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優質課教案 2

2025-04-30 12:20:02 字數 1206 閱讀 4378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閱讀答案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一)閱讀下面的文巖餘春言文,完成4-7題(19分)。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節選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4、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

b.其孰能譏之乎? 此餘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5、下列不屬於「此餘之所得也」的「得」這一項的是:()

a.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對這段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要到達奇偉粗耐、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認為只要盡了「吾志」,即使不能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也是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

c.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讚揚,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遊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7、翻譯下列句子。(10分)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為不在也。(5分)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答案:

6. c7、翻譯下列句子。(10分每題5分)

古代的人對於天毀巖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收穫(心得),因為他們探求思考深入而且廣泛。

這就是求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並且謹慎採取的啊。

遊褒禪山記經常默寫名句,遊褒禪山記裡經常考的幾句默寫有什麼?

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古人之觀於天地 山川 草木 蟲魚 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 瑰怪 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

遊褒禪山記虛詞「因」意義和用法

虛培笑詞因字的意義和用法 作動詞。因 作動詞時,由於語境不同譯法也不同,例如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作名詞。因 作名詞時少見,例如 於今無會因。 作連詞。因 作連詞時,一般連線的是複句的兩個分句,或表示與上文動作行為關聯的事項。因 表承接時,一般譯為 於是 就 等臘侍,表示動作行為的順承關係,如 ...

蘭亭集序,赤壁賦,遊褒禪山記經常考的句子

高三?呵呵 我也馬上考試了 自己背背麻 不然高考就玩完了!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 ku i 稽山陰之蘭亭,修禊 x 事也。群賢畢至,少長 zh ng 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 sh ng 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