征,三次可直搗魏大本但遭阿斗猜忌而停止征伐,有一次差點可殺死司馬卻為一場雨所救,而君主無能有是主因,像諸葛這樣的天才軍師卻遭猜忌,而君主更因小人之言而猜疑大臣,而軍力上的差距也是主因,蜀吳兵力總和才勉強等於魏,加上蜀吳大將英年早逝,青黃不接,魏勝乃大勢所趨。首先,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因此三國時期魏國為什麼能勝是不對的,應該是曹操為什麼能勝利.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

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佔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餘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

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佔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4樓:槍神趙雲

因為魏**師是為借魏統一天下,而其餘兩國卻只懂愚忠,像諸葛五次出征,三次可直搗魏大本但遭阿斗猜忌而停止征伐,有一次差點可殺死司馬卻為一場雨所救,而君主無能有是主因,像諸葛這樣的天才軍師卻遭猜忌,而君主更因小人之言而猜疑大臣,而軍力上的差距也是主因,蜀吳兵力總和才勉強等於魏,加上蜀吳大將英年早逝,青黃不接,魏勝乃大勢所趨。

5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講歷史嗎?弄堆資料寫那麼寫。講半天也沒講明白。

6樓:匿名使用者

稱不上勝,反正是國力強盛

7樓:止小琴

國土面積大、國力強盛

8樓:匿名使用者

其他2國的君主,太窩囊

三國時期,曹魏為什麼最強大,最後統一了中國?

9樓:匿名使用者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靠的是綜合實力,古今皆然。

魏及其繼承者晉能最統一全國,這主要是:

1、當時的北方經濟遠比南方發達。當時南北方的差距就象現在西部與東部的差距。而蜀國更是有名的窮地方,可開發的地區除了成都平原外沒有什麼了。

2、軍中實力強。魏(晉)佔有當時中國北方,並控有西域,地廣人多,而且能夠很容易獲取北方的馬匹。

3、政局較穩。曹魏前期國君基本能控制局面。明帝死後,司馬氏奪取政權後也能保持政局穩定。而東吳則不行,自孫權死後,政局動盪不定,最後穩下來上來的卻是一個不折不扣奕態暴君孫皓。

4、人才。可以說三國時期,人才最多的就是曹魏,最可憐的是就是蜀漢。東吳也有人才,但是政局動盪不安,光內部折騰去了,以致後期也是人才缺乏。

10樓:歲月神坑

當時就國土面積來說,曹魏面積最大,三分天下獨佔其二,但是真正統一中國的是晉朝而非曹魏,即使再滅亡蜀國的戰鬥中,也是司馬氏在發揮著作用,再加上曹魏人才濟濟,所以說為晉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魏國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是最強的,雖然政治上有一定的問題.但還是要比蜀吳強.魏國最強,這是不容置疑的.

因為因其佔盡中原,兵精糧足,又人才眾多。蜀國和吳國從政治上講前期都不錯,但後期都有了很大的問題.但蜀國政治還是比吳國要相對好一些的.

從經濟上看,兩者各有千秋.但,蜀雖佔有天府之國,當時的經濟發展仍比不上江東與荊楚(尤其是江東).因此,吳國的經濟要好.

軍事上,蜀國連年用兵,軍士雖為百戰之師,導致軍力疲乏;而吳國相對穩定,軍事也未荒廢.所以吳國的軍事要強一些. 但是因江南發展不足,交通擁塞,又多圖安逸。

12樓:落祭寂

最後統一中國的是司馬氏的晉,不是曹魏。

樓主也提到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

而且曹操對人才的態度最好,又能因才施用。

曹氏是世家大族,家底深厚,又得夏侯氏相助(親戚)。

因此,如題

13樓:草晞澤輝

歷史上北伐很少有成功的。因為北方才是中國古代的中心,不管是人口還是經濟(除了蒙元時期大**後的中原外),所以,誰控制了北方,誰就控制了全國。曹魏還有後來的司馬氏政權控制北方,不出意外絕對能統一天下,西蜀和東吳佔據的都是經濟尚欠發達的地區,只能是割據政權,註定不會長久。

14樓:匿名使用者

很簡單曹操地理位置最好

佔據了中原

人多地廣,物產豐富

所以能一統天下

雖然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孫權有江東81州

但是跟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原比還是差距太大國力決定了一切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答覆正確,魏、蜀、吳誰都沒統一中原,統一中原的是晉,而且這個晉是把曹操一家全部幹掉了的。

16樓:曾是異鄉客

補充一下統一三國的是晉。

17樓:種田養青蛙

建議樓主多瞭解瞭解歷史..先看三國演義.再看三國志..相信對你是最好的辦法..在這裡說也說不清,也說不完.

18樓:許昌龍氏

最後好象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炎統一了中國 國號為 晉

曹操一代奸雄

19樓:匿名使用者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曹魏!比較牛

中國三國時期史家怎樣稱呼魏國,中國三國時期史家怎樣稱呼魏國

魏國 220年12月10日 266年2月4日 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 後魏 故曹魏也稱為 前魏 或者 先魏 曹魏也稱為 前魏 或者 先魏 中國三國時期吳國的稱呼有東吳和孫吳,蜀國的稱呼有蜀漢和季漢,那魏國的稱呼除了曹魏還有一個什麼?10 魏國 bai220年1...

三國時期蜀漢國號是什麼,三國時期的蜀國的國號自稱是漢還是蜀?他們的戰旗寫的是漢還是蜀?

國號是漢bai,這是沒有疑du問的,但西晉統一zhi後,為了維護西晉的正統地位,所以dao 三回 國志 的作者晉朝官吏陳壽便 答以曹魏作為三國中的正統王朝,因劉備所建 漢 的領土主要在蜀地,於是將其國稱之為 蜀國 或 蜀 其歷史記載於 蜀書 當中,而不再使用 漢 這個正式國名,以致後來將之稱為 蜀漢...

三國曹操簡介,三國時期曹操簡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 今安徽亳州 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