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代以前到南朝時期,我國江南經濟的發展發生了什麼變化

2022-03-28 06:58:17 字數 1946 閱讀 1984

1樓:滄海半杯

《漢書》反映了漢朝時江南經濟很落後,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種。江南雖然存在較為頻繁的商業活動。但同中原及關中地區相比,商品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較低的。

這主要表現在: 其一,江南自給自足性經濟成分仍然很高。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雲:

「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水耨,果隋贏蛤,不待賈而足。」從城鄉市場的聯絡來看,為廣大人民普遍需要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非家庭所能製作的鹽鐵兩項。小農與市場的聯絡只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並沒有形成自覺的商品意識,故「千金之家」還是少數。

其二,為商品交換而生產的手工業作坊較少。當時全國設在各地的工官有8處,而在江南沒有一處;設鐵官49處,而江南僅有耒陽1處,佔2%;設鹽官37處,而江南僅有巫、海鹽等2處,佔5%。我國考古工作者迄今為止已在全國各地發掘漢代冶鐵遺址30餘處,有的規模十分巨集大,面積達十餘萬平方米,卻沒有在江南發現一處。

同樣,民間手工作坊亦相對較少,致使江南作為商品交換的多為方物特產。 其三,商業市場相對較少,且規模較小。據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

當時全國著名的商業都會二十個,其大部分分佈在中原地區,江南僅有江陵和吳二處,佔10%左右。而且規模亦較小,象長安九市,臨淄「市租千金」的商業市場,江南沒有。江陵、吳城和成都僅是區域性的小市場。

由此可見,當時商業的發達,北方確實遠遠超過南方。經濟重心在北方,商業中心亦在北方。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諸因素制約著江南商業的發展。

其一,自然資源豐富,人們不需要通過努力就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使人們缺乏開拓精神。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總結為:「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

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也無千金之家」。 其二,地廣人稀,農村剩餘勞動力相對較少。江南地域面積佔當時全國總面積的22,13%左右,而人口在西漢平帝元始二年時僅有3,444,947口,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5.97%左右,人口密度平均為3.95人/平方公里;到東漢,雖然有大量人口南遷,但至順帝時也僅有7,307,675口,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5.26%左右,人口密度平均為8.38人/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低,開發程度不高,很難分離出富餘人員去從事商業買賣。 其三,遠離政治中心,開發程度不高。兩漢時期,黃河中下游既是政治統治的中心地帶,同時也是國家重要的賦稅**之地。

漢王朝極為重視這一地區的開發。國家的農業、手工業投資亦多有偏重,使得其整體經濟環境良好,市場機制活躍,為農副業及手工業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廣大的江南地區,由於遠離政治中心,且在國家賦稅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尚無暇顧及這一的開發,使得這一地區的農業、手工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商品化程度自然不會很高。

其四,城市分佈稀疏,且規模較小。傳統社會,作為商品交換的農業、手工業產品,其消費物件主體並不在農村,而是城市中非農業生產的人口。所以,商品經濟發達與否,與其城市分佈密度及城市中的消費人口的多寡休慼相關。

江南地區,由於城市分佈稀疏到數千平方公里甚至上萬平方公里才有一座,這就大大地限制了農村與城市以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商業交流,也增加了運往市場的商品成本。再加上江南城市規模普遍較小,消費人口相對較少,擴大不了商品的需求量,商品經濟很難繁榮。

2樓:檀昕屠雅柔

:(1)漢代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有了較大發展。

(2)導致這一變化的因素主要有: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環境穩定,政治重心南移,自然條件較好等。

區域經濟中心南移的過程

3樓:匿名使用者

27,(1)漢代以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有了較大發展.(4分)

(2)導致這一變化的因素主要有: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環境安定,政治重心南移,北民大量南遷,自然條件較好等.(4分)

(3)我國歷史上出現三次人口南遷的移民潮:兩晉之際永嘉之亂後,唐朝安史之亂後,兩宋之際.(3分)

(4)魏晉南北朝時,江南經濟開發成就顯著;中唐以後,南方經濟逐漸超過北方;兩宋之際,南方正式成為中國的經濟重心.(3分)

大同從漢代到今曾用過哪些地名

漢代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東南部長子縣西南,統轄14個縣 北到今昔陽南部,東到今河北涉縣境內,南及今陽城東北,西到今安澤冀山。大同地名的來歷 大同在隋開皇年間,為防止突厥進攻,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為 天下大同 唐末,隨沙陀人內徙,大同遂僑置於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

從漢代到清代中國共有多少個皇帝

西漢王朝共15帝立國215年 東漢王朝共14帝立國196年 兩漢共29帝立國411年end 三國時代 魏蜀吳 220 280年曆時61年 曹魏帝國共5帝立國46年end 蜀漢帝國221 263年首都成都 蜀漢帝國共2帝 東吳帝國共4帝 西晉王朝共6帝 東晉王朝共11帝兩晉共17帝 五胡亂華十九國 北...

列舉從戰國時期到明清灌溉工具的變化

1 農業 1 歷代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革與進步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處在石器時代和金石並用時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處在舊石器時代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處在新石器時代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開始進入了金石並用時代。奴隸社會生產工具有了進步,西周晚期出現鐵器 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標誌著我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