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規定女子多少歲必須結婚

2021-12-20 23:03:17 字數 3640 閱讀 3076

1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早婚現象的興起,王室與民間皆然。查考《漢書》、《後漢書》,男子從十五歲至十八歲初婚者都有。如《後漢書·靈帝記》:

「建寧四年四月癸丑,立貴人宋氏為皇后。」靈帝於建寧元年即位,年十二,那麼結婚時年十五。《後漢書·桓帝記》:

「建和元年秋七月乙未,立皇后梁氏。」桓帝是十五歲即位的,結婚那年應為十六歲。《隸釋》十五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雲:

「收從孫,即廣延,立以為後。年十八,娶婦徐氏。」望採納

2樓:七月在野

漢朝在婚姻制度上沒有年齡的限制

漢人婚禮始舉樂,並出現了鬧新房的習俗,且婚嫁之風極為奢侈。漢代早婚現象的興起,王室與民間皆然。男子的初婚年齡一般從十四歲至十八歲。女子的初婚年齡一般則在十三歲到十

六、七歲。女子十九而出嫁者亦有。男女之年以相配為主,大率以男稍長於女為常。

例如,漢順帝初婚年齡是十四歲,其後梁氏是十三歲。有些皇族的婚齡則更低,一些婚姻幾乎處於童婚狀態。漢昭帝、平帝、霍氏、王氏的婚齡皆在十歲以下。

宣帝時,也曾有人譏諷世俗嫁娶太早的惡習。《漢書》七十二《王吉傳》雲:吉意以為:

「夫婦,人倫大綱,夭受之蒙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之道而有子,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當然,這種意見當時未能被統治者和民眾廣泛接受。

而早婚的觀念也一直深深影響著後世多朝。直到宋朝,人們的婚齡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普遍回升。

中國古代男女有沒有法定結婚年齡的限制?

3樓:儆櫟

古代對於來適齡男女婚嫁問題,有源制bai定相關的規定。

我國古du代其實是zhi一個「早婚國家」dao,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歲、女13歲以上;明代,男16歲、女14歲以上。

《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嫁,家人坐之」。而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是有女兒15歲至30歲還沒有嫁人,就要罰款600錢。唐朝對於男子20歲以上,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也要處罰。

4樓:匿名使用者

有,男性來20歲(即弱冠)古自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髮戴冠,表示已成 年;

女性15歲(即及筓)筓指古代婦女用來固定盤發的簪子。及筓指女子至15歲時,把頭髮簪起來表示已成年。

這時才能談論婚嫁。

中國古人的「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5樓:華律網

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週歲,女不得早於二十週歲。《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週歲,女不得早於二十週歲。

晚婚晚育應予鼓勵。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結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適合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所以,儘管我國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能力,但並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為婚姻法律關係的主體,只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享有結婚的權利。

6樓:灰貓讀書

古代對於適齡男女婚嫁問題,有制定相關的規定。

我國古代其實是一個「早婚國家」,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歲、女13歲以上;明代,男16歲、女14歲以上。

《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嫁,家人坐之」。而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是有女兒15歲至30歲還沒有嫁人,就要罰款600錢。唐朝對於男子20歲以上,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也要處罰。

7樓:外功天賦

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然而十幾歲就結婚的多的是,古人這方面沒有所謂的法律結婚年齡。

8樓:匿名使用者

女子15歲,男子20歲

漢朝婚嫁習俗

9樓:匿名使用者

婚嫁之日,夫家接受賓客祝賀,擺置酒筵招待賓客。賓客往往飲酒歡笑,言行無忌。如西漢楊暉在酒宴上「拂衣而喜,頓足起舞」。

周代以前,結婚儀式並不熱鬧。《禮記·郊特牲》雲:「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婚禮不賀,人之序也」。顯然,上古把婚禮視為幽陰之禮,不奏**,人們也不祝賀。直到漢初,有些地方官吏囿於周禮,也禁止人們在婚禮時相賀。

然而,結婚始終是「大吉也,非常吉也」(《公羊傳》文公三年)的喜事,在秦漢這樣熱衷享樂的時代,婚禮不賀的狀況不可能持續下去。到漢宣帝五鳳二年八月,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

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

……勿行苛政。」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對婚禮不賀的否定,從此婚姻相賀便逐漸傳襲下來。

鬧新房的習俗是婚禮始舉樂的最突出的表現,此俗正始於漢代。「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可以不講傳統禮儀,男女可以隨便嬉戲。甚至有酒醉出格的舉動。

據記載,漢代汝南有個叫杜士的人娶妻,大家前來祝賀,喝了許多酒。他的一個叫張妙的朋友在鬧新房時開玩笑,把杜士捆起來捶20下,又把杜的手足高懸於樑,杜竟一命嗚呼了。

鬧洞房之前,還有一舉樂的現象——撒帳,此俗亦起於漢代。據《戊辰雜抄》:撒帳始於漢武帝。

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戒官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多得多子也。

撒帳禮撒帳是中國傳統婚禮上的一項禮儀,它最初的意義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撒帳以兆得子的習俗始於西漢,現在一些地方仍保持著這種撒帳習俗,撒的東西不僅有棗子、荔枝、栗子、桂圓和花生,也有用五穀和紅紙屑的。這種習俗表達了人們對新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願,同時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觀念。

從而,撒這一習俗實際上成了新人的護身符。

送贄禮新郎拜別父母后,來到新娘家。他手上還捧著一尊銅雁,這是贄禮,要送給新娘父母的。贄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雁為贄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醮子禮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禮。父親賜酒,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父親還得向兒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才算結束醮子禮。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組展示漢朝時期婚嫁習俗的漢畫像石拓片在徐州漢畫大觀園揭開了神祕面紗。高禖、梳妝、納彩、婚嫁、分娩等場景再次讓遊客領略了漢朝男婚女嫁的盛世場景。該組拓片共17張,集中反映了漢代婚嫁習俗。

它以簡單的畫符描繪了漢朝男歡女愛的場景,包羅永珍、栩栩如生。  婚嫁圖:居中為一對新人,手相握,衣帶相結(結縭,舊指女子婚禮),古時所謂同心結於此可見。

左右有三人,是證婚人,也是樂隊。旁有兩小兒,模仿新人作攜手結帶狀。左右各有房屋,右邊當為孃家父母倚門相送。

我認為,有送就必定有迎啊。

11樓:冰魄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親,你可以參照著電視劇上的服裝猜測一下,不會差距太大!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來學習的...

樓上的...回答的字數太多了 ....

看迷糊了...

13樓:錦瑟聲聲葬華年

有的吧。。。然後還有什麼納采什麼的

中國婚姻法規定多少歲可以辦結婚證?

國家規定男性年滿於二十二週歲,女性年滿二十週歲可以領結婚證。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週歲,女不得早於二十週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 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 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

男人多少歲結婚最好?男人多少歲結婚最合適?

這個沒有確定的期限,法律上規定男的22歲,女的20就可以。如果你到了21歲,已經和你的女朋友彼此熟悉,而且彼此的生活習慣都非常相似,當然我覺得經濟基礎非常重要,如果你連自己的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都無法保證的話,我認為先不要結婚,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能保證你的家人能過上正常的生活的話,25歲以後結婚...

法律規定多少歲算婦女,多少歲以上算婦女?依據是什麼?謝謝

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兒童。而在現實生活中,婦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大於14週歲稱少女,14歲以下 含本數 稱幼女。多少歲以上算婦女?依據是什麼?謝謝 婦女,在官方辭典中,其定義是成年女子的通稱。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