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生活達人在此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史上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無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學術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貢獻決定的。像他這樣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二十世紀中國史上沒有幾人,二十世紀以前亦不多見。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氣橫溢,國學基礎也相當深厚。在甲骨文。
金文研究方面,他確有原創性的貢獻。不過從現代學術的規範來說,他逞才使氣有餘,而史學的紀律則遠為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他和二陳(指陳垣、陳寅恪。
呂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學術,而別有懷抱。
創作特點:
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人道主義。
至柏格森、弗洛伊德。
等紛繁的現代生命哲學的精髓,以律合自然界奔騰不息的生命流動的進取之道,從涵養乙個圓滿的自我人格開始,熱切地呼喚著乙個盡善盡美的社會秩序的到來。
從《日出》等作品中,都可以體會到一種奔騰不息的力量,無論是噴薄而出的新生的太陽、如烈火一樣燃燒的天狗。
涅槃的鳳凰,還是大都會的脈搏、無限光海中孕育的生命的情調等等,無不洋溢著強有力的生命衝動,燃燒著生命之火。
可以說郭沫若的創作就是一部部由作者的自我衝動向外擴張以喚醒宇宙萬物生之律動靈之共鳴的生命交響曲。主體精神的無限擴張,使自我超越於自然之上。
作品洋溢著的對力、生命力、創造力的崇拜和讚美,向讀者展示了郭沫若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認識叢蔽鬥和理解,他用生命現象所顯示的生命衝動和新陳代謝的自然法則,來否定現存的不合理秩序和制度並畝,用對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來表達對生命滲磨發展進化的追求。
郭沫若在近現代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2樓:社會暢聊人生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運動以後,像郭沫若這樣在許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這個詞來形容他。郭沫若在學術的若干領域,特別是在中國詩歌史上,在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輝煌的、巨大的。
近年來,很多文人對郭沫若大肆批評,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是歪曲事實的。出現批評和新的看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總體上說,它會推動學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乙個正常的學術環境應當是有批評有反批評的,但是,在對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學者採取了輕薄的態度,這是不正確的,應該注意以科學的態度來對他進行研究。
郭沫若的創作分析:
郭沫若的創作生活道路是多變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時期。主要作為浪漫主義的天才詩人,以《女神》喊出了時代的真聲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釋放了被壓抑的社會心緒,滿足了時代的精神需求。
這是郭沫若的**時期,這一時期他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表現,自我實現的程度很高。這當然跟「五四」時期特定氛圍有關,那種寬鬆、自由、充滿朝氣的環境也有利於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與創作風格。
第二個段落是。
三、四十年代,郭沫若變為「詩人—社會活動家」。由「文學革命」、「兩個口號」論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擁到**,雖然其浪漫的個性並不宜於政界,卻也以相當多的精力投入社會活動。
如何評價郭沫若
3樓:教育暖風
郭沫若先生不斷革命、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不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都保持著極大的革命熱忱,鬥志旺盛,充滿活力,年愈老而志彌堅。他是永葆革命青春的先鋒戰士。
郭沫若先生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學高峰。他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中,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經常同惡劣環境和習慣勢力作不調和的鬥爭,為我們樹立了乙個無產階級學者和作家的崇高形象。
郭沫若的人物經歷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
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
1918年,公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
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
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
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
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
1938年4月,任國民**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
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
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
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
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
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
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
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
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
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如何攻克歷史學考研中國史,考研歷史學 想考中國史
首先,一bai 個身邊的du例子,一個女同學她畢業後zhi還工dao 作了一年,想考歷史研回,三跨,成功上岸。答所以跨考是可以成功的!跟別說本專業了 但是你也知道有時候選擇大於努力,有的學生普通本科三跨就大半年的複習時間,還把目標定得特別高,衝刺985,那第一次考八成就是炮灰,你問跨考難嗎?同學肯定...
史學界認為 中國古代史上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國家
1 長期的 割據混戰使人民渴望統一。2 儘管國家 但民族融合不斷加強,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北方各族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加上北魏孝文帝改革,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各民族封建化程序加快,出現民族融合的高潮,這有利於國家的統一。3 由於北方戰亂,北方人民大批南遷,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 工具,促進了江南...
歷史學考研具體要如何操作,歷史專業考研怎麼考 考什麼 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國研究生招生資訊網有以下一些參考資料 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可以去參考一下 祝你好運 歷史專業考研怎麼考?考什麼?具體內容是什麼?初試 考三門。1 歷史學,通史 中國古代史30 中國近代史20 世界古代史20 世界近代史30 一共300分,答題時間3個小時。20道選擇題,每題2分 8道名詞解釋,每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