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為什麼把考第一名的人叫做狀元

2022-01-22 20:23:10 字數 4994 閱讀 7864

1樓:小老神仙

閬中是一座文化名城。其中,最有特色的古街——「狀元街」,是一個非常繁華熱鬧的地方。

「狀元街」名字的由來可不小。傳說,唐代有兩兄弟尹樞和尹極,他們中了狀元后就把狀元府建在這裡。後來,閬中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把這條街取名為「狀元街」。

一進狀元街,你可以看見一座座古建築——紅牆、灰瓦、青石板路,很有古城的特色。進入古宅院,你還會發現大院套著小院,天井連著天井,池臺花木、迴廊亭榭、和諧而幽深。木質的門窗上,雕刻著精細的花紋,可謂千姿百態,精美絕倫,而且無一重複,真是精美的藝術品。

每一個小庭院都有銀杏、柚子、桂花等樹木。有的樹木已有百年的歷史了。人們在庭院裡悠閒自在地散步,此情此景彷彿回到了古時候,宅院的主人在院中悠閒生活的情景。

狀元街的許多店鋪有「張飛」二字,「張飛牛肉」、「張飛書店」……。原來,這裡有個「張飛廟」。張飛在閬中當過七年的太守,人們為了紀念他,在閬中的「狀元街」修建了「桓候祠」。

張飛廟裡有張飛的塑像和墓,墓旁還跪著殺害張飛的兩個部將。張飛的死很有傳奇色彩,據說:張飛睡覺的時候,那兩個部將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卻不敢殺他,睡著的張飛以為是蚊子在叮自己,一巴掌打下去,刀就砍了下來。

哎!一生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張飛就這麼死了。想到這裡,我記起已被淹沒的三峽雲陽的「張飛廟」,真是可惜。

以後要憑弔張飛就只能到閬中了。

古城閬中的「狀元街」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街市。它是個有吸引力的地方,也有許多的故事。不信,你什麼時候也去看看!

2樓:匿名使用者

「中狀元」又稱「大魁天下」,意思是在科舉考試中考取進士第一名,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而「狀元」一詞則產生於唐代,「元」是「頭」「首」的意思,而「狀」字,則與舊時科舉程式有關。

唐代科舉考試是兩級制,先在地方考得「貢生」(相當於後來的「舉人」)資格後,才有資格參加在京城舉行的考試,進一步考取「進士」。進京考試的「貢生」先要到禮部填寫包括自己身世和近況的個人資料,相當於現在的報考表,名曰「書狀」或者「投狀」。因此後來考得進士第一名的就是這些「投狀」中的第一名,故稱之為「狀元」,或者「狀頭」。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在釋出進士榜時,因為皇榜是自上而下掛在牆上,而進士名單則是依照名次自上而下,進士第一名自然在最前面,位於榜首,所以稱之為「榜首」或者「狀元」「狀頭」。

需要補充的是,「狀元」在宋代時並非指進士第一名,而是對於「殿試」三甲中「一甲」的統稱,即「進士」前三名均可稱為「狀元」。只是到明清之際,殿試

一、二、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自此,「狀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其地位也日益特殊,成為中國讀書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象徵。

據史書記載,從唐代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2023年)最後一次科考,其間歷代王朝有名有姓的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其中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有唐代的賀知章、王維,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而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則是清光緒三十年(2023年)的劉春霖。

古代科考第一名為什麼叫狀元???

3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約有七百多人左右,他們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天下知,成為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因歷朝歷代多以文藝及哲理為取才的標準,雖然這些狀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為多。

其中較為人知的有,唐代的賀知章、王維、柳公權,宋代的張孝祥、文天祥、呂蒙,明代的胡廣、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但大多數的狀元,因為個人的因素或當時環境的牽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腳,有所作為,而終至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狀元起初稱為「狀頭」,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經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試前需遞送「投狀」,即類似今日考試報時填寫資料的情形一樣。考試結束之後,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狀頭」。居首者因曰狀頭,亦曰狀元。

明清兩代,殿試一二三名,確定其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狀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進狀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儲相」之名,因為這個職位較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比同榜者快。

在清朝的殿試主要以應考者的書法來定優劣,清朝**原本只是要求試卷形式上的整齊,以利閱卷者評閱考卷。到了康熙年間,中年時的康熙對書法產生愛好之心,於是天下的士子在上行下效的流風下,紛紛勤練書法。而這個風潮對於狀元的擇取也有莫大的影響力,在康熙三十年,殿試擬吳昺為狀元,可是康熙喜歡第二名的戴有祺的書法字,於是戴有祺便成為欽點的狀元了。

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孫伏加

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

4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有個典故,度娘上搜一下吧

考試第一名為什麼叫狀元?!

5樓:匿名使用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是第一名的意思是婦孺皆知,但是什麼時候有狀元這個稱呼的呢?為什麼叫第一名叫狀元呢?這與唐朝的科舉考試製度有關。

其實在唐朝一開始這個頭名叫做「狀頭」。因為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先由各州推送到京城,所以在應試以前需要遞送「投狀」,就類似今日考生考試前必須填寫的各種個人資料。

等到考試結束之後,錄取的人就按照考試成績依次排列,成績最好的在最前面,就叫做「狀頭」。後來又稱「狀元」,取「元」字「第一」之義。

6樓:三皈覺正淨

是唐朝的制度,到京城參加禮部考試的舉人都要【投狀】。得第一的人被稱做狀頭。所以也叫狀元

7樓:小平安小貓貓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員,殿試第一名才叫狀元,現在叫亂套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考試第一名叫狀元,是其他第一名都可以叫狀元

9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的第一叫狀頭,那為什麼叫狀元呢?!元正所謂首,首就是第一。所以狀元就是第一,然後相繼有榜眼、探花。

10樓:留香亂語

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 這本是朝廷**在完成 。 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 改稱「狀元」了。

現在考試的叫法,則是跟著古代科舉的叫法啦。

古代的高考制度:第一名為什麼要叫狀元郎

11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時期,殿試的

一、二、三名,名稱確定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在唐代,科舉考試結束後,主考官會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當朝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後來覺得「狀頭」**,於是改稱「狀元」;還有種說法是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都須投狀,因而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中狀元因為是殿試第一名,又別稱「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別稱鼎元。

「榜眼」這個詞的出現要晚於「狀元」,在唐朝並未發現有這個稱謂。「榜眼」這個名稱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剛開始第一名稱狀元,第

二、三名俱稱為榜眼,這麼叫是因為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第

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曾考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蓋眼必有二,故第

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探花」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唐朝,但是當時它和科考名次還沒有聯絡。唐朝的放榜時間是春天,這時的長安正是春花浪漫,新科進士為了慶祝自己中第,會在曲江舉辦盛大宴遊活動,稱為「杏園宴」,一般以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而探花被作為進士第三名來稱呼並沒有準確的時間。

12樓:糙漢進修

狀元起初稱為「狀頭」,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經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試前需遞送「投狀」,即類似今日考試報時填寫資料的情形一樣。考試結束之後,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狀頭」。居首者因曰狀頭,亦曰狀元,狀元郎是民間對「狀元」的暱稱。

希望對你有幫助!

13樓:七裡田間小菜花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它為什麼叫「狀元」而不叫別的呢?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

這本是朝廷**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改稱「狀元」了。

14樓:湖南華遠學成教育

中國古代科舉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因而得名,它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而它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

古代科舉制度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則是天子分封天下;東周時有「客卿」、「食客」等;到了漢朝,採用察舉制和徵辟制提拔民間人才;魏文帝時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隋朝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607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一介書生想要登頂成為狀元郎,著實不易,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科舉層層選拔

童子試亦稱童試,是古代參加科考的資格考試,在唐、宋時稱州縣試,明、清則稱郡試,這場資格考試的試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場,合格之後才能進入下一輪,而這些考試不管年齡大小,經過第一次童子試後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江南貢院

之後,他們將以童生身份參加第二次考試——院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秀才」,成績名列一等的秀才稱為廩生,廩生可獲官府廩米津貼,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秀才們可進入官學和正式參加科舉考試,也算是有了「功名」,升級了一小步。

接下來的考試則是鄉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所以又稱「秋闈」。這場考試只有獲得秀才資格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意思是被薦舉之人。其中鄉試裡邊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

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中試的舉人原則上即獲得選官的資格。

有舉人功名的人則可以參加會試,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意即進貢給天子的士子,貢生裡邊的第一名叫會元。

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則是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它由唐高宗創制,但尚未成定製,宋代始為常制。通過殿試的叫進士,進士裡邊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狀元。

為什麼馬拉松都是外國人得第一名呢

這個也不盡然啊,世界級的比賽上也有不少中國馬拉松運動員獲得過冠軍,如果你說的是現在各個城市為了城市營銷而紛紛舉辦的馬拉松比賽的話,冠軍多是肯亞或者埃塞爾比亞什麼的那幾個國家的,那是因為這一波老外就是以此為生的,這是他們的職業,全世界的去參加各種比賽去賺錢,而這些比賽國內的一些高水平運動員因為種種原因...

每次考試為什麼總是第二名!是第一名太優秀還是我不夠好

我初中。在原來學校 山東 次次全校第一,還有一次全校第一。到天津以後次次全校第二,每次都差一分半分,我無語又生氣 可是我還是照樣學我的習。想開了也好,反正以後還有機會,這可以激勵你進步呀。只要差距不大,就不信這三年就幹不過第一了!我是學校的千年老二!可是無論第一換了多少人,卷子難或簡單,我總是保持第...

江蘇高考文科第一名為什麼無緣清華北大

江蘇的高考文科狀元是高考成績在江蘇是第一名。因為選修課歷史得分為b 清華北大不錄取她,但是也不止是清華北大,很多頂尖的985高校她都不能被錄取。江蘇的高考是很難的,滿分430分。江蘇的高考是3 2的模式。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不止是高考成績高就可以了,還有一個選修課的學習程度是評判標準之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