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十大稱號都是什麼?
1樓:匿名使用者
佛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意。佛之十大名號因開合不同,說法不一,但其意思一致,一般指: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如果加上「佛」,實際為十一號。其它經論中所說的佛之十號,是將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或將佛、世尊合為一號,或將無上士、調御丈夫合為一號等。
1、如來:音譯為多陀阿伽陀,意思是乘真如實相之道而來,而成正覺。也可解釋為今佛如古佛而來,故名如來;
2、應供:音譯為阿羅漢,意指應受人天之供養。佛是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的覺者,應受人天供養、尊敬;
3、正遍知:也叫無上正等正覺,音譯為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指佛陀所證得的智慧正確真實而又圓滿,周遍含容,無所不包;
4、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盡三明及身口之行業悉圓滿具足。又「明」指智慧,「行」指福德,明行足也指智慧和福德圓滿具足;
5、善逝:乃以一切智為前導,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又譯「好去」。指如實到達不生不死的彼岸,不再退沒生死之海;
6、世間解:完全了知眾生、非眾生兩種世間,故知世間及出世間之道;
7、無上士:無上之士夫也,人中最勝無有超過,故云無上士。如諸法中,涅槃無上;在一切眾生中,佛亦無上。
又因佛已斷盡一切煩惱,已沒有任何煩惱所斷,故名名無上士,而菩薩等有煩惱所斷者可稱為有上士;
8、調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時或軟美語,時或悲切語、雜語等,以種種方便調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
9、天人師:示導眾生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令彼等解脫煩惱,是一切天和人的老師;
10、世尊:即具備眾德而為世人所尊重恭敬,是世間出世間最尊最貴之人。
佛教對佛有哪十種稱號?
2樓:慚愧齋主
一 佛;
二世尊;三 世間解;
四 調御丈夫;
五 天人師;
六 明行足;
七 善逝;八 應供;
九 正遍知。
十 如來。
3樓:網友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有幾種稱號
4樓:太引
佛有十種復的尊號,即。
一、如來,乘制如實之道來成正覺。
bai。二、應供du,應受人天的供養zhi。
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dao法。
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三明與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
五、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盤。
六、世間解,能瞭解一切世間的事理。
七、無上士,至高無上之士。
八、調御丈夫,能調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九、天人師,佛是一切天、人的導師。
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5樓:網友
十種:抄釋迦牟尼佛為創立佛教之教祖,稱之為釋迦牟尼佛,或釋迦牟尼如 來均可,但不可稱為「釋迦牟尼如來佛祖」。蓋佛即如來,如來即佛,不可重 稱;若再加一祖字,則更覺重複。
佛有別號與通號:別號如釋迦牟尼、阿彌陀 等各別不同;通號,每位佛有十個通號,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 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實 並不止這些···佛稱號 是不能用幾種來形容的··
6樓:網友
如來是佛的十bai號之一,最du初佛有多少個名號呢zhi?最初每尊佛有一萬dao個名號,以回後才把它減少,因為一答般人記不得那麼多,於是就縮減到每尊佛一千個名字,但是,一千個還是使人記不了,因此就再減到每尊佛一百個不同的名字,儘管如此,眾生仍然很難記得,於是乎又縮到十個,這十個名號,也正是每乙個佛的通號。第乙個名字是「如來」,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就是成佛了;第二個是「應供」,意思是應當受人天的供養;第三叫「正遍知」;第四是「名行足」;第五叫「善逝世間解」;第六叫「無上士」;第七是「調御丈夫」;第八「天人師」;第九「佛」;第十是「世尊」,每一位佛都有這十種名號。
佛的十大稱號
7樓:匿名使用者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藏文阿彌陀佛名號怎麼念
對修淨土的人來說,阿彌陀佛名號非常重要。世尊在 無量壽經 中教導往生修法時,強調的就是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在 阿彌陀經 裡也是直接指示,一日到七日一心持名。在 觀經 裡也是如此。按照善導大師的解釋,釋迦佛的本意還是要讓眾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流通分裡有這樣一句話 佛告阿難 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
如何修習百佛名經加藥師七佛名號
誦經與持咒,就是常見的兩種修行方式啊。因此,可以把誦百佛名經,或者持名念藥師七佛名號 佛名前加南無,音為拿磨 做為定課,早晚誦持。這樣修行就很好啊。功課完畢後要記住迴向。請問藥師七佛名號?藥師七佛如來名號 南無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 南無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 南無無憂最勝吉祥如...
稱念藥師佛功德,該怎樣稱念藥師佛名號?
01 聞名難得益 02 睡中聞名益 03 業障銷除益 04 但念獲利益 05 得戒清淨益 06 犯戒專念益 07 端正黠慧益 08 病除安樂益 09 苦難解脫益 10 妙食法味益 11 衣具隨心益 12 所願皆得益 13 轉女成男益 14 不受女身益 15 生子安隱益 16 怨賊不侵益 17 怖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