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提出的「仁」的學說包含什麼?2 說說孔子的教育成就。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022-06-18 16:10:15 字數 6970 閱讀 5984

1樓:匿名使用者

1、孔子的思想

2、首創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

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

他提倡「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

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後世儒家經典教育體系的基礎;

他總結了教育實踐經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律。

3、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並有時間有機會去不斷地實踐它,不也是快樂的事嗎?

第一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的

第二句:要善於從別人身上學習好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三句:學了以後時常去複習,不也是很好的嘛?請採納

2樓:霸王別叫

第一句就是說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逞強

第二句就是說

每個人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

第三局就是說

學了以後時常去複習,不是會很高興嗎?

高興的原因我猜是『溫故而知新』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

4樓:益州小區拾號樓

說,為學說(shuo)(shui),《論語》作為理論、思想,既為「學說」,則是起到「說服」的意思。既要反覆學習,還需要用於指導實踐。

5樓:代言人活動**

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6樓:蔡小小

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

孔子的成就有哪些

7樓:依露果

政治成就:

1、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

2、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必須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

3、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成就:

1、創辦私學,廣收門徒。

2、注意因材施教。

3、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4、要求學生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8樓:甜心

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學說。他認為統治者必須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以德為政」

大教育家。廣收門徒,興辦私學;因材施教;教育學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9樓:李湘二世

@打破學在官府,辦私學,@提出「仁」的主張,要施仁政等

《論語》十則

10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一線專家教師

1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學習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不也是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開心的嗎?別人不瞭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知識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法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讓學業陷入困境。」

孔子說:"子路,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的做法。"

孔子說:「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短處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與她們一樣的習慣。"

曾子說:「士人(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強行於別人身上。」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孔子說:「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回答者: 964950621 - 實習生 一級 2009-10-18 10:22

孔子說:"學習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不也是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開心的嗎?別人不瞭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知識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法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讓學業陷入困境。」

孔子說:"子路,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13樓:債主不笑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e,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u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4樓:草人科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原來還有真正意義?很多人弄錯了

15樓:有魔法的兔兔

編輯本段註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ú yì yue hu!   1、子:《論語》「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或先生 孔子

2、習:練習、實踐。   3、亦:

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   4、時:適當的時機 。

  5、之:代詞,這裡指學過的知識。    6、說:

通假字,通「悅」,表示高興、愉快的意思。   7、乎:語氣詞。

  8、曰:說   9、乎:語氣詞

編輯本段譯文

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實踐和鍛鍊提升所學習得到的成果收穫,不也是快樂的事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論語》開篇首章首句,「學」的含義是學習與教學,是孔子畢生奉行的事業,其自身好學不厭,同時又誨人不倦,《論語》開篇論「學」,抓住了孔子學說的關鍵與綱要。通常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也高興嗎?」(南懷瑾《論語別裁》)「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楊伯峻《論語譯註》)這些理解從字面上看都是十分確切的,但再細加思考,則似嫌簡單,「學」並不僅僅包含需要溫習、練習的學問,而「習」並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學習,溫習之意。

「習」譯

「習」,是古語,繁體字為上面一個羽翼的「羽」下面一個「白」,表示鳥要長用羽才能飛。現一般譯為,「學習而經常實踐並養成習慣,不是很愉快嗎?「   實際上,這句話是說「把學到得東西加以應用,豈不令人愉悅麼?

」是學以致用的意思。

「時」的含義是「時機」

最好的方法是用《論語》來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找一找「時」字出現在《論語》中其他地方所具備的含義。就在同一章,三個段落之後,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時」字:「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而那個時的解釋是時節,時機!如此一來,問題就明瞭了,這個「學而時習之」的「時」也應該也解釋成時機!由此,它的解釋就變成了:

「學習到的東西,在適當的時機,被用上了,不是很快樂嗎?」當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理解的時候,其震驚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回顧自己人生中的快樂之事時,都是學習,時機,實踐三者遇到一起時產生的,孔子的人生體驗一霎那間與我們接得如此之近。

不僅如此,「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一下就變得不那麼平常了。它不僅在描述學習,時機,實踐與快樂的關係,而且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孔子用最簡單的話闡述了「快樂人生」這一個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實際上是人生觀。如此一來,它出現在《論語》的最開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來,《論語》給我們的感覺就完全改變了。

「之」學而時習之,這裡的「之」就是指所學的知識、技能或是所學的方法智慧的運用能力。

編輯本段孔子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編輯本段原文註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

時常地去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人教版教材中也將「時習」解釋為「時常地複習」。「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時,按時。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10)曰:

說,說道。   (11)而:順接連詞,表示被連線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著下來的,可不譯。

  (12)之:代詞,指學到的知識。   (13)不:

不是。   (14)乎:語助詞,相當於「嗎」。

「不亦……乎」,即「不是……嗎」,反問句式。   (15)自:從。

  (16)知:瞭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

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關於孔子仁的問題!怎樣理解孔子仁的思想?

關於人的德性,孔子強調仁和義,特別是仁。仁的本質則是 愛人 父行父道愛其子,子行子道愛其父。有個學生問什麼是仁,孔子說 愛人 論話 顏淵 真正愛人的人,是能夠履行社會義務的人。所以在 論語 中可以看出,有時候孔子用 仁 字不光是指某一種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總和。所以 仁人 一詞與全德之人同義...

孔子說的仁是什麼,孔子認為的仁的含義是什麼啊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這不是個人處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婦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為民 造福的大仁大義 克己復禮,仁在其中 好象仁這個境界很容易達到,但孔子說的不是一 人個人的仁,而是有權勢在手的統治者的仁,要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慾望,遵守秩序,有步驟 地管理國家,這決不容易,自古極少數大權在手的人能做...

孔子的「為仁由己」怎麼解釋,孔子說什麼是「仁」

為仁由己 的意思是 實行仁德要靠自己。出處 論語 顏淵篇 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譯文 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 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