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a君莫笑
是宋代學者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告段第一首詩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第二首詩藉助鉅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藝術創作襪中譽需要靈感的道理。
全詩寓哲理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於理趣,一直為人傳誦。觀書有感,其一,告訴我們讀書,要不斷的補充新知識,就像有培瞎源頭活水注入一樣,能讓我們的心靈澄明,其二,告訴我們,就像春水推動大船一樣,我們必須廣泛閱讀,博覽群書知識,才能運用自如。
觀書有感其一其二兩首詩
2樓:七殿哥哥
觀書有感(其一)
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其一全詩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
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其二全詩譯文: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自在地順漂。
《觀書有感》其一和其二古詩怎麼寫
3樓:阡陌上花開
《觀書有感》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的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應該不停接受新的知識,多讀書,豐富自我的道理。
觀書有感》其一的意思是半畝大的池塘像鏡子一樣清澈,可以照出人的模樣,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在池塘水中不停變動,就好像人在徘徊。問這池塘裡的水怎麼會如此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
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其二的意思是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陣陣漲起,巨大的艦船輕如羽毛。以往行駛需要花費許多力氣,甚至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江水中間卻可以自由自在地飄移。
4樓:李明董學建
《觀書有感》 其一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了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5樓:我的世界
《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其二,這兩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讀書感悟?請簡要說明。
6樓:半夏花開
第一首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又蘊涵了理性的東西。「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畝地的乙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淨,「一鑑」的「鑑」,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鑑」是乙個意思。「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開啟了。
第二首詩也是藉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艨艟鉅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鉅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後寫下來的。
《登高》 (觀書有感)這兩首詩怎麼寫
登高 杜甫陸罩桐。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早坦飛回。無邊悶遲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觀書有感 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讀登高這首詩給你什麼樣的感受把關鍵詞寫下來?思路 從這首詩的寫作...
憫農一和憫農二這兩首詩描繪了什麼樣的意象構成了什麼樣的意境?
憫農一寫出了,雖然農民一年四季辛勤的勞作,可是把收到的糧食都給了那些達官貴族,自己卻捱餓的事實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底層勞動者的同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憫農二寫出了農民勞作的辛苦和糧食來的不易,頂著炎炎的烈日,不停的勞作辛苦用辛勤的汗水才換來糧食的豐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王昌齡的《採蓮曲》和白居易的《採蓮曲》這兩首詩表現採蓮女形象
採蓮曲唐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註釋 這首詩像一幅美妙的採蓮圖畫。一群採蓮的少女,她們的裙子綠得像荷葉一樣,紅潤的臉頰與盛開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雜使人難以分清,歌聲由池中傳來,才知道她們穿行在荷花叢中採蓮呢!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