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中國歷史上儒道兩家對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影響

2022-06-25 16:25:14 字數 5199 閱讀 6824

1樓:0蛋春輝

(1)孔老比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師和代表,老子莊子是道家的宗師和代表。孔孟作為儒家的聖賢,給後世樹立了道德(在倫理意義上)大師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 世安民為己任,富於理想,諄諄教人,死而後已。

老莊作為道家的至人,給後世樹立了智慧大師(老子)和藝術大師(莊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維能力,以寧靜淡泊為操守,冷淡世情,嚮往自得,其於外物,順乎自然而已。

(2)人性論比較。儒家人性論有孟子性善說,苟子性惡論,董仲舒性三品說,楊雄性善惡混說,程宋天命之性氣質之性說,陸王良知良能說等,其共同點是強調後天道德教化,認為無禮樂法度之修飾,人性不能臻於完美。(3)人生論比較。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4)思維方法比較。儒家長於實學,道家長於虛學。

(5)治國論比較。儒家強調有為,道家主張無為(6)理論傾向比較。儒家學說的重心在社會人生.闡述如何做人和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後者也是做人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人生哲學與倫理思想發達,哲學、倫理、政治是三位一體的狀態,而淪理決定著儒學的特色,故儒家哲學可稱之為倫理型哲學。

(7)氣質與風度比較。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這是屑於整體的綜合性的無形的精神風貌上助差異。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再具體點說,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懼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行經等等。

儒道兩家有著相依溝通的基礎。儒道之間的統一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思想觀點上的共同性。

儒道皆認為天人是一體的,人類**於自然,又以自然為生存的依託,兩者息息相關連,人應當愛護自然環境和資源.不可破壞天人的合諧。 儒家和道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影響儒家直面現實社會,力求探索一條改造客觀世界的道路,即便是個人的修身養性,最終也是為了治國平天下。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以"消極"、"厭世"等詞彙來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學,其實這裡有一些誤解。

只要我們深入到道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學之中去看一看,就不會草率地使用"消極"、"厭世"等詞彙了。中國的文人,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主張積極用世,道家思想主張消極避世,這兩種思想在歷代文人的心中矛盾著,交織著,鬥爭著,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是這種無奈的選擇。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做人時寧靜淡泊,快樂而自在;做事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複製貼上的,如果寫簡答的話隨便抄點上去就行了。

2樓:萌動物同誠古藝

道家,總的來說對讀書人沒有啥影響,主要是儒家,因為儒家思想是符合那些皇帝的思想,所以為啥直到現在還是推崇儒家,推崇孔子,秦始皇沒滅儒家,也是因為這個。就是儒家思想很多都是要對領導人尊敬,恭維,啥都聽領導人的,說白了,就是領導人說的都是對的。沒看見現在都是黨,啥學雷鋒啊!

其實都是讓聽領導人的話,不管對不對,都要聽。所以這是儒家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像孔子學院,不應叫孔子,應叫中華文化學院,為啥叫孔子學院,就是因為他的思想很符合領導人的思想!!

3樓:天天公開哭

總體說來

盡人事 聽天命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影響

儒道兩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急呀,,,

4樓:影斬風

1全部中國文化是以儒家精神為主導,以道家思想為補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則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張陽剛,道家強調陰柔。二者的互補與融合,對鑄就民族的文化心態和民族文化精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般來講,封建社會的士人和官吏,處於順境,儒家意識佔上風;處於逆境,道家意識來撫慰。

或儒或道,各取所需。道家的貴柔守雌學說作為儒家剛毅進取精神的補充,作為一種智慧,是以柔克剛,以退為進,以靜制動,「無為而無不為」,強調的不是無為,而是迭到「無不為」的手段和方式。從這種意義上講,道家思想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政治策略,至今依然具有借鑑意義。

先秦儒道兩家的思想對現在的學生有什麼指導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引言

儒家信仰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佔據統治地位,儒家的思想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曾經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漫長的封建時代,依賴儒家信仰,勤勞的中國人民創造了偉大的中國文化,使中華文明一直傲立於世界之林。即便是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儒家思想對於中國人的行為影響依然是巨大的,因此儒家信仰對和諧社會的構建依然具有重大意義。

二、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內涵

1.禮孔子的「禮」主要繼承自周禮,而周禮中的「禮」倡導的是社會等級分明,各等級的人都安分守己,從而讓百姓安居樂業,使社會井然有序的思想。周禮是一種典章制度,它像法律一樣要求人們必須遵守,因此周禮具有外在的他律性的。而孔子的「禮」是在周禮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儒家思想,因而儒家的「禮」成為了「仁」這個儒家核心品質修養的外化表現,它揚棄了周禮的他律性,而將各等級的安分守己體現為自律性。

由「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為仁有己,而由人乎?

」這句儒家經典看來,假若「人而不仁」,那麼「禮」對於他來說就完全是外在的東西,這種是為周禮,具有束縛性;假若「人而成仁」,那麼這「禮」就是儒家的禮,這是他內心外化的一種外在表現或精神。

2.仁「子不語怪力亂神」,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忌談鬼神之說,也從不談「彼岸」之說,而是一心關注人在一生中的生活實踐和品格塑造。他將「仁」樹立為人之修身所能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儒家所說的「仁」在中國人心中的神聖高度可以比較西方信仰中人格化的「上帝」,但要說精神化的「仁」和人格化的「上帝」的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理解為「上帝」在「彼岸」,人們要為了死後不下地獄而自贖,從而表現出善,而「仁」卻更具有現實意義,乃是現實世界的道德高峰,人們就是為了能達到仁的境界,而以聖賢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

孔子為了不使「仁」的概念太過精神化,太飄渺,還確定了一些符合儒家思想的行為,如「忠恕」、「孝悌」等都是人們向「仁」靠近的行為,使人們可以通過身體力行來獲得「近仁」的仁德。孔子用心良苦,將原本高不可攀的道德巔峰根植於大地之上,即便是普通人也同樣可以擁有一顆近仁之心。

3.天人合一

第一,從儒家

「天人合一」的觀點看來,儒家主張人與萬物一體。孔子認為人的道德萌芽雖由天賦,但要達到人天相參的人生最高境界,還需要人經過後天不斷的自身努力和修行。當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從天人合一觀點出發,這樣人與人,人與萬物就能真正做到和諧共處,真正達到萬物交融的狀態,既能夠各自發展又不會發生競爭而相互妨礙,這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蘊藏的深刻智慧。

第二,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他們反對將人和自然分割,主張人與自然是統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儒家主張人與自然能夠和諧共存,共同發展。一方面是如「順天體命」之說,強調要尊重自然規律;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充分地發揮自身能動作用,能在一定範圍內調節自然環境為人所用又不違反自然規律。

綜合說來「天人合一」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人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同時有限度的改造自然,並將之看成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4.民本思想

先秦儒家的治國思想中特別強調民本思想,「民為邦本」,民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人民安居樂業是社會穩定的根本,從而主張民眾的利益和民心的向背才是構成王權的基礎。孔子曾說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公之」。

孔子認為治理國家應施行仁政,百姓才會愛戴君主,社會才能和諧,國家才能穩固。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也認為民心向背才是國家興亡的關鍵所在,民心所向國家自然穩固,而君主重要性都比不上民心和國家穩定。

三、先秦儒家思想的當代意義

1.仁政思想對和諧社會的指導意義

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就曾經提出的建設「人和」社會的思想,其核心是要將經濟和道德二者結合。這種「人和」社會的思想對我們要努力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本質上說來和諧社會是一種道德關係,它取決於對待他人是否採取友好善意、合作互助的態度。

假如僅僅只是經濟上飛速發展,而缺少了道德上的和諧,就不可能稱其為和諧社會,至多是穩定社會。因此,在當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的情況下,圍繞著「誠信友愛」繼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非常有必要。

此外,要想構建和諧社會只關注民心民意還不夠,各級**所起到的表率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對於各級**要加大「樂民之所樂、憂民之所憂」這種觀念的宣傳力度,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作為人民公僕所應盡的職責。

2.民本思想對以人為本的借鑑意義

無論是《左傳》中「天地之間,唯人為貴」的闡述,還是孔子「仁者愛人」的觀點,無不表達了對「民」的重視和敬畏。「欲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則表達了民為本思想的重要性。傳統的民本思想正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得以在中國傳播和紮根的基礎。

早在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就體會到「萬事民為先」這一樸素真理的重要性,創造性的將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二者相結合,因此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而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國共產黨又將與時俱進的將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和為最廣大人民服務的宗旨結合起來,以「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工作成敗的衡量標準,積極的把自身建設融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目前形勢下,***又將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這就要求把「以人為本」理念根植與廣大黨員幹部的內心,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切實貫徹執行。

從而將人民性和民主性這兩個民本思想的重要內容傳承、發揚,成為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理論源泉。

3.克己復禮對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意義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深化發展,經濟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人民可用來消費的資本也多了起來。這時伴隨國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糟粕傳入,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成為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超越了對精神信仰的追求。但這不能歸咎於經濟的發展,老百姓要過物質充足的生活理所應當,但問題在於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社會道德建設的腳步有些慢了,精神與物質之間形成了鴻溝,從而導致社會道德滑坡的發生。

在這樣的歷史階段,儒家傳統思想中的克己復禮恰恰能夠針對當前問題,教導人們在物質慾望前,保持清醒頭腦,剋制自己,才能達到儒家對自身修煉的要求。這充分發揮了儒家信仰的教化功能,通過人們都接受的傳統文化來進行道德指引,而且通過文化導向能變自上而下的管理教育模式為自下而上的凝聚模式。

4.天人合一對生態、環境的指導意義

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們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有節制的改造自然,從而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和諧發展。而在當今科學技術發達,自然資源有限的局面下,天人合一思想對怎樣合理的開發自然資源,在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上找到平衡點,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借鑑價值。對於我國而言,依託天人合一思想,我們所倡導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願景必將會實現。

小結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中的一些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建設的部分又重新被開發、被研究。這讓已經一度遭受猛烈批判,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傳統思想又重新獲得新生。由此可以發現,傳統文化並不都是阻礙社會發展的,我們應該結合時代需求,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宗旨,切實的研究傳統和現代的關係,積極吸取符合時代發展的合理部分。

這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需求,也是儒家思想重獲新生的希望所在。

中國歷史上都有什麼學派,中國古代有哪些學派

儒家學派 孔子 道家學派 老子 墨家學派 墨子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兵家等等。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作品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代表人物 老子 莊子。作品 道德經 莊子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作品 墨子 法家 代表人物 韓非 李斯。作品 韓非子 名家 代表人物 鄧析 惠施 ...

中國古代功績最大十位皇帝,中國歷史上社會評價最高的十位皇帝

秦始皇開創中國皇帝之路.漢武帝多次擊敗匈奴.光武帝在混亂年代艱辛萬苦之中建立東漢王朝.魏武帝曹操一生掃平大半個中國.唐明皇將中國封建社會發揮到最牛的時代.永遠的輝煌.宋太組建立大宋.忽必烈滅掉很很多的國家.明太組滅掉大元.殺了很多比他勢力大的人.清太組從20個人發展到大清王朝不容易 啊 清聖組多才多...

中國古代史可否有未嘗敗績的將領,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將軍一生未嘗敗績?

戰國名將 白起 參戰三十餘年,七十幾場戰爭,未嘗一敗,連平局也沒有。現代人對他了解這麼少,就是因為跟他戰鬥的人幾乎都死了,而只有死人是不會說話的。一生殺敵至少一百多萬,而當時戰國死的人根據梁啟超的統計大約只有兩百多萬,就是說他一人就佔七國殺敵總人數的一半。在兩千多年前,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中國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