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都會使我國北方夏季高溫少雨

2022-02-08 01:02:57 字數 5086 閱讀 5972

1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產生嚴重影響。首先是颱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產生個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乾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高溫。

2023年強厄爾尼諾發生後,我國北方的乾旱和高溫十分明顯。

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今年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我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

它使得我們會有一個冷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這個冷的冬季就出現了。進入2023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造成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今年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溼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

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2樓:韶聖

所謂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都是現象的名稱,要是能解釋就直接解釋了,就不給它們弄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名字了、、、

3樓:匿名使用者

lz在哪看到拉尼娜會讓我國夏季炎熱乾旱的???感覺沃克環流增強應該對流加強才對啊==!偶學的不好。。求交流。。

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

4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就是沃克環流圈東移造成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基本特徵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

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產生嚴重影響。首先是颱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產生個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乾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高溫。2023年強厄爾尼諾發生後,我國北方的乾旱和高溫十分明顯。

第三是我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次年,在我國南方,包括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近百年來發生在我國的嚴重洪水,如2023年、2023年和2023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我國在2023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最後,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渡現象。

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絡,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我們今年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我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

它使得我們會有一個冷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這個冷的冬季就出現了。進入2023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造成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今年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溼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

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溼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在中國遭受雪災的嚴重打擊時,美國中部出現20攝氏度的劇烈降溫,暴風雪不時出沒(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亞地區突降10mm大雪,重新整理了巴格達100年未雪的歷史(2007.12);西歐07夏季水患嚴重,英法損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來,俄羅斯北部邊緣地區溫度連創新低,一度達到-50攝氏度……拉尼娜仍未結束,事態依舊很嚴重……

5樓:

厄爾尼諾為西班牙語「ei nino」的音譯,是「聖嬰」(上帝之子)的意思。現已用來專門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溫度大範圍持續異常增暖的現象。

拉尼娜為西班牙語「la nina」的音譯,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溫度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緯5度至南緯5度,西經150度至西經90度區域內的海表面溫度平均值連續6個月以上高於或低於正常0.

5℃分別作為厄爾尼諾和拉尼娜。

下面是形成: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怎樣形成的

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片東風(稱為信風),大洋東側表層暖的海水被輸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斷上升,熱量也不斷積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東部偏高40釐米,年平均海溫西部約為29℃。

但是,當某種原因引起信風減弱時,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東延伸,海溫在太平洋西側下降,東側上升,形成厄爾尼諾。

相反,當信風持續加強時,赤道太平洋東側表面暖水被颳走,深層的冷水上翻作為補充,海表溫度進一步變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

小常識:

厄爾尼諾一詞已被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增暖的現象(在海洋氣象 學中規定,該海域海水錶層溫度高出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時定為厄爾尼諾出現)。

。最近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23年,持續到2023年春季趨於結束。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對氣候的影響大致相反,通過海洋與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改變大氣環流而影響氣候的變化。

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尼諾出現頻率多於拉尼娜,強度也大於拉尼娜

6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是海-氣耦合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所謂厄爾尼諾,就是在南美洲的祕魯和厄瓜多沿海地帶,在聖誕節前後海水某些年份突然出現增暖的現象。

1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具體的說,流經南美沿岸的祕魯海流,在幾乎與祕魯海岸平行的東南信風吹送下,表層海水離岸外流,深層海水上湧補充,同時將營養鹽類挾至上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祕魯沙丁魚等冷水性魚類在此繁衍、棲息,使該地區成為著名的東南太平洋漁場。可是在某些年份,東南信風暫時減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過赤道沿厄瓜多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和祕魯沿岸水溫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魚類因不適應新的環境而大量死亡。由於沿海水溫上升在聖誕節即聖子耶穌誕辰前後最為激烈,祕魯居民將這種海水溫度季節性上升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厄爾尼諾為西班牙文音譯,意為聖嬰或聖子)。

2 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厄爾尼諾不僅給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也往往釀成全球性的災難性氣候異常,如接連出現的世界範圍的洪水、暴風雪、旱災、**等,**上概稱為"厄爾尼諾現象(事件)"。科學家們則把那些季節升溫十分激烈,大範圍月平均海溫高出常年1℃以上的年份才稱為厄爾尼諾年。

中國的厄爾尼諾年,一般河套一帶乾旱;淮河下游一帶多雨;東北常出現低溫冷害,糧食減產;南方梅雨期八梅編遲或空梅。在厄爾尼諾的下一年,河套一帶多雨;淮河下游則乾旱。

3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原因

諸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各有一定道理,但是都有不明之處。鑑於此,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內因、外因結合的觀點。眾所周知,當地球自轉加速時,地球的赤道及其兩側一定範圍內要鼓起,這樣地殼受到南北向張應力,故之易於出現近東西向裂縫,因此地下熱汽、熱漿等就易於出來,大者如火山噴發,小者為噴泉,更小者為噴氣孔。

它們沿赤道分佈。由於東太平洋本身裂谷多,故易噴出熱物質。西太平洋則為俯衝擠壓帶,在地球赤道轉起時,放出熱液較少,故赤道東太平洋水溫相對升高,從而形成厄爾尼諾現象。

另外,由於祕魯和厄瓜多地區地表距地心距離最大,因之離心力亦大,故鼓起更為劇烈,這樣海底熱量進入海水中亦多,故這裡先形成海水增溫現象。然後,由於赤道海域由東向西流而使增溫帶向西擴充套件,這樣就可以把熱水傳至中太平洋,當熱水帶面積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為厄爾尼諾現象的盛期。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氣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個新名詞。意為「小女孩」,正好與意為「聖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冷暖交替變化的異常表現,這種海溫的冷暖變化過程構成一種迴圈,在厄爾尼諾之後接著發生拉尼娜並非稀罕之事。同樣拉尼娜後也會接著發生厄爾尼諾。但從2023年以來的記錄來看,厄爾尼諾發生頻率要高於拉尼娜。

拉尼娜現象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頻率趨緩,強度趨於變弱。特別是在90年代,2023年到2023年曾連續發生了三次厄爾尼諾,但中間沒有發生拉尼娜。那麼,拉尼娜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絡,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信風,是指低氣中從熱帶地區刮向赤道地區的行風,在北半球被稱為「東北信風」,南半球被稱為「東南信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這恆定的偏東風航行到東南亞開展商務活動。

因此,信風又名**風。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颳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

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於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同樣對氣候有影響。拉尼娜與厄爾尼諾性格相反,隨著厄爾尼諾的消失,拉尼娜的到來,全球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災害也將發生轉變。總體說來,拉尼娜並非性情十分溫和,它也將可能給全球許多地區帶來災害,其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大致相反,但其強度和影響程度不如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的成因和影響

赤道南北兩側的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驅動著低緯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形成了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表層的海水溫度較高,於是在太平洋西部的低緯地區形成了一個暖水池。當東部的海水向西流走以後,鄰近及下層的海水前來補充,形成補流,水溫偏低 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的區別 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有哪位大蝦能詳細解釋一下拉尼娜現象嗎

拉尼娜 lanina 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 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0.5 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

高一地理厄爾尼諾現象為什麼東邊的祕魯是洪澇?我看網上個別人說是乾旱我也覺得是乾旱老師也沒好好講

正常情況下,由於低緯度東南信風的吹拂,導致南太平洋低緯度地區表層海水由東部向西部運動。由於南太平洋東部表層海水流失,水位下降,便會有較深處冷海水上湧補償,使得在南太平洋東部的氣溫較低,水汽少,氣候乾旱。當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主要表現就是東南信風減弱,這時低緯度表層海水由西部迴流到東部,東部的海水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