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若舞飄逸
南宋吳琚七言絕句軸 絹本,大行書,詩云:「橋畔垂楊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橋西。來時不似人間世,日暖花香山鳥啼。
鈐有朱文「雲壑書印」一印。宋人書軸極其罕見,足可寶貴。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吳琚少年時從陳傳良問學,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以部使者總淮東軍餉,淳熙十五年知襄陽府。紹熙中至少傅。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事,吳琚勸太皇太后不要垂簾而立寧宗。
吳琚後歷知鄂州、慶元府、鎮安軍,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國,以信見稱。卒諡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
吳琚的書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是很難與公尺芾書法分辨的。清安岐《墨緣匯觀》記其《壽父帖》雲「初視之以為公尺書,見款始知為雲壑得意書」。另如清代鑑賞家曹溶誤定吳琚的《雜書十帖》為公尺書。
雖然吳書極近老激睜公尺,但究竟不是影印機,終與公尺書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吳琚書法有圓熟過之之嫌,終不及公尺芾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瀟灑俊宕之氣。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吳雲壑》雲「公無他嗜好,居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尤愛古梅,日臨鐘王帖以為課。非其所心交者,跡不至蠢鉛培此」。貴戚悠哉優哉的生活使吳琚下意識地側重於公尺芾書法中溫潤雅緻的書風追求,這是非常自然的結果。
應該說,公尺芾書法用筆中的八面出鋒、神出鬼沒的優點後人多不帶唯能及,但吳琚卻是把握的很好,就個性方面來講吳是欠缺的,甚至可以說是可悲的,但實際情況是吳琚不僅憶史留名,並有佳作傳世,做到這一步並不是容易的事。喜歡公尺芾書法的人在欣賞吳琚書法時竟也體驗到了老公尺的風采,這其實就是吳琚書法成功的重要一面。
2樓:網友
作者 吳琚,年代 宋代 詩詞賞析自己家在碧湖一座橋旁,橋旁有液喚晌垂楊柳,橋下水流清澈鬧鋒。到天氣暖和時鳥語花香,鏈枯由如人間仙境。
3樓:網友
宋代詩人吳琚的詩。
橋畔垂楊下碧溪,君家元(音玄)在北橋西。來時不似人間世,日暖花香山鳥啼。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是什麼意思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宋 秦觀 納涼 秦觀 1049 1100 字少遊,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 蘇門四學士 之一。漢族,揚州高郵 今屬江蘇 人。北宋文學家,北宋詞人。詩人帶著柺杖到柳蔭下尋覓陰涼,在畫橋南畔支起胡床消暑納涼。詩人拿著柺杖出戶尋覓納...
(乞巧)古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
牛郎織女 七月七 乞求智巧 牛郎,織女,七月初七,智巧。牛郎和織女,七月七,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詞句註釋1 乞巧 古代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2 碧霄 指浩瀚無際的青天。3 幾萬條 比喻多。原文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
請幫我鑑定一下這款碧璽項鍊。質量怎樣
光這些不夠的。主要是大小 顏色 通透度。至少再給張 吧。幫鑑別一下這款是不是碧璽 是否有證書?這個碧璽是否注膠染色靠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顏色很深的紅碧璽,建議去做複檢。這款看起來是鴿血紅,顏色看起來挺不錯的,比較正。裡面沒有那 有沒有懂行的人幫我看一下這串碧璽項鍊怎麼樣。謝謝。碧璽塔鏈 顏色以及通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