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思念哪些親人,又想起了什麼

2021-05-15 09:00:07 字數 1346 閱讀 5155

1樓:雪人晒太陽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思念的是故鄉的兄弟,詩人又想起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

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

2樓:風中一縷薰

思念家裡的親人,想起了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這句話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文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

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為快。

由於「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為人人心中所有,又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

3樓:劉秀恩s閆學峰

家中親人,特別是兄弟,想到他們登高祈福,插茱萸避邪,空落落,身邊少了一個人,就是作者。寫兄弟們思念在外的人,更添思念。這是對寫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為什麼詩人王維「每逢佳節」就會「倍思親」?

因為王維獨自一人遠在他鄉,所以每次逢年過節就會更加思念親人,這是人之常情。這個出自王維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全詩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家鄉蒲州 今山西永濟 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 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首句就用了兩個 異 字,似乎脫口而...

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裡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唐代有個大詩人叫王維。他才十五歲,就一個人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一晃兩年過去了,在異地他鄉,王維十分思念家鄉的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王...

句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前面一句是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山東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前一句是什麼?九月九日是中國的重陽節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