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吸納史學研究的新成果
1樓:得書文化
歷史學者提出唯納的一些新觀點、新觀念,表面上看與教材內容並無太大關係,但在講到相關問題時如能適當引入,則可幫助學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比如鴉片戰爭,英國殖民者依靠「堅船利炮」以武力的方式開啟了中國的門戶,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其結果是一方面破壞了中國固有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造成了中國人民的巨大災難;另一方面又極大地推動了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構成敬轎了中國早期現代化過程的一種巨大動力。
如果以歷史的眼光而不是僅僅出於情感與道義,以世界性的眼光而不僅僅站在民族的角度,對上述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我們不能不承認,非正義的侵略者同時充當著歷史進步的「不自覺的工具」。
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個似乎矛盾的歷史問題呢?教師可在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後 總結 出乙個論點:道德判斷和歷史判斷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代替。
這個論點課本上沒有,是史學研究中的一種新認識,對學生分析認識同類問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再如,在中國近代史「國恥」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提示「落後就要捱打」的真理。
而事實上,「落後就要捱打」的論斷既不符合邏輯規則,也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
有研究者據此提出「落後就可能捱打」的新觀點,因為「落後就要捱打」宣揚的是一種弱肉強亮山肆食的叢林法則,它固然可以激勵落後的民族自強不息變後進為先進,但這畢竟不適宜於自稱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更不適宜於以文明自居的現代人類。
因此採用「落後就可能捱打」這樣的新觀點引入課堂教學,無疑有助於學生從新的角度認識和理解中國近代史。
著名歷史教育學家趙恆烈先生指出:「要打破傳統的閉塞的課堂教學,開啟學術的窗戶,讓學生呼吸到史學研究上的新鮮空氣。」在資訊時代的今天,欲使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站在史學陣地的前沿,必須經常充實教學內容,使之瞭解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和資訊。
假如教師的作用只是教學生背好教材,而不用豐富多彩的史實填補學生歷史知識的匱乏,那麼學生將成為極易滿足強不知以為知的無知者,或者滋生對抗教材、厭惡歷史課的逆反心理。
當他們進入大學校園時,將很難適應那裡濃郁的求知氛圍和浩淼的知識海洋。
當然,吸收史學研究新成果必須堅持適當、適時、適度的原則,而不能失之於慎重。
畢竟,中學歷史教學不同於高等教育,要注意防止那種將中學歷史課變成史學研究課,將基礎教育變為學術園地的錯誤傾向~
簡述高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
2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1)充分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材。
2)教師與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3)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家庭、社群的課程資源。
4)開發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如各缺枯地圖書館及歷史遺存等。
5)開發和利用網路教學資源。
6)重視利用學生自身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課程資源。
另外.還可組織學生歷史作品展覽,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兆悶整理、展覽、評比和共享,積極參與到學校每個假期組織的研究性學習中,製作伏猜洞相關課件和網頁,學生從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是非常寶貴的一筆財富。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論高中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不知你是歷史老師還是學生?反思不反思到在其次,只要高考不改革考試還有歷史內容,你所謂的反思也就只是反思,對現實教學無多大意義。其實歷史這東西很大方面看你感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話,高中歷史內容枯燥,各分各段,無法形成一系列連貫的內容,說白了就是為考試而編的教材。如此,不感興趣的話,你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高中歷史6聽,高中歷史6聽
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 書法 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尤其和書法的關係更為密切。書法中的點 線和筆畫間組合不但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 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欣賞物件。運筆的疾徐輕重,點線的疏密粗細所形成的特有的節奏和韻律,要能體現出畫家創作過程中特有...
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立德樹人
研究就高中歷史教bai學實踐中的du立德樹人教zhi學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主要從dao以下幾方面論內 述 容藉助多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思政品德 理論聯絡實際提升德育教學效果以及通過歷史典型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旨在促使高中歷史教學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