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盞茶(10分鐘)或者分鐘。
說法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四刻,一刻(30分)有三盞茶,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說法二: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
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公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分鐘。
參考資料。一刻鐘:以前我國沒有今天這樣的鐘表,古代計時的工具叫「銅殼滴漏」。它是靠銅壺裡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來計算時間的長短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銅壺底部有個孔,壺中豎著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壺中裝滿水後,水從孔中滴出來,一天一夜剛好滴盡。
一天一夜為24個小時,這樣,箭上的乙個刻度所代表的時間就是24個小時除以100,等於14分24秒。直至清初,將100刻改定為96刻,每刻時長變為15分鐘整,相傳成習,一直沿用到今天。
這是因為時間的計算都十分相似的緣故。 西方的計時方法是把一天平均分成二十四份,每乙份是乙個小時,而我國古代是把一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乙份是乙個時辰,另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叫做日晷的計時工具,它把乙個時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乙份叫做一刻,而根據上面的分析來看,乙份正好是西方計時方法中的十五分鐘。參考資料。
給你一**。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柱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 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乙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約為半個時辰,即現在的乙個小時。
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一柱香=5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從現在的現實來說是模糊的概念,要視香的長短粗細,製作材料,空氣的溼度等因素而定。但是按古代的時間概念來講,是有統一的,甚至有過標準化(雖然不是全國統一的),就像現在的小時分鐘之類,雖然沒現在的精確。而這個標準就是一柱香為半時辰,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乙個小時。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時辰 相等於現在的時間 配上的動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時正至上午 1 時正。
鼠 鼠在這時間最躍。
醜 上午 1 時正至上午 3 時正。
牛 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
寅 上午 3 時正至上午 5 時正。
虎 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 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
兔 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 上午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龍 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 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馬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未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羊 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猴 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
雞 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 下午 7 時正至下午 9 時正。
狗 狗開始守門口。
亥 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
豬 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3樓:匿名使用者
1盞茶 是10分鐘 1刻鐘是15分鐘一炷香的時間」是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根據北京鼓樓的相關資料,一炷香的時間是乙個時辰,乙個時辰等於現在兩個小時。
古代時間用什麼來表示?
4樓:網友
古代有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時間的: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時辰。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
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做乎賀又名純派日跌、日央等:
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
此時夜色頃猛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我國古代的時間稱呼有什麼來歷,古代時間怎麼稱呼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古代的時間單位有哪些,古代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古代的時間單位 1 年,一年設定為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是為春 夏 秋 冬,全年為十二個月。2 時辰,每年為十二月,每月為三十天,計三百六十天 過年為五天,合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以十二地支設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3 一刻鐘,每天有十二個時辰,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 刻 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
秋古代指什麼時候,古代「秋」是什麼時間詞?
孟子 滕文公下 說 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意思就是說 天是最偉大的,而堯能找出它的規律來,老百姓真不知道怎樣讚美他才好。易言之,大概到堯的時候,已發現了四季,已打下了 四分曆 的基礎。從黃帝至堯時古人認識時間關係的過程來看,我國自古以來就發明了人類最先進的歷法 陰陽合曆四分曆 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