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結構是什麼,原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2022-02-23 15:05:29 字數 5360 閱讀 6450

1樓:小雪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原子結構(也可稱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1]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 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為單位的情況下,直徑為1.4x10^-7mm,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執行一樣。

2樓:帶食物的小可愛

原子的結構是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並且有一定的排列順序以及組合。

3樓:hu樂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構成原子的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和電子。

4樓:張嘉年

原子的結構**解

圖中+-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負電磁資訊單位-量子位元(qubit)(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萬物源圖於位元 it from bit

量子資訊研究興盛後,此概念昇華為,萬物源於量子位元)注:位元即位元

原子的結構是什麼?

5樓:陀昶釁瑾瑤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其中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電子在原子內一些特定的穩定的軌道上繞核運動。既然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層排布的,那麼當有若干個電子時,它們是怎樣分佈在不同電子層上的?

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把電子層分為第1層、第2層……第7層(或者以k、l、m、n、o、p、q)表示。離核近的電子層能量低,離核遠的電子層能量高,第n個電子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例如第1層最多容納2*1^2=2個,第2層最多容納2*2^2=8個)。

根據能量最低原理,電子總是優先佔據能量低的電子層(例如c,6個電子其中2個先佔據k層,然後4個佔據l層)。最外層電子數不能超過8,次外層電子數不能超過18……

根據洪特規則,當電子層處於全滿、全空狀態比較穩定(暫時不討論半滿,因為我這裡講的是電子層,而不是spd等軌道)。

以鈉原子為例:

它的核外電子排布為k2

l8m1

最外層要達到全滿的穩定結構,要麼失去1個電子成為k2

m8,要麼得到7個電子成為k2

m8l8,失去1個電子比得到7個電子容易得多,所以鈉原子易失去1個電子。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後電子數比核電荷數(質子數)少1,帶1個單位正電荷,成為鈉離子(na+)。

以氯原子為例:

它的核外電子排布為k2

l8m7

最外層要達到全滿的穩定結構,要麼失去7個電子成為k2

m8,要麼得到1個電子成為k2

m8l8,失去7個電子比得到1個電子困難得多,所以氯原子易得到1個電子。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後電子數比核電荷數(質子數)多1,帶1個單位負電荷,成為氯離子(cl-)。

以碳原子為例:

它的核外電子排布為k2

l4最外層要達到全滿的穩定結構,要麼失去4個電子成為k2,要麼得到4個電子成為k2

m8,失去4個電子比較困難,得到4個電子也比較困難,所以碳原子不易形成離子,而易與其它原子共用電子來達到最外層8電子的穩定結構。

在原子中,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所以原子不帶電。原子得失電子後會轉變成離子:原子得電子帶負電,稱為陰離子,原子失電子帶正電,稱為陽離子。

離子就是帶電的原子或者原子團。

6樓:科學探祕室

原子的大小有多大?原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原子結構(也可稱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 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為單位的情況下,直徑為1.4x10^-7mm,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執行一樣。

並且原子與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質子或中子可能由內外兩種平衡力構成的球型振動能量層。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層構造出各種各樣比較穩定的原子核。

詞條詳細介紹了中性原子模型、實心 帶電球模型、棗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陽系模型、波爾模型、有核模型以及查德威克模型

構成原子的結構粒子之間的數量關係

①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②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注意:中子決定原子種類(同位素),質量數決定原子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核電荷數)決定元素種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決定整個原子顯不顯電性,也決定著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

原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8樓:妙筆生花的芊芊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 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為單位的情況下,直徑為1.4x10^-7mm,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執行一樣。並且原子與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

9樓:科學探祕室

原子的大小有多大?原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是行星模型,現在用頻率來算電子!叫量子化!!

11樓:匿名使用者

電火花的出現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以講現代的文明離不開「電」.對電本質的認識只是近l00年的事.我國古代就曾有摩擦起電現象的記敘.

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從分子到原子再到原子的核式結構。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很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直徑只有原子直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l0m,那麼原子核的直徑數量級只有10-l5m。

原子核雖小,但集中了原子中幾乎所有的質量。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一個質子帶有一個正的元電荷,而核外電子帶有負的元電荷,大小都為1.6×10-19c,原子核帶有多少個質子,即有多少個正的元電荷,核外繞核運轉的電子就有多少個.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中性、但當中性原子失去電子時,原子中電子數目將少於質子數目,因而對外呈現正的電性,即正電荷;若中性原子獲得了電子,那麼原子中的電子數目將大於質子數目,此原子將呈現負的電性,即負電荷.這樣自然界裡就只有三種原子——中性原子、失去電子的正電荷和獲得電子的負電荷.它們又分別叫正離子和負離子.

當兩種物質相互摩擦時,因為各自原子核對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將使得一個物體中的原子獲得電子,另一個物體中的原子失去電子,因而各個物體分別帶有正電荷和負電荷.

常見的是,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帶有正電荷,即摩擦時玻璃棒中的電子有一部分跑到了絲綢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即摩擦過程中,毛皮上的電子有一部分跑到了橡膠棒上.

原子的結構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 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為單位的情況下,直徑為1.4x10^-7mm,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執行一樣。並且原子與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

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質子或中子可能由內外兩種平衡力構成的球型振動能量層。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層構造出各種各樣比較穩定的原子核。

原子結構是什麼?

13樓:易書科技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原子雖然非常小,但內部的構造卻很複雜。

我們知道,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太陽周圍的大小行星在圍繞太陽不斷運動。原子好像一個太陽系,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目的帶負電的電子在不斷運動。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假如把一個原子放大到籃球那麼大,原子核也比針尖還小,但是原子核卻集中了差不多整個原子的質量。

氫原子核是最小的原子核,它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

原子核體積雖小,仍是一個複雜的集體,它由兩種更小的微粒組成,這兩種微粒是質子和中子。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相同,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不同類原子核中含有不同數目的質子和中子。

氫原子的原子核是最小的原子核,僅由一個質子組成,在氫原子核中沒有中子。惰性氣體氦的原子核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氧原子核是由8個質子和8箇中子組成的。

一個原子核中所含質子的數目,叫做核電荷數。核電荷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稱為一種元素。自然界的各種元素,按它們的核電荷數排列,核電荷數為幾就稱作第幾號元素。

例如氫是第一號元素,氦是第二號元素,氧是第八號元素,等等。

氧原子的核電荷數是8,在原子核外運動的電子也是8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原子。原子核的正電荷和電子的負電荷相等,所以整個原子是不帶電的。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發生變化,只是核外的部分電子發生變化。

14樓:抗堂扈池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其中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電子在原子內一些特定的穩定的軌道上繞核運動。既然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層排布的,那麼當有若干個電子時,它們是怎樣分佈在不同電子層上的?

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把電子層分為第1層、第2層……第7層(或者以k、l、m、n、o、p、q)表示。離核近的電子層能量低,離核遠的電子層能量高,第n個電子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例如第1層最多容納2*1^2=2個,第2層最多容納2*2^2=8個)。

根據能量最低原理,電子總是優先佔據能量低的電子層(例如c,6個電子其中2個先佔據k層,然後4個佔據l層)。最外層電子數不能超過8,次外層電子數不能超過18……

根據洪特規則,當電子層處於全滿、全空狀態比較穩定(暫時不討論半滿,因為我這裡講的是電子層,而不是spd等軌道)。

以鈉原子為例:

它的核外電子排布為k2

l8m1

最外層要達到全滿的穩定結構,要麼失去1個電子成為k2

m8,要麼得到7個電子成為k2

m8l8,失去1個電子比得到7個電子容易得多,所以鈉原子易失去1個電子。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後電子數比核電荷數(質子數)少1,帶1個單位正電荷,成為鈉離子(na+)。

以氯原子為例:

它的核外電子排布為k2

l8m7

最外層要達到全滿的穩定結構,要麼失去7個電子成為k2

m8,要麼得到1個電子成為k2

m8l8,失去7個電子比得到1個電子困難得多,所以氯原子易得到1個電子。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後電子數比核電荷數(質子數)多1,帶1個單位負電荷,成為氯離子(cl-)。

以碳原子為例:

它的核外電子排布為k2

l4最外層要達到全滿的穩定結構,要麼失去4個電子成為k2,要麼得到4個電子成為k2

m8,失去4個電子比較困難,得到4個電子也比較困難,所以碳原子不易形成離子,而易與其它原子共用電子來達到最外層8電子的穩定結構。

在原子中,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所以原子不帶電。原子得失電子後會轉變成離子:原子得電子帶負電,稱為陰離子,原子失電子帶正電,稱為陽離子。

離子就是帶電的原子或者原子團。

原子穩定結構的問題原子的穩定結構是最外層電子數有2或8電子,那那個最外層電子數 化合價的絕對值

你就記住,只有氦的最外層是2個電子,其他週期的全是清一色的8電子。下面的計算公式是不是有問題?比如,氯離子,外層電子是8個,化合價是 1,或者是氯原子,外層電子7個,化合價0,這怎麼加都不是8呀?請檢查一下公式 注意一下,那不是原子數大於4,而是最外層電子書大於4。因為電負性的問題,導致當電子得到一...

原子結構的探索,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經歷了哪幾個探索歷

道爾頓最先提出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湯姆生髮現電子後,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即帶負電的電子嵌在均勻帶正電的原子內。盧瑟福根據阿爾法粒子散射實驗提出核式結構,認為原子分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集中了全部正電荷和大部分質量,電子繞原子核旋轉。波爾根據氫原子光譜對電子軌道做了量子化,認為電...

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下列原子結構模型中最切近實

a 20世紀初湯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棗糕式模型,認為原子是一個球 體,正電荷均勻分佈在整個球內,而電子卻象棗糕裡的棗子那樣鑲嵌在原子裡面,不切實際,故a不選 b 玻爾的量子原子結構理論,解決了紐西蘭物理學家盧瑟福經典原子理論中 原子坍塌 的問題,最切實際,故b選 c 1909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