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語文作業本 魚我所欲也》的答案人教版

2022-10-11 19:30:09 字數 3464 閱讀 8834

1樓:匿名使用者

★課後練習答案參考

一、背誦全文。關於本文的論點,有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43837的說是「捨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捨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

與同學討論一下。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本文的結構與思路,從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參見「課文研討」中之「問題研究」。

不過若有的學生堅持認為是「捨生而取義」,並能說出一定的理由,也沒必要堅持讓他放棄自己的意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於生者

萬鍾於我何加焉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與,給。

2.而,連詞。連線修飾語和中心語。而,連詞。

連線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3.於,介詞。表示比較。

於,介詞。引出動作的物件。4.是,指示代詞。

這個,這樣。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三、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此題意在讓學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對《孟子》散文藝術特色有粗淺的體會。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彙。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並且富於文采和氣勢。3.善於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

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裡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於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1, 背誦全文。關於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捨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捨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西城區九年級下冊語文《學習**診斷》的《魚我所欲也》的答案?

2樓:初曦哲

1.例:生亦我所欲......

故患有所不避也。用對比突出論點2.a3.

d4.義;不義5.羞惡之心6.

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 道理論證7.以人們的口腹之慾比喻捨生取義,化深刻為淺顯,通俗易懂8.對不起,不會。

(取義?)9.這樣的心,指 所欲有甚於生,......

死。10.1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商人們應該講誠信,從而獲得更大的利,兩者不矛盾。6.

黃繼光......8.好好學習,樹立遠大理想,承擔責任,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9.捨生取義的人

記得采納啊

萬能的網友,能把九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的《魚我所欲也》的課下注釋拍給我嗎

九年級下語文中《魚我所欲也》課後練習第五題

3樓:匿名使用者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裡,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

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註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嚐膽,又經「十年生聚,十年數訓」,終於轉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

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於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於闖王了。2023年春,闖王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

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吒風雲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捲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老。

險情環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塗地。

九年級下冊語文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

4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ěr)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歟(yū)?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方法哪會不採用呢?

採用這種做法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是因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並非只是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沒有禮貌的 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的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

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的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的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的人為了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

這樣看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五年級下冊語文答案課堂作業本答案

我會第六題 發言的題目 小學生可不可以玩網路遊戲 主要觀點 小學生不可以玩網路遊戲 蒐集的資訊 1.時間過長 2.內容不健康 不真實 3.視力會下降 4.學習不用信 5.浪費精力 6.有害身體健康 7.網路遊戲使許多人走向無底深淵 希望採納 謝謝 發言題目 用之有 度 主要的觀點 網路電視是把雙刃劍...

6年級下的數學課堂作業本的答案,6年級下的數學課堂作業本22頁的答案

2 942cm 3 圓柱體積是 36cm 圓錐體積是 12cm 4 倍或 3.14 倍 5 27cm 六年級下冊數學課堂作業本33頁答案 4.1 5分之 4 加法交換律 4.2 7 2 4 2 6 1 乘法分配律1.25 8 乘法交換侓和乘版法結合侓 1000 100 10 1 權 0.1 4 11...

浙教版七年級上語文作業本17 19課答案

積累運用 一 1.鱗 2.巒 3.綴 4.籠 二 瀰漫 散發 漂浮 消散 三 閱讀理解 一 4.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5.暈 太陽和月亮周圍的裡紫外紅的色彩 華 比暈小的光環 6.華大的時候天很晴華小的時候天很陰 7.用諺語會使人感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天氣 8.在前方的沙漠有一個湖,但可望而不可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