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6 10回簡介,三國演義,6 10回簡介

2022-01-16 18:14:20 字數 5878 閱讀 3428

1樓:enjoy蘰踄繧鍴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

李儒、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

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

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

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李儒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屍。

西涼刺史馬騰,幷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

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

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以描寫東漢末年的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三國鼎立三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與《三國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礎上,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的套路。本書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2樓:

《三國演義》

中國長篇歷史演義** 。共120回 。元末明初羅貫中撰。

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 》是眾多的無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它的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所依據的史料主要是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和南朝宋時裴松之的注。

羅貫中在長期民間傳說、說話藝術和元雜劇中三國戲的基礎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再創造而成這樣一部巨集傳的長篇鉅著。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基本內容,通過藝術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國時期遠為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從漢靈帝建寧二年(169 )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晉滅吳統一全國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間著重描寫了大約半個世紀魏、蜀、吳三國的紛爭和興衰過程。《三國演義 》是一部以描寫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鬥爭為內容的長篇** ,它對封建社會的歷史面貌(不侷限於三國時期)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特徵都有比較細緻的描繪,生動地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各政治集團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惡關係。

**著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義,在他身上作者概括進了歷史上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自私、殘忍、虛偽、奸詐等基本特徵。《三國演義》描寫不同統治集團之間的關係,以軍事鬥爭為主。它長於描寫戰爭,側重於表現每次戰爭的特定條件、環境、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及戰略戰術的運用等決定戰爭勝負的諸種因素,尤其注重於戰爭指導者主觀指導正確與否對戰爭勝負的決定意義。

《三國演義》通過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愛憎感情、道德觀念和理想願望。書中所表現的德治仁政、聖君賢相的社會理想,也符合長期戰亂中人民渴望過安定生活的要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戰亂中人民群眾所遭受的深重苦難 。

「尊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基本思想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統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個成書過程中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還表現了忠、孝、節、義等封建倫理觀念及迷信思想。

《三國演義》插圖(清初刻本)

《三國演義》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塑造了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藝術結構既巨集偉而又嚴密;**的語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獨特的風格。它是歷史演義**的典範。

現存《三國演義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24卷240則 。明末題為「李卓吾批點」的《三國演義》,並240則為120回。清康熙年間。

毛綸、毛宗崗父子進一步修訂《三國演義》,在思想內容、情節、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潤飾,並附評語,成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3樓:匿名使用者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4樓:獨立寒冬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三國演義第六回~第十回簡介

《三國演義》六到十回概括內容?

5樓:匿名使用者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佔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餘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1]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第六回到第十回概括

6樓:阿沾愛生活

1、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欺主弄權,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後,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裡看見。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並藉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去了洛陽。

2、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3、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4、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

「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求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5、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傕、郭汜欲弒獻帝被張濟樊稠勸止,仍尊獻帝為帝,自此獨掌大權。二賊為董卓平反,並先後三次改葬董卓。此時,西涼刺史馬騰和幷州刺史韓遂以勤王之名起兵,與李郭之軍數次交戰各有勝負,成僵持之態。

曹操在山東大破黃巾軍,並將精壯留下編制為「青州兵」,並加以訓練,成為了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其餘婦女老弱,發歸田裡,屯田養織,開始有了自己的後方。

曹操招賢納士,得了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燁、滿寵、呂虔、毛玠一干文人,又得了于禁、典韋一班武將,名聲日重,於是想到接回老家的父親曹嵩一干家人。不想曹嵩一行人經過徐州地界時被陶謙派去護送迎接的張闓所殺。曹操起兵討伐陶謙,以報父仇。

三國演義第六回到第十回主要人物簡介:

1、董卓,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

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佈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

2、袁紹,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3、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三國演義簡介,三國演義內容簡介(詳細)

三國演義 作為我們的四大名著,它的文學價值不容小覷,而至於裡面的故事是否是真實的?曾經有位學者說過三國是七分真三分假,而水滸是三分真七分假,可見三國大部分的故事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卻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歷史的,真正的二十四史中陳壽的 三國志 被當成正史。而三國總體來講是羅貫中的一本章回體 比如在 三國演義...

求助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問題

你看錯了吧,這是在 三國演義 二十一回,也就是煮酒論英雄這段,前面講到過劉備在詔書上畫押了,要是曹操真難道詔書劉備還能活嗎。那詔書就相當於名單啊。說的是有龍掛出現,曹操說天下英雄唯 操與君耳 劉備把匙掉落,曹操俯身拾起,劉備曰 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這 聖人迅雷風烈必變 出自 論語 鄉黨 說孔...

三國演義中苦肉計怎麼寫簡介,三國演義苦肉計故事

1 故事簡介 赤壁大戰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計。一日深夜,老將黃蓋來到帳中,商議破曹以火攻為好。周瑜說 我也這樣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無人去曹營詐降。黃蓋自告奮勇,甘願領此重任。當夜二人定下 苦肉計 第二天,周瑜傳各路將軍帳下議事,命大將們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抗敵。黃蓋反對說 不用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