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是什麼意思

2022-02-18 11:00:38 字數 5684 閱讀 2729

1樓:匿名使用者

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

2樓:你是我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們知道了嗎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麼意思?

3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

此句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原文節選: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釋義: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劃定疆域的界限,使國防鞏固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裝備的強大。

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內外親屬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擴充套件資料

公孫丑下一般指《孟子·公孫丑下》,作品《孟子》中的一篇,共分為十四章,作於戰國時期。

孟子生活的時代,諸侯兼併,戰爭頻繁,人民境遇非常悲慘。孟子同情人民,反對掠奪性戰爭,主張君主減輕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王道」和「仁政」治國並進而統一天下。本文正是針對此而寫的一次對君主好戰的講話,中心論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指的是孟子主張的「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了仁政,施行「仁政」就會「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援和擁護。

在這裡,孟子通過「得道」和「失道」的後果——「多助」和「寡助」的鮮明對比,充分說明了人和在治國中的重要作用。之後,又將「多助」和「寡助」的後果向縱深引出,推論出人和在統一天下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4樓:堵安志

意思是:擁有道義的人得到幫助的人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幫助的人少。 得到幫助極少的人,親戚都要背叛他;得到幫助極多的人,天下人都願歸順他。

雖然有時天時、地利對戰爭程序有一定影響,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人心的向背,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軍隊擁有精良的**和充足的物資、佔據有利地形而戰敗逃竄的屢見不鮮,就是因為戰爭中人的因素比自然條件和物資**重要得多。

那麼,怎樣才能取得民心,發揮人的因素呢?那就是得道。「得道」就是實行仁政德政,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直道而行,以德服人。

而不是靠小恩小惠籠絡人心,或靠權術計謀收服部眾。「得道多助」,正義的事業必定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和支援,具有巨大的道義作用和神奇威力。而踐踏正義,喪失民心的人,必然「失道寡助」,眾叛親離,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事實上孟子提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千古名言,確立了政治學、社會學和軍事學上的重要法則,令人讚歎,大到治理國家、戰爭,小到處理企業、單位日常事務,人心的向背都是至關重要的。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5樓:半島青空

不同見,關鍵是這個道,如果真的站在正義仁義的聖母這邊,天下就太平了,未免也太兒戲了,大家都喊口號就行,孟子這書也白讀了,我們要知道孟子是孔子的學生,孔子是老子的學生,當時的儒家思想,受道家思想影響很大,老子說道法自然,天之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之道,損不足奉有餘,老子其實並沒有批評之意,在老子眼中這是自然,自然就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家思想淵源深厚,一個道字就立了我國幾千年的宗教哲學思想,怎麼能僅憑一顆發臭的聖母心去評判,道法自然,道生萬物,對這句話的理解絕對不能僅停留在打正義的旗號佈施仁政上,筆者上學學的也這樣,整天想著搖旗吶喊,根本就是肚中草莽,就根土匪似的,看看現在的網路,打著道的土匪還少嗎,全靠口水,一打就散,希望看到的人能深入的認真做學問,真正學習儒釋道的精髓,考試千萬不要這樣寫,弟弟妹妹你會零分的

6樓:你是我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們知道了嗎

7樓:我是誰我在

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

8樓:蹇晨

講信用者,很多人相信不講信用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麼意思

9樓:你是我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們知道了嗎

10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譯:

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

11樓:熊熊佳晨

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

12樓:匿名使用者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 2、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13樓:匿名使用者

順應天理人事,你就朋友多多,逆天理而為之,你就孤家寡人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麼意思? 5

14樓:留下一片林

〖解釋〗道:道義道德;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和幫助;違背道義,必定會陷入孤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原文天時(1)不如地利(2),地利不如人和(3)。

三裡之城(4),七裡之郭(5),環(6)而(7)攻之而(8)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9)天時不如地利也(10)。

城非不高也,池(11)非不深也,兵革(12)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13)而(14)去(15)之(16),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17)曰:域(18)民不以(19 )封疆(20)之界,固(21)國(22)不以山溪 (23)之險,威(24)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25)多助,失道者(26)寡(27)助。

寡助之至(28),親戚畔(29)之。多助之至,天下順(30)之。以(31)天下之(32)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33 )君子有(34)不戰,戰必勝矣。

註釋(1)[天時]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

(2)[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

(3) [人和]作戰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4)[三裡之城]方圓三裡的內城。

(5)[郭]外城。在城外加築的一道城牆。

(6)[環]包圍。

(7)[而]連詞表順承。

(8)[而]連詞表轉折。

(9)[是] 這。

(10)[也] 表判斷語氣,「是」。

(11) [池]護城河。

(12) [兵革]泛指**裝備。兵,**;革,甲冑,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13)[委]放棄。

(14)[而] 連詞表順承。

(15)[去]離開。

(16)[之] 它,代「城」。

(17)[故] 所以。

(18)[域]這裡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19)[以] 憑藉。

(20) [封疆]劃定的疆界。

(21) [固]鞏固。

(22)[國]國防。

(23) [山溪]山河。

(24) [威] 威懾。

(25)[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 者,……的人,此處特指君主 下同。

(26)[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27)[寡] 少。

(28)[至]極點。

(29)[畔]通「叛」,背叛。

(30)[順] 歸順,服從

(31)[以] 憑藉。

(32)[之] 結構助詞,的。

(33)[故] 所以。

(34)[有] 或者。

譯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一座方圓三裡的內城,方圓七裡的外城,圍攻它卻不能取勝。圍攻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

城牆並不是不高,護城河並不是不深,**裝備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並不是不多,但守城的人棄城而逃,這是因為對作戰有利的地理條件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戚都會背叛他。

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姐妹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15樓:匿名使用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解釋:道義;寡:少。

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必陷於孤立。孟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繼承孔子的學說,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君主要「與民同樂」,他希望人們能安居樂業,生活有保障。

我們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來表示: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道」理解為「正義」。

那麼,什麼叫「正義」?《現代漢語詞典》中說:「正義」是指「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

這是富於現代氣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義一脈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個著名論斷。《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

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孟子在這裡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袖。孟子通過論述戰爭勝負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於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

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通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麼,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關愛和保護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們聚積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要強加給他們。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認為,這是行仁政的根本著眼點。做到了這一點,然後民心歸服、天下歸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戰必勝矣」的主要原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麼生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麼意思,什麼生肖

那麼,什麼叫 正義 現代漢語詞典 中說 正義 是指 公正的 有6.抗日戰爭中,國共部隊得道多助,日本侵略軍失道寡助。7.公元前209年,豬,少了不就失道寡豬。多了是得道多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麼意思,什麼生肖 生肖 龍 我們通常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句話來表示 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麼意思這裡的道具體指什麼

意思是,能夠施行仁政的 君主 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 君主 幫助他的人就少。此處道指仁政 只要你做的事情有道理就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援,反之沒道理,就不會有人支援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 自 孟子 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解釋 道義 寡 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文章運用了什麼論

中心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 舉了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的例子 對比論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類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採用的論證方法是?1 逐層論證,層層深入。文章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接著運用戰例,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