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廟會散文
1樓:剛陽文化
題記:昨天是農曆四月十八,是各地趕廟會的日子。我所居住的小城也不例外,鶴崗地區的三寶寺、北普陀是上香的聖地,處於好奇,我獨自一人沿著香火瀰漫的山路前行。
可是寺裡寺外,迥然不同的事物讓我感受迥然。故寫下這篇文字。
三寶寺與北普陀是黑龍江省鶴崗市的兩大佛地,三寶寺在北普陀的北邊,北普陀在三寶寺的。南邊。兩個寺院在同一座山上。
北普陀以東北最高的銅鑄觀音而文明,三寶寺則是早些年建立起的佛家寺院。
坐公交車在三寶寺站點落車,到三寶寺或北普陀也就幾百公尺的路程。可是,就在昨天,陽曆的2014年5月16日,農曆四月十八,這段路成了水洩不通的商地。沒走一步都十分艱難。
我,擁擠在人潮中。大約近乙個小時的時間,我被動地被人潮湧進了盡頭。攀過不到200個臺階,我先爛塌到了去往北普陀的山路。
順著**一路前行。很快到了寺院的大門。只看院內香火瀰漫,可寺院之外,一排鳥籠子裡關著山雀叫賣。
籠子裡有北方最常見的各式的山雀。
當我獨自一人孤獨地走到寺院西門的時候,一副紅色的紙上寫著哪禪並不醒目的黑字讓我驚詫。「外來香禁止入內」,驚詫地是香本是香客的必需品,寺院裡難道有製作焚香的工廠不成?進得寺院以後我方知這裡的奧妙。
寺院外頭與寺院之內,同樣的香**迥異。哎!市場經濟的理念無處不在!
佛在心中」,又有多少真心禮佛。我不得而李歷塵知。
香火瀰漫的天空,嘈雜擁擠的人群,孤獨行走的我,形成了心界隔離的境遇。香客,為何焚香?面對觀音叩拜的人又有誰感悟真誠?心界如山罷了。
離開北普陀,下山不遠處的乙個路口便是去三寶寺的小路。我以孤獨者的遊步,心懷感恩之心走進了鐘聲警醒,庭院深深的寺院裡。一樣的**,一樣的香火瀰漫,不同的是迴盪在寺院裡的禪音。
返回的路上,我多想那籠子裡的鳥得以自由;我多想上香拜佛的人群裡多幾個心懷善良者。猛然之間,幾隻鴿子從頭頂飛過,鴿子象徵和平。於是我想,寺院裡寺院外會有一處人與自然,信仰與心仰和諧一致多好!
巷子有廟散文
2樓:海獵
這巷子在古城西安永寧門內,巷子不寬,人字形走向。人字的分叉處,有那麼一座廟。廟門不大,卻有仙道之氣,這仙便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此廟正是湘子廟。
湘子廟建於宋,盛於元明,是唐代文豪韓愈的侄孫韓湘子在此處修道而為,相傳修煉成仙,列為八仙之一。此廟從此香火不斷,湘子文化薰陶四野,於是就有了湘子門,有了大湘子廟街和小湘子廟街,有了古城的道家文化。
說文化,這裡不曾見歷代文人的墨筆,倒是當代文化名人留墨不少,有「道法自然參天地,德育萬物貫古今」「大道至簡」「微妙玄通」「守靜致虛」。其實,這裡真正玄妙不解的。是那兩棵槐樹。
有詞說:靈槐妙花,解其意,說這兩棵槐樹原為宋槐,後被損,又補栽新樹,古槐隱遁,新槐茂生,這槐便有了靈性。常年四月花開,滿院槐香,飛花如雪。
忽兒一年寒秋,一樹突現花蕾,數日槐花綻放,香氣襲人,花落滿地,驚得周邊人群圍觀不止。由此便有了槐開二度的奇境,有靈槐妙花之說。
此廟有泉,稱為香泉。話說古時長安城內井水皆為苦水,唐時由八水引渠供城內及皇室飲用,街上常有挑擔拉車賣甜水者。而湘子廟裡的井水卻可釀出美酒銷世悄,人們好奇卻顧慮,欲飲不飲,韓湘子見眾人遲疑,信口吟道:
真酒無苦,真水無香,苦盡甘來,玉露瓊漿」。吟罷即可將虧渣酒倒入井內,井中立刻飄出一股酒香,令人饞涎欲滴。有人取桶打水,嘗之無酒味,入口卻十分甘甜又清熱解渴。
由此湘子廟之井被世人稱為「香泉」,也作「湘泉」,古城裡就有了甜水井。
由韓湘子的八仙傳說,到靈槐妙花、香泉之談,都為湘子廟平添了無限的神秘色彩,這神秘自古到返租今的傳揚,讓人便產生出無限的信奉。於是至今這裡的香火就不曾斷過,總是有人竭誠求拜,崇道仰德而獲福。湘子廟也就成為一處優雅的旅遊景地,就連古城人聽多了囂煩,心浮氣躁之時,步入湘子廟中,靜心三刻,立即就會心平氣和,清心淨欲了。
正像廟中一匾所題:守靜至虛,這虛是空是大,大到無慾靜心之境地,人便純淨了。這種悟性常常會在湘子廟中有所得,因為這裡有仙道之氣,有湘子文化崇德之風。
不然此廟何以駐立至今,成為都市囂煩塵世間的一顆靜心之珠。
細節描寫感悟生活的散文 我們摘抄用啊
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不論平淡無奇,還是轟轟烈烈,不論一帆風順,還是波折坎坷,生活沒有拋棄我們,它賦予我們很多很多,它給予我們成熟的思想,給與我們人間最可貴的親情 友情,它教會我們喜悅與悲傷,所以我們應該珍愛生活,要悉心感受生活,當自己面對新的陽光,新的空氣的時候,我們的心裡也就有了新的希望,雖然一天...
散文中的事是作者的真人真事嗎,散文中的我指的是作者本人嗎 還是虛構的
回憶散文裡面是真實的,別的不一定真實。寫作散文一般都是以作者本身生活真實素材為主,但是,不一定每篇散文都侷限於是作者自己的事情,也可以採寫別人的生活素材。散文中的我指的是作者本人嗎.還是虛構的 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是抄有把自己帶入那個故事裡的。真既是假,假即是真,文學經不得考證,就算是真人真事一般也會為...
名家的詠月抒懷的散文,名家散文選段裡的中秋習俗美景
月,從古到今,它總是徘徊在人們瑰麗的想象中,那一彎淡淡的山月,那黃昏後的柳梢月,那霜滿天的落月 總會留給人們一絲清新的詩意,交織其中的或喜悅或悠然或愁悵,總會隨那淡淡的月光一起流瀉在詩中吧。月的出現,創造無數清新可喜的自然景物,也是一個愛情鑑證吧,細細品味歷代那與月有關的詩句,總讓人感到愛的甜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