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環境的產物還是環境是人的產物

2021-08-20 15:28:55 字數 3418 閱讀 4899

1樓:楊子電影

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人類是環境的產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與改造者,人與環境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從小到大,其周圍的客觀環境都會發生許多變化,一方面,人們必須通過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適應周圍的環境,以求達到與環境的協調一致;

另一方面,人們又通過主觀努力,去改造舊環境,創造一個與人們當代生活相適應的新環境。其最終目標都是要達到人與環境之間的一種相互適應和平衡。

人們的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它囊括了對人發生影響的一切過去、如今和將來的人、事、物等全部社會存在,其中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社會關係等社會現實,則是更為重要的心理環境。

人不能反映生活環境中的全部事物,實際上對人心理髮生影響作用的心理環境只是人整個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在同樣的客觀環境中,每個人所受到的影響也並非一致。

2樓:子茵的日常

「孟子年少的時候,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到這個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

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

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就開始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已經爛熟於心了。

人總是最容易被氛圍所感染的,你所在的環境的怎麼樣的環境,那麼你就會被感染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你在家這麼舒適地方待著的時候,你會好好學習嗎?太難了,對嗎?

因為這是舒適的地方,自然你一定用功不起來。

當你的工作是一個業務員,你每個月一定要完成幾萬甚至幾十萬以上的業績,同樣也不簡單對嗎?但是你是不是一定會玩命去做呢?

一定會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如果不去做,你飯碗就有可能丟了。

所以說,人就是環境的產物。

朋友m是一個一直都屬於乖乖女形象的女孩子,成績也一直屬於不錯的那種女生,工作是做的翻譯。我一直問她什麼時候辭職?

為什麼會這樣問她?因為我覺得她和我是很相似的。

然而她一直沒有一個契機可以走出來,朝九晚五的工作、偏僻的工作環境、以及為數不多的同事讓你根本打不開圈子,你走不出去,看不見未來。

終於,m有一天跑來告訴我,她辭職了,在市中心找了一份關於公司業務的工作,那一刻,我是很開心的。因為這意味著她開始開啟她的圈子,她開始會慢慢找到自己。

果然,只是工作了幾天,她告訴我開啟自己的視野了,因為她短短几天,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在穿著上需要改變自己了,並且要學會開始打扮自己了。這一點,只是短短几日,就改變了這麼多想法。這正是因為環境的改變換來的蛻變。

一朋友最近和我聊到她身邊的朋友l。屬於安逸型,家庭特別寵溺她,在上學時候成績平平,選擇的專業是父親希望她學習的,選擇的工作是父親安排好的。

所有的一切,家人幫她安排好。

很長一段時間,她辭職後在家每天吃完之後,就開始睡。每日熬夜看**或者刷劇,每天這樣迴圈。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出去找工作。工作也很平淡,後面也交上了男朋友,但是生活也特別安逸,每日下班後,就和男朋友一起吃飯、散步回家。日日如此。

直到有一天,公司來了,一個大裁員,她因為表現一直平平而被辭掉了,又繼續迴圈在很長一段失業期當中。

而這也是她一直安逸的環境讓她忘記了自己身處的險境。如同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一樣。

如果你要成為一名高階翻譯師,如果你每天只是背幾個單詞而已,就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你何年何月才可以成為一名高階翻譯師呢?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運動員,你每天待在家裡,睡到自然醒。你確定自己不會變成一隻胖子嗎?

如果你想要成為什麼人,首先,先離開你所在的舒適區。因為變好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就好像我今晚寫這篇文章,我本想明日再更的,因為很累了。

但是我還是堅持今晚更新。因為明天有明天的事情要做。

而且,如果我在舒適的環境下,認為反正沒有人監督我,什麼時候更新都可以的態度,我相信我一定堅持不到自己的目標實現那天。

每個人確實都不容易,人生也不容易了,正是因為如此,你才更加要在前期讓自己可以練就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在對的環境裡,早日形成自己的個性。

人是環境的產物,你不是不能成為誰。而是你要明白你要成為的那個人當初是在什麼環境下造就的他?你就會清楚你應該在哪個環境下去成為你自己。

3樓:棋七奇

自然界是可觀的,是先於人類存在的。就是人類誕生之後也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我們可以推論出:人是環境的產物。

至於具體例子,你已經說的挺多了,我就不囉嗦了。

雖然環境是客觀的,是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並不說明人面對自然界以及環境就束手無策,被動適應環境。恰恰相反,人類具有生存生活意識,人類以客觀環境和規律為基礎,還可以去主動地改變條件創造適合生存發展的環境。

不能片面理解兩句話,要聯絡,辯證地看待兩者的關係。如果割裂了之間的關係,前一句話就會導致機械的唯物主義,而後一句話便成了唯心主義,就好比「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中割裂了物質意識的關係會導致錯誤的結論一樣。

總之,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辯證,馬哲最大的特色之一),走出形而上學。

4樓:

從唯物主義角度看,人是環境的產物,而人對環境又有改造作用。人能改造環境,但不等於說環境就是人的產物。

因為物質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在人類誕生之前,物質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人是客觀世界發展的一定階段的產物,人具有其他一切動物沒有的主觀能動性,人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規律改變身邊的環境。

你說的人改變環境只能說是人利用客觀規律,改變自然環境的外在形態,並沒有從實質上創造了環境。

環境可以對人產生反作用。

堅持唯物主義,你朋友的說法,不科學。違背了物質第一性的規律,片面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如同「大躍進時期」犯的錯誤一樣。

5樓:匿名使用者

相輔相成的關係!總的來說,環境對人的影響比較大,也比較快!

6樓:匿名使用者

懂唯物論麼?簡單的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具體的嘛自己多琢磨琢磨!

7樓:魔中魔聖中聖

正統的回答是這就是矛盾!

白話就是顯而易見,你還小,這根本就什麼都不是,你恐怕聯最基本的辯證法都沒有掌握,

其實就你的情況而言,你說的是a,而你的朋友說的是b,而更高一點的事實是a和b都屬於26個字母,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基本上它們都是事實,它們的存在或者說出現只能使你更全面的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讓你的盲點一點一點的減少...

......

8樓:

環境育人,人改造環境。

第一和第二個例舉都可以看出來。沒有環境,人類自然無從施展手腳。就像沒有水,要杯子幹嘛。

所以人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人類在自然環境下生存發展,改造出適合自身生活的環境,就是人文環境。當人文環境孕育出新的社會關係,出現不適應的存在時,就會繼續改造這種環境(比如不同時期出現不同的社會制度。)

9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你要搞一種符合實際呢?世界是複雜的,未知的東西很多,怎麼只能用一種理論呢?

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哪些例子,生長環境影響人的事例

進化論中有基因會隨環境的改變而保留適應環境的基因,不適應環境的基因會被淘汰,生物從而進化,人也屬於生物,所以環境的變化是的可以適應環境這存留,不適者淘汰。因此環境讓人學會適應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便是隨大流 三字經中也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也比哦明人隨環境變而變 好的有孟母三遷 壞的一...

人與環境的關係作文,人與環境的關係800字作文,800字

心態與環境人的一生中,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絕不可以沒有工作的樂趣。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從工作中只得到厭倦 緊張與失望,人的一生將會多麼痛苦 令自己厭倦的工作即使帶來了 名 與 利 這種光彩也是何等的虛浮!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個建築工人的故事 有三個建築工人在共同砌一...

人的成功與環境有關係嗎,一個人的成功與環境有關係嗎

環境是不可能阻擋一個有信念的人,所以有成功的信念才走向成功的最好藥。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會讓周圍的環境影響到自己。環境和一個人的成功是沒有關係的。環境可能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眾所周知,任何事物運作都必須內要有動力,而一個人能否成功容最關鍵因素,也是決定於有沒有潛在的 足夠的動力支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