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愚公不該移山的例子,你怎樣看待愚公移山這種做法?

2025-05-07 17:15:06 字數 2610 閱讀 4948

你怎樣看待愚公移山這種做法?

1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首先是敢想敢幹、不滿足現狀的精神。在愚公的家門口,有太行、王屋二山擋住了他的去路,嚴重影響了當地人民的經濟發展,所以他要下決心搬掉太行、王屋二山,這就是一種敢想敢幹的精神。沒有這種敢想敢幹的精神,不可能改變生活的現狀,不可能改變發展的條件,這是愚公精神最主要的內涵。

其次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走出去,為了更好地與外部世界聯絡起來,也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要走出去,要發展,決不能滿足於現狀,決不能滿足於這樣一種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要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和更好的發展條件。

所以他要開啟太行、王屋二山,開闢與外部世界更好聯絡、從而更好發展的通道 。這種精神對於今天我國堅持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有重要意義。

第三是堅忍不拔的精神。就是按照既定方針,不達到目的決不動搖,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樣的一種精神,使愚公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所以一代又一代、世代無窮地挖山不止,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愚公移山精神中的乙個重要內涵。

第四是團結奮鬥的精神。他們全家老小、子子孫孫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就是要形成合力。不僅僅現有的人要形成合力,而且他們的下一代也要形成合力,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也要形成合力,子子孫孫無窮盡地努力下去。

愚公移山的五個例子是什麼

2樓:聊娛樂的吃瓜群眾

當代愚公五個例子有:

1、黃大發。

歷時36年,黃大發忠實踐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帶領群眾絕壁鑿天渠,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公尺、支渠長2200公尺的水渠,解決了當地的缺水問題,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被當地群眾稱為「當代愚公」。

2、冀做纖森更新。

他帶領25個待業青年從3萬元借款起步,用17年時間書寫了一部純畝治理渣山的傳奇。17年裡,豎御上百萬噸、價值過億元的優質鋼鐵被**轉供給武鋼,近千萬噸鋼渣變廢為寶,武鋼也因此成為國際上第一家年產百萬噸鋼渣卻實現零排放的企業。

3、鄧迎香。

鄧迎香帶領村民們一起苦戰13年,挖通進村隧道,解決了麻懷村以及鄰近田壩、甲哨等村6000多名群眾的行路難問題,被譽為「當代女愚公」。

4、胡應湘。

早在1983年,胡應湘就首次公開提出港珠澳大橋具體的修建設想和計劃,他的前瞻和遠見終成現實。從 1981 年簽約意向書到 1997 年全線通車運營,全長 公里、總投 資 122 億元的廣深高速公路成為內地第一條合資興建的高速公路。

5、張作璽。

1989年3月20日,張作璽便帶著全村男女老少,冒著早春的雨夾雪,浩浩蕩蕩開進了五座荒山。一時間,沉睡多年的荒山上人山人海、炮聲隆隆。全村上下一起苦幹,原定5 年的治理荒山計劃,只用3年便完成了。

愚公移山的道理是什麼?

3樓:影子分享休閒娛樂

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其主題思想即恆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恆,才有可能成功。

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於山與人的關係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

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是乙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列子》即是在這樣乙個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

列子》的原著在西漢以後便已散失。近代以來,多數學者認為,魏晉間人聚斂綴合秦漢典籍,又附益緯書、佛典之說,成此《列子》八篇。

愚公移山的做法愚蠢嗎?

4樓:班門弄斧

愚公不愚,客觀上是可行的,智叟卻是違反客觀規律的,智叟才是愚蠢的,無法實現的。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

懲,苦。這裡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

迂,繞遠道兒。全句是說苦於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

因汪兆毀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於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的。

指通豫南,直達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裡的「指通」「直達」都有筆直地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可見愚公對移山的利害關係,早已考慮再三了。

其次,對於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困備在批駁猜祥智叟的一段話裡,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話是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寫的,一句頂著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最後用「無窮匱也」做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增高」。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展變化關係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假如你是智叟你怎樣勸說愚公,讀完了愚公移山,你想對智叟,愚公說些什麼

愚公移山正視生活中的困難,對現實存在的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而搬家則是一種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錯誤做法。是一種自私的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說白了就是形而上學。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卻恰恰就是一部不斷搬山的歷史。如果沒有前人在面對困難時毫不退縮的勇氣,如果沒有當代的開拓者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精神,生...

在不該懷孕的時候懷孕,你會怎樣選擇

在不該懷孕的時候懷孕,我會選擇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因為無論是什麼時候?他都是一條生命,並且是在自己的肚子裡,自己對他是有感情的,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定會把這個孩子生下來,不會拋棄她。如果在不該懷孕的時候懷孕的話,那麼我肯定會打掉的,不論花多少錢,我都會選擇這樣做的,要不然會不好說,特別是對於我的...

孩子看《熊出沒》你是怎樣的態度?

反對,我家女兒現在歲,看了一年熊出沒,學到了不少毛病。首先熊出沒不是普通話,再逗禪散加上光頭強和熊二身上的毛病太多了,懶惰貪吃隨意等。襲遲。而且光頭強和熊經常說話不算話 熊經常想著法的去愚弄光頭強 熊經常捉弄光頭強,還以此為樂趣!熊經常去搶光 偷光頭強的山氏食物!熊以打光頭強為樂!孩子會跟著學習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