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人

2022-01-07 14:19:41 字數 6728 閱讀 5112

1樓:最強大腦聯盟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戰國時楚國大臣。

宋玉 戰國時文學家。楚國人。

廉頗 戰國時趙國將領。曾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有「負荊請罪」事。

藺相如 戰國時趙國大臣。有「完璧歸趙」事。

觸龍 戰國時趙國大臣。一作觸讋。

趙勝(?-前251) 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任趙相。「戰國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趙勝。

趙奢 戰國時趙國將領。曾大破秦軍,以功封馬服君。

趙括(?-前260) 戰國時趙國將領。趙奢之子,人稱馬服子。只知紙上談兵。統兵敗於秦軍白起,四十萬人被坑殺。

魯仲連 戰國時齊國人。一稱魯連。常為人排難解紛,不受酬報。

毛遂 戰國時人,平原君門下食客。曾自薦隨平原君赴楚,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

虞卿 戰國時人。善於料事揣情。在趙為上卿,後辭趙至魏。

公孫龍(約前320-前240) 戰國後期名辯思想家。字子秉,趙國人。「白馬非馬」即其觀點。

尹文 戰國時思想家。齊國人。

鄒衍(約前305-前240) 戰國時思想家、陰陽家代表人物。一作騶衍。齊國人。學究天人,雄於辯口。

魏無忌(?-前243) 戰國時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釐王異母弟,「戰國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無忌。

侯嬴(?-前257) 戰國時魏國人。以重諾守信名傳後世。

朱亥(?-前257) 戰國時魏國人。有勇力。曾刺殺魏將晉鄙,解邯鄲之圍。

黃歇(?-前238) 戰國時楚國大臣。「戰國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黃歇。

荀況(約前313-前238) 戰國後期思想家。又稱荀卿(漢時避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在天道觀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觀點;在認識論上,提出「行貴於知」的觀點。

荀子 即荀況。

姬延(?-前256) 東周末代國王。慎靚王之子。前314-前256年在位。

周赧王 即姬延。

呂不韋(?-前235) 戰國末秦國大臣。衛國濮陽人。所著《呂氏春秋》(一名《呂覽》),為雜家代表作。

甘羅 戰國時秦國大臣。甘茂之孫。十二歲時因功而任秦國上卿。

嫪毐(lǎo aǐ)(?-前238) 戰國時秦國人。由呂不韋推薦為宦,受太后寵幸,受封為長信侯。

鄭國 戰國末水利家。韓國人。所築鄭國渠為我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韓非(約前280-前233) 戰國末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韓子》(《韓非子》)五十五篇。

尉繚 戰國末秦國大臣。魏國大梁人。入秦為國尉,因稱尉繚。今存《尉僚子》二十四篇。

李牧(?-前228) 戰國末趙國將領。長於用兵。

王翦 戰國末秦國將領。頻陽人。長於用兵,以功封武成侯。

燕太子丹(?-前226) 戰國末燕王喜太子。曾派荊軻刺秦王不遂,被燕王喜斬首。

荊軻(?-前227) 戰國末衛國人。先世為齊人。好讀書擊劍。衛人稱之為「慶卿」。遊歷至燕後,被稱為「荊卿」(或「荊叔」)。刺秦王未遂被殺。

高漸離 戰國末燕國人。擅長擊築。曾於築內暗放鉛丸,撲擊秦始皇未中被殺。

樊於期(?-前227) 戰國末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後自刎獻頭於荊軻,以刺秦王。

項燕(?-前233) 戰國末楚國將領。下相人。勇而有謀。

田光(?-前227) 戰國末燕國人。以「節俠」自許。薦荊軻於太子丹,並自刎以壯其志。

猗頓 戰國時大工商業者。以經營河東鹽池起家,而成鉅富。

郭縱 戰國時大工商業者。趙國邯鄲人。以經營鐵冶成業致富。

卓氏 戰國末大工商業者。趙國人。以鐵冶致富。

孔氏 戰國末大工商業者。魏國人。以鐵冶為業。

2樓:犁竹筱

戰國四君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

戰國四大將領

趙國:廉頗 李牧

秦國:王翦 白起

戰國四公子

趙國:平原君 趙勝

楚國:春申君 黃歇

齊國:孟嘗君 田文

魏國:信陵君 魏無忌

秦國:宰相 李斯

齊國:宰相 田單

燕國:太子 燕丹

商鞅 墨子 韓非 莊子 孟子 孫臏 荊軻 屈原 李冰荀子 張儀 公孫衍 蘇秦 呂不韋 李悝 鄒忌 申不害吳起

3樓:藍臻唯

孟軻,商鞅,藺相如,廉頗,白起,王翦,信陵君,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龐涓,孫臏,蘇秦,張儀

魏文侯魏桓子之孫,名斯,戰國時魏國的第一代國君,為魏國的建立者,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在位。他曾任用李悝為相,吳起為將,西門豹為鄴(今河北臨漳西南)令,獎勵耕戰,興修水利,進行改革,使魏國成為當時的強國。曾西取秦的河西(今黃河與北洛水間),向北越過趙國攻滅中山,又率領韓趙聯軍向東方開拓,大敗齊軍至齊長城,並且還向南伐楚,遏制了楚北上之途,成為戰國初年的雄主。

齊威王田午之子,名因齊,戰國時齊國的國君,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即位之初,齊國曾一度出現了「諸侯並伐,國人不治」的局面。面對這種不景氣的局面,齊威王大刀闊斧地採取實際措施。

他任鄒忌為相,田忌、孫臏為將和軍師,整飭吏治,改革弊政,「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即墨大夫),誅一人(阿大夫)」,不數年間,國力漸強。公元前341年,齊大敗魏軍於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迫使魏惠王於公元前334年到徐州(今山東滕縣南)朝見,互尊為王,史稱「會徐州相王」。同時,他還繼承其父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稷下廣置學宮,招徠各派學者前來著書立說,議***,任其講學。

韓昭侯戰國時代韓國國君。戰國七雄之中,以韓國最為弱小。韓昭侯在位期間任申不害主持國政,使韓國致治,諸侯不敢侵韓。

趙武靈王

趙肅侯之子,名雍,戰國時趙國的國君,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即位之初,由於年少,未能聽政。至十九年,即公元前307年,意識到「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強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乃決心以胡服騎射教百姓,改穿胡服,學習騎射,陸續攻滅中山國,攻破林胡、樓煩,國勢大盛。公元前299年,傳位給王子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後在內訌中被李兌圍困於沙丘宮,餓死。

楚懷王楚威王之子,名熊槐,戰國時楚國的國君,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由於楚懷王昏庸貪利,任用親信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後鄭袖,排斥左徒屈原,使國事日非。其後,又誤信張儀之言,為秦給商於之地六百里所誘,不能堅持聯齊制秦的對外政策,與齊絕交。

後索地不成,先後與秦戰于丹陽(今河南丹水北岸)、藍田(今陝西藍田西),為秦所敗,失去大片國土。後又遭齊國攻擊,國勢日衰。時而靠秦,時而靠齊。

公元前299年,楚懷王再次受騙,入秦被扣,最終死於秦。在位期間,曾乘越國內亂,攻滅越國,設立江東郡。

燕昭王燕王噲之庶子,名職,戰國時燕國的國君,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曾經流亡於韓,公元前315年,齊國攻破燕國,燕王噲和子之被殺。隨後,他被趙國護送回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為郭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於是士爭趨燕,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來,劇辛自趙至。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又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授相國印。

樂毅率燕及秦、楚、魏、韓、趙之兵聯合伐齊,大敗齊於濟西。燕兵深入齊地,齊人大亂,泯王出走,佔領齊國七十多城,是燕國最強盛時期。

秦孝公秦獻公之子,名渠樑,戰國時代秦國著名國君之一。於公元前361年二十一歲即位,是時諸侯力政,相互並爭,孝公痛感「諸侯卑秦,醜莫大焉」。於是,孝公行布憲、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下令國中求賢,走富國強兵之路。

公元前359年,孝公用商鞅實行了第一次變法,三年之後,孝公又用商鞅實行了第二次變法。兩次變法,使秦國由原來比較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戰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雖然孝公去世,商鞅也被車裂而死,但是,卻為日後秦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秦武王之異母弟,名則,一名稷,戰國時秦國的國君,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初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舉白起為將,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的河東和南陽、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公元前266年,昭王聽信魏人範睢的話,奪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範睢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鬼谷子戰國時人,亦稱鬼谷先生,不詳其姓名,隱居鬼谷,因以為號。《史記·蘇秦列傳》司馬貞索隱:「扶風池陽、穎川陽城並有鬼谷墟,蓋是其人所居。

」相傳為張儀、蘇秦之師,後人歸之於縱橫家。又傳其著有《鬼谷子》一書,始見著錄於《隋書·經籍志》,今本《鬼谷子》三卷,系偽託。

李悝 戰國初期法家的始祖,曾被魏文侯任用為相,主持變法。經濟上主張「盡地力之教」和「平糴法」,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加產量,在豐收之年國家要以平價購買餘糧,在災荒之年國家則以平價售出糧食,強調要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之年。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於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

他彙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的《法經》一書,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內容包括盜、賊、囚、捕、雜、具六法,現已失傳。其言論見於《漢書·食貨志》、《晉書·刑法志》等,《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李子》三十二篇,已佚。

慎到 戰國時趙國人,又稱慎子。學黃老道德之術,與田駢齊名,曾在齊稷下學宮講學,受上大夫之祿。主張法治,提出尚法必重勢,立法雖可因循自然,而行法必賴於威勢,其「任勢」學說,被韓非所吸收繼承。

因而後世將其歸於法家。《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其「著十二論」,《漢書·藝文志》法家類著錄《慎子》四十二篇,現僅存七篇,收入《守山閣叢書》、《諸子整合》。

申不害戰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精於刑名學,提倡治政重術。相韓十餘年,令弱小韓國致治,諸侯不敢侵韓。

龐涓 戰國時魏將,曾與孫臏同學兵法。公元前354年,他率軍圍困趙都邯鄲。次年齊救趙,採用孫臏的策略,誘使魏軍兼程趕回應戰,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中伏,龐涓大敗。

後公元前342年,魏軍攻韓,次年齊又救韓,還是採用孫臏的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魏軍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中伏大敗,龐涓自剄而死。

孫臏 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孫武的後代,大致與商鞅、孟軻同時,為戰國時兵法家。他曾與龐涓同學兵法,當龐涓作魏惠王將軍時,忌其才能,把他騙到魏國,處以臏刑(即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祕密載回,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協助齊將田忌,設計大敗魏軍於桂陵、馬陵。

他繼承和發展了孫武的軍事理論,把「道」看作戰爭客觀規律,提出了以寡勝眾、以弱勝強的戰法,主張以進攻為主的戰略,根據不同地形,創造有利的進攻形勢,重視對城邑的進攻和對陣法的運用。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樂毅 樂羊的後代,中山國靈壽(今河北平山東北)人,戰國時燕將。初,燕昭王即位,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至公元前284年,又以樂毅為上將軍,授相國印,率燕及秦、楚、魏、韓、趙之兵伐齊,先後攻下七十多城,因功封於昌國(今出東淄博東南),號昌國君。

燕惠王即位後,與樂毅有矛盾,互相不信任,結果中齊國反間計,改用騎劫為將,他出奔趙國,被封於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號望諸君。後死在趙國。

田單 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戰國時齊將。初,田單為市吏,並不出名。燕軍攻佔臨淄時,他將全家撤退到即墨城(今山東平度東南),參加即墨的防守工作。

後來即墨長官戰死,他被推薦出來作將領,堅守即墨。公元前279年,田單施反間計,使燕惠王改用騎劫為將,又用火牛陣擊敗燕軍,一舉收復七十多城,創造了戰國後期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被齊襄王任命為相國,封安平君。齊王建元年,即公元前264年,入趙,被任為相國,封平都君。

蘇秦 字季子。戰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學縱橫之術遊說各國,初至秦說惠王,不用。

乃東至趙、燕、韓、魏、齊、楚,遊說六國合縱御秦。他出任縱約長,並相六國,歸居於趙,被趙封為武安君。其後秦使人誑齊、魏伐趙,六國不能合作,合縱瓦解。

他入燕轉入齊,為齊客卿。與齊大夫爭寵,被人殺死。一說他自燕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燕得以破齊,後反間活動暴露,被齊車裂而死。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儲存有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十六章,與《史記·蘇秦列傳》有所不同。

張儀 魏國人,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於魏惠王時入秦,秦惠文君以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今陝西東部)於秦。

當年,張儀為秦相。惠文君於十三年即公元前325年稱王,並改次年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張儀與齊、楚、魏之執政大臣在桑相會,隨即免相。

次年,張儀相於魏,更元八年,又相於秦。十二年,張儀相於楚,後又歸秦。惠文王卒後,武王即位,與張儀有隙,他離秦去魏,據《竹書紀年》記載,就在這一年五月卒於魏。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張子》十篇,彙集了張儀的作品或和他有關的材料,今已亡佚。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

九年後,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因功得任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結果使廉頗很不高興。為避免和廉頗相爭而誤了國事,他每次出門,避讓廉頗,常常裝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頗排地位高低,最後使廉頗很受感動,十分慚愧,兩人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不敢出兵攻打趙國。

廉頗 戰國時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任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長平之戰,他堅壁固守三年,後因趙孝成王改用趙括為將,致遭大敗。

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奔魏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老死於楚。

吳起 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戰國時兵家。初任魯將,屢建戰功,被魏文侯任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奔楚國,初為宛(今河南南陽)守,不久任令尹,輔佐楚悼王實行變法:

「明法審令」,「要在強兵」;「廢公族疏遠者」,強迫舊貴族到邊遠地區開荒;「捐不急之官」,裁減冗員,整頓統治機構。他的變法,促進了楚國的富強。曾北勝魏國,南收揚越,取得蒼梧(今廣西西北)。

楚悼王死,他被舊貴族殺害,變法失敗。《漢書·藝文志》著錄《吳起》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吳子》六篇,當系後人所託。

春秋時期早還是戰國時期早春秋戰國時期早還是三國時期早

春秋時期早。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 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 季 月 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 夏 秋 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 春秋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元年 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

戰國時期漆器特徵,戰國時期的漆器有哪些特點?

戰國時期的漆器,最常見的是日常生活用品,如奩 盒 匣 匜 鑑 枕 床 案 幾 俎 箱 屏風 天秤等。其次是兵器和樂器,如編鐘架 鍾錘 編磬架 大鼓 小鼓 虎座雙鳥鼓 瑟 琴 笙 竽 排簫 笛 甲 弓 弩 矛柲 戈柲 箭 箭箙 劍鞘 盾等。有些漆器是模仿銅器和陶器製作的,也有模仿動物造型的。花紋精細流...

戰國時期的士是什麼階層,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有那幾位是士?

士,是作為封建社會中最基礎的貴族,也是最高階的百姓。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國的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士族階級。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原來可能指原始社會末期與氏族部落首領和顯貴同族的武士,進入階級社會後,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