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十三四歲的女子稱什麼,我國古代對十三四歲少女的別稱是什麼

2022-03-29 04:35:24 字數 5945 閱讀 8511

1樓: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12歲(女)——金釵之年

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

2樓:吹雪_西門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唐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3樓:斛懷山

女子十三四歲叫做豆蔻年華

4樓: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我國古代對十三四歲少女的別稱是什麼?

5樓:

我國古代對十三四歲少女的別稱是豆蔻年華。

一、古代對年紀的別稱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二、拼音

dòu kòu nián huá

三、解釋

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四、語法

偏正式 作主語、定語、賓語

豆蔻年華的反義詞

風燭殘年

解釋: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餘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桑榆暮景

解釋: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

人老珠黃

解釋: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輕視,就象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6樓:邊悠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7樓:

十三四歲少女那時叫做小妹妹!

8樓:燎之原

13~15歲——舞勺之年

女孩十三四歲稱為豆蔻年華,那十六七歲的年紀稱為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年齡的代稱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孟子·盡心上》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6438: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指代嬰兒。

垂髫(tiao):幼童,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髫:

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稱兒童或童年為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束髮:

古代男孩成童,將頭髮束成一髻。因此用束髮代指成童,當指八歲以上的兒童。 總角:

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髮為兩髻,形狀如角,故稱總角。《詩經·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華:

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豆蔻年華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笄(ji)年:

古代女於十五歲就把頭髮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稱「及笄」。《禮·內則》: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儀禮·曲禮》中將男子二十歲稱「弱」,到這個年齡就可舉行冠禮。

其時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結髮:初成年。

《漢書·施仇傳》:「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能及」。後稱元配為結髮。

曹植詩《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 而立:

《論語·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後來因此稱二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認識天命。《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後因以知命為五十歲之代稱。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個迴圈,所以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的代稱。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mao die):

指八十、九十歲。《禮·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後來用「耄耋」泛指年壽高。 下壽 中壽 上壽:

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七十為中壽,九十為上壽。 期頤:稱百歲之人。

百歲為人生年數之極,故曰期。此時起居生活待人養護,故曰頤。《禮·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 10

十三四歲稱為什麼

10樓:生活達人小羅

豆蔻。豆蔻年華是一個成語,讀音是dòu kòu nián huá,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示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來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華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擴充套件資料

古語中稱謂

1、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2、赤子、襁褓——泛指不滿週歲的初生嬰兒。

3、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4、孩提——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5、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 因亦指小孩過程開始學話。 周晬,指嬰兒週歲。

11樓:匿名使用者

0 — 12稱作兒童13 — 17稱作青少年18 — 23稱作青年。你是屬於第二種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為啥古代女子十三四的時候就要結婚呢?

我們知道現在可不像是古代,現在的女子要結婚至少也是20歲,然而古代的時候女子二十歲都是好幾個孩子的母親。而且很多的時候古代的女子都是十三四歲都已經結婚了,而且這個現象在皇家表現的最為明顯。然而要知道女子十三四的時候才是豆蔻年華,各方面都沒有成熟,那麼為何要結婚這麼早?戰國時期的齊國齊桓公令 女十四歲...

女孩十三四歲稱為豆蔻年華,那十六七歲的年紀稱為什麼

古代年齡的代稱 孩提 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孟子 盡心上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16438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黃口 本意是雛鳥的嘴 指代嬰兒。垂髫 tiao 幼童,古時兒童不束髮 頭髮下垂。髫 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稱兒童或童年為...

十三四歲的孩子,在假期不準出去玩合適嗎

假期就是個放copy鬆的時間,對於十三四歲bai的孩子來說壓力du相對也比較大,趁著放假,家長應該 zhi陪同孩子一起dao出去玩,放鬆一下緊張的學習壓力,其實我最主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出去旅旅遊,去孩子一直想去沒機會去的地方,玩好後回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雖然我覺得有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