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古人是如何安排他們的十二時辰的呢

2022-01-11 23:05:31 字數 5717 閱讀 7596

1樓:聯古歡

現代社會每到夜晚,華燈初上,一天之中最為熱鬧的時刻才剛剛開始。無數的電子產品迷人眼球,娛樂場所燈紅酒綠。然而在古代物質裝置很貧乏,匱缺的條件下那些古人們是如何安排他們一天生活的呢?

在古代出了想要考取功名的人在挑燈夜讀之外,其他的人基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古代白天是不能睡覺的,否則就會被長輩訓斥。古代嚴苛的等級制度下,不同等級的人們生活作息也是不同的,首先我們來看農民,農民是在古代時候最辛苦的一批人,他們要承受著沉重的賦稅,如果是生活在動盪的朝代還要忍受勞役之苦。他們被層層剝削,辛苦勞作一年之後甚至依然食不果腹。

所以對於貧苦的農民來說,一天都是繁忙勞累的,他們每天回家吃完飯之後,就會躺下休息,為第二天的勞作養精蓄銳。一般來說他們都是沒有休閒娛樂時間的。可能到農閒時會稍微好一點。

在看富家子弟則是不同他們每一天就是遊玩賞花射箭騎馬,生活得好不快活。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皇帝他們的生活則是因人而異,像那些勤於執政的皇帝他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忙的人。

而那些貪圖享樂的皇帝則是世界上最閒的人。古代法律規定每晚一更三點敲暮鼓進行宵禁,規定人們不得在晚上活動。所以古代人的生活活動都會受到夜幕降臨的限制,不像現代人到晚上才開始自己一天的娛樂時間。

許多人也說非常羨慕古人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畢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對人的健康也大有好處。

2樓:今天不想吃肉肉

如果沒有宵禁的時候,那麼肯定都是上街看看的,畢竟晚上的時候一年難得遇到這麼一次解除宵禁,平時應該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是商人,那麼肯定午後開市。

3樓:聯

古代的十二時辰分為: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在古代沒有精算的儀器來計算時間,他們基本上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也沒有很豐富的夜生活,估計他們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到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都有一定的規律的。

4樓:溫柔給風

據瞭解: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

5樓:歷史天天見

早上起來做飯,吃飯,然後幹活,然後晚上吃飯,然後睡覺。就這麼簡單,一日兩餐,然後使勁幹活,不同戶籍的人有不同的使命,就這麼簡單,要不怎麼說生產力低下呢。

6樓:

窮人的家庭,普通農民家庭基本上就是田耕,種地。只有富家子弟就是遛鳥逛街騎馬射箭。像那些不種田的,就是挑燈夜讀,白天種地,晚上讀書。

本來在古代就沒有什麼娛樂,即使賞燈聽戲看花,也都是有錢人的娛樂。

7樓:花枝丸丸丸兒

古代人主要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一天下來就是工作、吃飯和休息了,而且古代主要就是坊市分離,逛街也是看時間的,直到唐朝出現夜市,娛樂消遣就更多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時候,精神文明方面的東西並不像現在這麼豐富,所以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時的也就是一些柴米油鹽的日子,並不會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9樓:生活達人輝輝

古代沒有現在這樣精密的計時儀器,所以他們大多數都是依靠眼觀天象來推測自己此刻所處的時辰的,大多數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苦讀之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娛樂方式。

10樓:百度id你好呀

古人也有他們的計算方法,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更多的人是點上油燈或者蠟燭,或是辦公事,或是讀書以考取功名,並沒有十分規範的生活作息。

11樓:莫邪

古代勞動人民大多數都是沒有時間娛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勞動人民的寫照。不同階層的人,生活作息也就不一樣。達官貴人白天工作,夜晚還會有娛樂時間。

《長安十二時辰》中必知的一個科普知識,沒有鐘錶的古人如何計時?

1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之一,長安當時的國際大都市。其繁華程度不亞於今天的北京。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情節緊湊,敘事紮實,以歷史為背景反映了一幅長安人民生活的色彩畫卷。

在欣賞劇情的同時,都會忽略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當時的表示時間的工具。

按古人的思維,把線性的時間看作若干等量的刻度,做到精準的計時,以減小誤差。再電視劇的片頭,出現了日晷,渲染出緊張氣氛。周朝的時候,民間都把日晷作為標準的計算時間的工具。

那時候距今三千多年。

看似簡單,實則含著不少祕密。如同現代的鐘表一樣,盤面外沿有三個圓圈,內圈標著天干地支,中間刻著時辰名。外邊對的每個時辰,將一天分為等時的十二時辰。

它還能用來指示節氣,在一年中的春分和秋分,太陽的軌道和赤道平行,在西漢時期,古人對日晷進行了深入研究。

後來日晷作為皇家禮器之一,放在宮殿前邊。不僅有日晷還有月晷,放在後宮前面。顯示主人特殊又尊貴的身份,但是它太過於笨重且無法搬運,所以只能放在室外,如果天氣沒有太陽或者月亮,那麼它就不能用了。

還有漏壺,這種工具通過滴水來計算時間,但是它把不受天氣影響,有水就行。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點香,按香燃盡的枝數來判斷時間過去多少。計算時間的方法數不勝數

13樓:活在瓜裡的籽

除了看日出日落的變化,在大城市,人們已經使用了日晷、沙漏、水鍾等進行計時,以方便官署辦公,這些都是十分方便的。到了清朝中後期,隨著外國新鮮玩意的進入,鐘錶已經悄悄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中。

14樓:老陳聊文化

古人計時主要是依靠日晷,除此之外還有沙漏、水鍾等各種能夠計算時間的儀器。

15樓:時不歸時

其實那時候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東西,那就是日晷,這個東西計算時間非常準確。

1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看太陽的移動吧,然後還有沙漏、水鍾等一類的計時裝置,古人很有智慧的。

17樓:甘而甜

古代人還沒有這個能力去製作鐘錶,不過肯定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方法去進行計時。

18樓:丸子閒談文化

在很多沒有計時工具的農村,時間的確定基本上憑藉肉眼觀測。因為人老幾輩子的緣故,所以當太陽執行到什麼地點,就是什麼時辰,基本上差不多。

19樓:

古代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還沒有研製出鐘錶,所以那個時候大部分都是通過看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來決定的。

20樓:我和花城比書法

用的太陽來記時間的,是日晷,太陽出來了,照在哪個時間上,就是什麼時辰,因為太陽是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的嘛,感覺應該還蠻準的。

《長安十二時辰》裡,古人沒有鐘錶是如何計時的?

21樓:昏昏線

古代機沒有電池,也沒有我們現在的鐘表,那古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呢?這部電視劇裡對於古代生活的還原度還是非常高的,觀眾們在欣賞比較刺激的情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了一些細節。這部電視劇裡記事主要是通通過日晷的方式,從周代開始,中國已經普遍使用這種計時方式了。

因為太陽跟地球的位置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太陽投射下來的陰影也是不斷變化的,陰影的變動對應著不同的時間,這就是人們看時間的方式。這個儀器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設計起來十分的複雜,裡面既有天干地支,也有十二時辰,第一次接觸的話,肯定是完全看不懂得。

日晷的種類比較多,有些還可以表示節氣,比如說春分跟秋分這樣比較重要的日子。電視劇對古人使用的這一計時工具表現得比較好,在第7集和第9集中都出現了相關的鏡頭,大部分的日晷是石頭做的,比較重,不好搬動,一般會把它放在室外。

為了表示身份的尊重,也會放在宮殿門口,故宮就有這個東西。電視劇裡還出現了其他的計時工具,比如說火鬧鐘,其實就是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香。商人們會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出長短不一樣的香,計時最長的香是盤香,看起來有點像巨大版的蚊香,最長燃燒時間能夠達到30天,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還有漏壺這樣的計時工具,計算時間都比較精確。

22樓:偶爾加個雞腿

我覺得在這部電視劇中古人沒有鐘錶都是看太陽來看時間的,所以古人的智慧是十分聰明的。

23樓:王哆哆

其實在周朝時期,民間普遍用日晷計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按擺放角度不同,日晷分為地平式、垂直式和赤道式等三類,以赤道勢最為經典。

24樓:mamba梅

長安12時辰裡面的古人鐘錶是根據太陽日晷原理是一樣的。說古人是非常聰明的,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時辰,才知道時間的多少。

25樓:liu一個大窩瓜

古人可是很聰明的,他們利用太陽來計時,在電視劇也經常見到打更的,這也是一種及時方式,還有刻漏計時等等。

26樓:leif菲

應該是利用太陽的影子的日晷、水鍾還有依靠人觀察天空的計時官來計時的古代雖然沒有現代那麼強的計時但是腦子創造力還是不錯的。

27樓:流雲映海棠

古代有一種器具叫做日晷,可以根據太陽的陽光直射方位的改變來判斷時間。

28樓:沒正經

主要是根據東西和東西的影子來規定十二個時辰。當然也會有負責打更得人來播報時間,所以十分的方便。

29樓:盛夏黃昏與你

主要使用日晷,日晷由一根晷針和一個刻有刻線的晷盤組成,以光的投影來判斷時刻。可想而知古人是非常聰明的。

30樓: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西周時,就已經使用了。到了漢代,官方將十二個時辰分別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究竟有哪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呢?

31樓:微風的輕柔

2023年,你要問我最熱的是什麼?我可以回答你最熱的是2023年的夏天。如果你再問我2023年比夏天更熱的是什麼?目前來看,最熱的也許就是《長十二時辰》!

其實這部劇,本來是馬伯庸筆下的一部懸疑**。但是此劇的褒貶程度不一,也有人說攝影、選角、服裝、道具都是很不錯的。但是也有人說是一流的服裝、化妝、道具三流的編劇,四流的導演。

我們不去評價此劇的出品方,也不去評價此劇的情節。我們就來看看劇中的哪些原型和歷史上有點出處。

劇中顯示的背景時間是天保三年,也可以推算是唐玄宗天寶三年。知道歷史的大家都知道,唐玄宗以後唐朝就走向了衰落。距離第一集就展示出了些許唐朝的盛世。

出場的第一位角色「檀棋」,這位角色並無出處。只是靖安司司丞李必,派去找人的。李必:

原型李泌,號稱神童,7歲時被唐玄宗讚賞,司職靖安司司丞。這個靖安司司丞,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呢?也就相當於現在我們的公安局局長。

主要就是保衛城市安全的人物。

張小敬:劇中說他是前長安不良帥,四個死囚。(你看這圖中的樣子,塑造的的一看就不像是個好人)這個長安不良帥職位,用古代的話說就是個捕頭。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相當於刑偵隊隊長。就是個頭兒,看著臉上有道疤,估計也是個不好惹的茬!

何執正:祕書監,據說這個人的原型是我們大名鼎鼎的詩人賀知章。靖安司主理,這個靜安寺主體意思也就是管理刑獄的。

聖人:這個我估計不用過多介紹,大家也能看得懂。在古代敢叫人的沒有幾個。

除了皇上以外,幾乎沒人敢稱聖人。所以原型肯定是唐玄宗,劇中說他迷戀大真(太真的原型就是楊貴妃)疑心太子,重用奸臣疏遠忠良,準備養老生活。

最後奉勸大家幾句,這部劇不能當成歷史來看,它本身就不是歷史,只是馬伯庸筆下的一部**。所以我們觀劇痛快了就行,不要太過於較真。

長安十二時辰加更,如何評價劇情裡的「大唐美學」

長安十二時辰 自播出之後熱度持續 豆瓣評分高達8.6分,是2019年上半年國產劇中絕對的高分作品,良心鉅作。也因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開播後兩次加更,第一次由 每週四更新四集 改為 每週一,週四各更新三集 到現在第二次加更 會員可在8月5日晚多看兩集,提早在8月12號中午12點看到大結局。這一訊息讓...

長安十二時辰講的是唐朝哪段時間的故事

該劇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 該劇講述了盛唐時期天寶三年上元節時發生在唐城內的一次刺客行動。長安十二時辰 講的是什麼時候的故事呢?三分鐘川話解說 長安十二時辰 長安bai十二時辰 這部劇講的du就是在唐朝上元 zhi節時,一場由 dao外來地域侵回犯,最後被張小敬和李答必兩個人化解的故事,這部劇從劇情的設...

怎麼看待《長安十二時辰》中小乙的死

長安十二時辰 經歷了撤檔,零宣傳之後,低調上映還能拿到豆瓣8.9的高分,那就說明這是一部好劇。想必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小乙那一段了吧,只出現了幾個鏡頭的小乙卻被觀眾牢牢的記在了腦子裡,這說明除了演技還有就是氣氛的烘托才能讓人記得住。小乙是張小敬被安插到葛老身邊的暗樁,其實說白了就是臥底,這種老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