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計時工具有哪些,古代有哪些計時工具

2022-03-09 22:23:02 字數 4729 閱讀 6017

1樓:匿名使用者

年尺度計時、月尺度計時,無工具。

日尺度計時工具:

1、公雞等;

2、水漏、沙漏等;

3、晷、渾、象等儀器;

4、各種時鐘。

古代非工具計時方法:天象觀測。

2樓:匿名使用者

o(∩_∩)o哈哈~~~~兩樓加起來~~~全了。

3樓:555字母

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

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蘇頌水運儀象臺:

宋元佑年間(西元2023年),吏部尚書蘇頌觀察太史局與翰林兩天文臺不同構造之天文觀測儀器後,兼採自漢唐以來諸家對於渾儀、渾象、激水運輸之說法,將此三者合而為一,儀象裝置分別置於一臺中之上下隔,而樞機輪軸等隱藏於木臺中;司辰、擊鼓、搖鈴、執牌等的報時裝置連於輪軸之上且出沒於五層木閣內,以水力激輪的方式使儀象運作。製成中國唯一有說明的自動水運天文(渾)儀(渾)象及自動報時天文臺,名為「水運儀象臺」。由此可知,水運儀象臺是由三部份所構成,最上面的渾儀、然後是渾象,接著是推動運作的水力輪軸裝置,並且在木閣內的輪軸上也連有報時的裝置,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天文觀測與計時報時裝置,其構造之精巧細緻使得在修復水運儀象臺時遭到不少困難,而其發明用來控制運轉穩定的「擒縱器」更比現代鐘錶內的「卡子」早一千年,實為中國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其他還有千章銅漏、延佑滴漏、龍舟香漏、火龍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經緯儀、渾儀

古代有哪些計時工具

4樓:牙牙的弟弟

圭表、刻漏、沙漏、水運儀象臺、大明殿燈漏等。

1、圭表

圭表是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圭表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

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當太陽照著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

2、刻漏

刻漏引又稱漏刻﹑漏壺,是中國古代的漏水計時器。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

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

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為了獲得恆定的流量,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恆定。其次,向受水壺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水管採用「渴烏」(虹吸)原理,便於調整和修理。

3、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4、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

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鐘。

水運儀象臺的構思廣泛吸收了以前各家儀器的優點,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學家張思訓所改進的自動報時裝置的長處;

在機械結構方面,採用了民間使用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機械原理,把觀測、演示和報時裝置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一部自動化的天文臺。

5、大明殿燈漏

大明殿燈漏是中國鐘錶史上最為著名的計時儀器之一,由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

著名科技史專家英國李約瑟博士在研究了歐洲鐘錶與中國宋代水運儀象臺後,曾在他的《中國天文鐘》一文中斷言「中國天文鐘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歐洲最早出現機械鐘是1320~2023年間。

它的工作原理屬漏水計時,而造型似宮燈,放置於皇宮的大明殿,所以稱之為大明殿燈漏。古文獻《元史 天文志》對它有專條記敘,試作今譯如下:

燈漏高一丈七尺(合今尺五米四),它的框架用金製作。上部有彎曲的樑,樑的中間是一顆雲珠,雲珠二側有象徵日月的球體,日在左,月在右,雲珠之下再懸有一顆珠子。這曲樑的兩端各裝有龍頭,龍的嘴能張合,龍的眼珠能轉動,用這樣的動作顯示燈漏內的水流是快了還是慢了。

曲樑的下面有一中樑,在中樑上,一左一右有兩條戲珠的龍,它們隨著珠子的下降或上升而俯仰,用這樣的姿態顯示燈漏內的水位是否適應執行的需要。

5樓:喵喵喵

1、日晷

以太陽的移動投射在晷上的陰影,對應晷面上的刻度,根據投射到的相應位置來確定當時的時辰。然而日晷的侷限性相當大。遇到陰雨天及沒有太陽的時候,就可以下課了。

所以我們便有另一種計時工具來彌補日晷的不足。

2、漏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狀浮標,隨滴水而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

3、圭表

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在《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因此可見圭表有著悠久的歷史。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圭有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在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另一部分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測定表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4、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5、水運渾天儀

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執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週,除了表現星宿的運動以外,還能表現日升月落,當然比張衡的水運渾象儀更加精巧、複雜了。

所以,當水運渾天儀造成之後,置於武成殿前,文武百僚**後,無不為其製作精妙,測定朔望、報告時辰準確而歎服,共稱其妙。

6、水運儀象臺

為北宋元祐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臺水運儀象臺高三丈五尺餘,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臺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臺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洩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6樓:閃蕊東楊

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

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蘇頌水運儀象臺:

宋元佑年間(西元2023年),吏部尚書蘇頌觀察太史局與翰林兩天文臺不同構造之天文觀測儀器後,兼採自漢唐以來諸家對於渾儀、渾象、激水運輸之說法,將此三者合而為一,儀象裝置分別置於一臺中之上下隔,而樞機輪軸等隱藏於木臺中;司辰、擊鼓、搖鈴、執牌等的報時裝置連於輪軸之上且出沒於五層木閣內,以水力激輪的方式使儀象運作。製成中國唯一有說明的自動水運天文(渾)儀(渾)象及自動報時天文臺,名為「水運儀象臺」。由此可知,水運儀象臺是由三部份所構成,最上面的渾儀、然後是渾象,接著是推動運作的水力輪軸裝置,並且在木閣內的輪軸上也連有報時的裝置,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天文觀測與計時報時裝置,其構造之精巧細緻使得在修復水運儀象臺時遭到不少困難,而其發明用來控制運轉穩定的「擒縱器」更比現代鐘錶內的「卡子」早一千年,實為中國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其他還有千章銅漏、延佑滴漏、龍舟香漏、火龍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經緯儀、渾儀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

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

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計時方法之外,我國古代人們還用「沙漏」、「火計時」、「燭光計時」等方法來計時。

中國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

除了轎子 馬車 牛車 木筏 竹筏 帆船 木船還有多人抬的一張毯子。皇親國戚用的。在 古代戰爭館 裡,陳列著兩輛大型彩繪銅車馬 前邊的一輛編為1號,後邊的一輛編為2號,均為復 製件 銅車馬原件系 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側發掘出土,每輛車駕有四馬,車上各有一御官俑。大小約為真車 真馬 真人的二分之一。...

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中國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

騾車 騾馱轎 牛車 驢車 羊車 騎驢 駱駝 馬 船 人力車 三輪車 喜轎和白橋 扛肩 擔挑 騎馬等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馬在人類生活 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於評價功績比喻為 汗馬功勞 可見我國馬是古代的一種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下面,有杜甫的一首詩為證 房兵曹胡馬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

中國古代的通訊工具有哪些呢,中國古代交通工具有哪些?

飛鴿傳書,烽火傳信 希望採納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版前的商代,資訊傳遞權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以明責任。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