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和武帝是什麼意思, 文帝 與 武帝 的區別

2022-01-10 20:38:17 字數 5281 閱讀 7343

1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有文王、武王,漢朝有文帝、武帝,三國時有魏文帝、魏武帝。歷代為什麼都有「文帝」、「武帝」呢?  這「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諡號。

諡號是皇帝死後,新繼位的皇帝請大臣們根據死者生前的品德和行為,按照諡法規定給予的一種稱號。諡號本來是有褒善貶惡的意思。按照諡法規定,諡號可分為表揚、批評和同情三大類。

屬於表揚的如:「經緯天地日文」。意思是,善於治理天下的可諡為「文」,像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都是以善於治理天下著稱的,所以都被諡為「文」,稱「文帝」。

再如,「威強睿德日武」。意思是說,聲威強盛而又明智的可諡為「武」,像周武王姬發、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都是以聲威強盛著稱的,所以他們的諡號都是「武」,稱「武帝」。諡號並不能真正說明人的才德,它有很大的虛偽性。

到了宋代以後,每個君主的諡號就只有褒揚而無貶惡。

2樓:昊天皇帝

皇帝的諡號。

文帝指:文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文治。以文治理天下。比如:漢文帝。

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開疆擴土。發動戰爭。比如:漢武帝。

另外還有:高帝、景帝、孝宗、真宗、太祖、聖祖、愍帝、仁宗、恭帝、等都是皇帝的諡號。說明皇帝生前是好、是壞、明君、昏君、暴君等。

3樓:莫問蒼天泣

這裡的文和武是諡號 根據他們生前的功過而定的剛強直理曰武。剛無慾,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強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徵,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誇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

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

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

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

還有很多你自己找找吧

4樓:匿名使用者

帝王死後,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這叫諡號

文帝————既漢文帝(統治時期,休養生息,國力增強,故「文」)

武帝————既漢武帝(統治時期,多次打擊北方的勢力,令邊境幾百年得以和平,國家更好發展,故「武」)

5樓:操心的小方

應該是漢文帝和漢武帝吧

"文帝" 與"武帝"的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區別。

「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諡號,只是稱謂不同,沒有區別。

諡號是皇帝死後,新繼位的皇帝請大臣們,根據死者生前的品德和行為,按照諡法規定給予的一種稱號。

諡號本來是有褒善貶惡的意思,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除此之外,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而厲、幽、暢都是貶字。衝、殤、愍、哀、悼等諡,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貶意。

7樓:曾豔華

1、根據諡法

諡武的皇帝大多武功出眾,開國皇帝往往需要平定天下,克定禍亂,諡武也不為奇。

而文帝則常常是守成之主。

2、取得的成就方面的不同

文多指偏向文化藝術領域。

武多指偏向武力,戰爭領域。

3、後人評價不同

文帝因為擅長於政治經濟的治理,後人評價更加隨和。

武帝多四處征戰,後人評價時會帶更多的貶抑。

像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以善於治理天下著稱的,所以都被諡為「文」稱「文帝」,「威強睿德曰武」,意思是說,聲威強盛而又明智的可諡為「武」,如魏武帝曹操。

這「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諡號。諡號是皇帝死後,新繼位的皇帝請大臣們,根據死者生前的品德和行為,按照諡法規定給予的一種稱號。諡號本來是有褒善貶惡的意思,這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了。

於表揚的如:「經緯天地日文」。意思是,善於治理天下的可諡為「文」。象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以善於治理天下著稱的,所以都被諡為「文」稱「文帝」

再如,「威強睿德曰武」,意思是說,聲威強盛而又明智的可諡為「武」。

8樓:sbc的太陽

1.取得的成就方面的不同。

用文的一般是指該帝王在經濟上有建樹,而用武的一般是指該帝王在軍事、領土、外交等方面上有建樹。

2.字面意思不同。

文多指偏向文化藝術領域,武多指偏向武力,戰爭領域。

3.後人評價不同。

文帝因為擅長於政治經濟的治理,後人評價更加隨和。武帝多四處征戰,後人評價時會帶更多的貶抑。

像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都是以善於治理天下而著稱的皇帝,所以被諡為「文」,稱為「文帝」。像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劉裕等,他們一生南征北戰,蕩平群雄,武功顯赫,所以被諡為「武帝」。

諡號的由來

古代在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

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

參考資料

9樓:么九惹剪輯

文/武是諡號,諡號在人去世以後議定,有褒有貶。

用文的一般是指該帝王在文化、經濟上有建樹;用武的一般是指該帝王在軍事、領土、外交等方面上有建樹。

在比較長的時期內,諡法大體上還公正,甚至連皇帝也左右不了。

比如曹操一心想做「文帝」,以體現自己的文治武功,他夢寐以求的「文」表示具有「經天緯地」的才能或者「道德博後」、「勤學好問」的品德。

但後人偏偏諡之為魏武帝。根據諡法,克定禍亂,刑民克服,誇志多窮為武。曹操這個諡號是在兒子做江山的時候定下來的。兒子即使想給老子塗脂抹粉也做不到。

至於最後曹丕卻稱自己為文皇帝,追封曹操為太上武皇帝的原因,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他想讓自己的詩詞流芳千古 。

所以在曹操死後,卻稱自己為文皇帝,追封曹操為太上武皇帝。

10樓:對面包的愛

文帝、武帝中的「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諡號。諡號是皇帝死後,新繼位的皇帝請大臣們根據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諡法的規定給予的一種稱號。

按照諡法的規定,諡號可分為表揚、批評和同情三大類。「經天緯地曰文」,意思是善於治理天下的可諡為「文」,像漢文帝劉桓、隋文帝楊堅,都是以善於治理天下著稱的,所以被諡為「文」,稱為「文帝」。

「威強睿德曰武」,意思是說聲威強盛又明智的可諡為「武」,像周武王姬發、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都是以聲威強盛著稱,所以他們的諡號都是「武」,稱「武帝」。

曹丕稱自己為文皇帝,追封曹操為太上武皇帝的原因,是因為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他想讓自己的詩詞流芳千古 。所以稱自己為」文帝「。

擴充套件資料:

曹培早年經歷

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縣(今安徽亳州)。傳聞曹丕出生之時,天上的出現青色的雲彩而且形狀如車蓋,終日環繞其上,望見祥雲的人都以為曹丕將來非人臣之命。他自幼天資聰穎,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

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在曹操嚴厲督導之下,少年時代就通讀詩、論,長大一些就學習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丕少時好弓馬,誦詩、論。及長,熟讀《五經》、《四書》、《史記》、《漢書》;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他生於戰亂年代,青年時便隨軍作戰。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孫權軍駐紮在曲蠡(今河南臨潁縣繁城鎮),尚書令荀彧去勞軍,曾與曹丕有過對射箭技術的**。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帶著曹丕等人,回到亳州(今安徽亳州)老家上拜墳墓。事畢,曹丕等乘馬遊觀,經過東園,循著渦河,穿過高林,駐馬書鞭,寫下《臨渦賦》。

11樓:文史一家人

文帝和武帝都屬於美諡,但文、武諡號的側重不同:

文側重:經緯天地、道德博聞、學勤好問、慈惠愛民、愍民惠禮、賜民爵位等。

武側重:武側重:剛彊直理、威彊敵德、克定禍亂、刑民克服等。

曹操和司馬懿是歷史上比較特殊的沒有稱帝卻有帝號、諡號的,曹操無論在政治、軍事、文化、勤政各方面都是比較突出的,為曹魏建國打下了堅實基礎,諡文、諡武都可以,應該是曹操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更重文、才會想追諡自己為文皇帝的。

12樓:搞笑wo是認真

「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諡號,善於治理天下的可諡為「文」,聲威強盛而又明智的可諡為「武」,這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諡號是皇帝死後,新繼位的皇帝請大臣們根據死者生前的品德和行為,按照諡法規定給予的一種稱號。

諡號本來是有褒善貶惡的意思。按照諡法規定,諡號可分為表揚、批評和同情三大類。屬於表揚的如:「經緯天地日文」。意思是,善於治理天下的可諡為「文」。

像漢文帝劉恆,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以善於治理天下著稱的,所以都被諡為「文」稱「文帝」。

再如,「威強睿德曰武」,意思是說,聲威強盛而又明智的可諡為「武」。象周武王姬發,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都是以聲威強盛著稱的,所以他們的諡號都是「武」稱「武帝」。

諡號並不能真正說明人的才德,它有很大的虛偽性。到了宋代以後,每個君主的諡號就只有褒揚而無貶惡。

13樓:明白婆婆

皇帝的諡號。

文帝指:文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文治。以文治理天下。比如:漢文帝。

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開疆擴土。發動戰爭。比如:漢武帝。

另外還有:高帝、景帝、孝宗、真宗、太祖、聖祖、愍帝、仁宗、恭帝、等都是皇帝的諡號。說明皇帝生前是好、是壞、明君、昏君、暴君等。

14樓:盧一匹

你這裡所說追加的封號「文帝」「武帝」都是帝王死後的諡號諡號是後人根據帝王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文武文武,文在前,武在後,古人對文武的褒貶是分明的常言道君王應該「以德治天下」,切忌「窮兵黷武」,又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因此帝王在標榜自己生平時,多半願意強調自己「文」的一面,亂世梟雄曹操更是如此,他征戰一生,卻更願意自稱文人,這是一種中國人的脾氣,從他 要求他兒子追加自己為「文帝」中可見一斑。

曹丕的思想自然和他老爸差不離,因此後來他自己霸佔了」文皇帝」的諡號,放了他爹一回鴿子

漢武大帝最後一集漢武帝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那句啊,是和大臣的還是和劉弗陵的?你說的是已經發生的,將來發生的那一句麼 漢武帝說過哪些的話 電視劇 漢武大帝 裡漢武帝說得一句話,含沙射影,厲害 劉徹 你我是一代人,有些事是必須要在我們這一代做完。匈奴大患歷經我漢家數代,無不受之牽制困擾,耽誤了多少年。既然我們有可能在這一代解決,為什麼要留待下一...

漢高祖 劉邦 和漢武帝 劉徹 是什麼關係。

漢武帝劉徹的父親漢景帝名劉啟,而劉啟的父親又是劉恆,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所以說漢高祖劉邦是漢武帝劉徹的曾祖父。劉邦是漢武帝的曾祖父,劉邦和劉徹之間隔著劉恆 劉邦之子 劉啟 劉恆之子,劉徹之父 1 劉邦。劉邦 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 公元前195年6月1日 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 今江蘇豐縣中陽...

建文帝和李景隆是什麼親戚詳細些,李景隆多次被打敗為什麼被稱為大明戰神?

李景隆不就是討伐朱棣那個嗎,不知兵事誤國誤君,間接導致朱允文下課。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文忠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他和建文是平輩的。朱元璋的二姐曹國公主嫁給了李貞,生子李文忠,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朱元璋的長子叫朱標,朱標的次子是朱允炆 也就是說朱允炆和李景隆是表兄弟 朱允炆的姑祖母曹國長公主是李景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