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022-05-16 21:28:07 字數 3707 閱讀 4081

1樓:

「每逢佳節倍思親」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

" 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憶:想念。

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為快。

由於「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為人人心中所有,又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

2樓:柯玉

「每逢佳節倍思親」」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⑶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⑷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譯文: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

遙想家鄉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

3樓:清晨的聖誕節

對比吧。把「每逢佳節」和「平日裡」相比較,突出一個「倍」字,表現思親的強烈。

(補充)哈哈,我投降了,是「引用」,因為前面有個「俗話說」,這題還真是個圈套。

4樓:來自八公山眸含秋水的美人魚

對比,突出重陽節更令人思念家鄉和親人

5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duzaiyixiangweiyike,meifengjiajiebeisiqin

獨在 異 鄉 為 異客,每 逢 佳節 倍 思 親。

yaozhixiongdidenggaochu,bianchazhuyushaoyiren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

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

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璠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河嶽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若清□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

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譯文獨自在他鄉做他鄉的客人,每到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編輯本段]釋義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4、異鄉:他鄉。

5、倍:加倍,更加。

6、遙知:遠遠的想到。

7、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8、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6樓:漩流洄渦

引用這是引用了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

7樓:心可

引用 百分之百正確 老師說的呀~o(∩_∩)o

8樓:王**

看來看去,只有引用

不過引用嚴格來說不能算修辭手法

這道題怎麼做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上面的句子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9樓: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把「每逢佳節」和「平日裡」相比較,突出一個「倍」字,表現思親的強烈。

1、全詩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

我不禁想起王維的詩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句的修辭手法什麼?急用!!!!

10樓:皇子小天

引用是指寫文章時,有意引用現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手法叫引用。

希望樓主採納

每當我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長會有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使用了什麼

11樓:單

這首詩主要描述了思鄉懷親之情,表有傷感之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2、背景

作者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

「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闢熱氣而御初寒。」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中秋,遠離家鄉的人們仰望朗朗明月會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親人來這是什麼修詞方法

12樓:

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說是寫作手法更準確些

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裡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唐代有個大詩人叫王維。他才十五歲,就一個人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一晃兩年過去了,在異地他鄉,王維十分思念家鄉的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王...

句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前面一句是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山東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前一句是什麼?九月九日是中國的重陽節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思念哪些親人,又想起了什麼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思念的是故鄉的兄弟,詩人又想起的是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 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 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