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兩小兒辯日》的寓意

2025-05-09 05:40:12 字數 2798 閱讀 9169

1樓:須雄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有次往東方的乙個地方去,半路上看見有兩個10歲左右的小孩在路邊為乙個問題爭論不休,於是就讓馬車停下來,到跟前去問他們:「小朋友,你們在爭辯什麼呢?」

其中乙個小孩先說道:「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一些,中午時離我們遠些。」另乙個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說:

我認為太陽剛公升起來時遠些,中午時才近些。」先說的那個小孩反駁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那麼大了。

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東西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乙個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說:「太陽剛公升起來時涼颼颼的,到了中午,卻像是火球一樣使人熱烘烘的。

這不正是遠的物體感到涼,而近的物體使人覺得熱的道理嗎?」

兩個小孩不約而同地請博學多識的孔子來做「裁判」,判定誰是誰非。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把能言善辯的孔老先生也難住了,因為當時自然科學還不發達,很難說明兩小孩所執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斷他們的誰是誰非了。孔子只好啞口無言。

兩個小孩失口笑了起來,說:「誰說你知識淵博,無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有限,知識無涯。從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須深化認識,進行辯證思維。

2樓:嫻靜旋律

日:太陽、日頭。 東:

到東方、去東邊。 遊:遊歷,遊學。

辯鬥:爭辯。 辯:

辯論;鬥:爭鬥。 其:

指代兩小兒。 故:原因,緣故、所以然。

以:認為、以為。 始:

開始。 去:距離。

初:剛剛。 中:

中午。 車蓋:車篷,用來遮陽擋雨。

及:到。 則:

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

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者:……的太陽。 滄滄涼涼:

清涼而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湯:

熱水。 決:判定,判斷。

孰:誰,哪乙個。 汝:

你。 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智慧多呢?

誰說你見多識廣呢?)孰:誰。

為:通「謂」。「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湯:

把手伸進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 滄滄涼涼:

比喻太陽剛公升出來時十分涼爽。 知:知識。

智慧。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遊玩,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就問是什麼原因。 乙個小孩說: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公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一些,而中午時要近一些。 乙個小孩說: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大的道理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難道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3樓:東方仙境

文中的兩小兒善於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言善辯,而孔子也是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生活處處有學問,哪怕是乙個平平常常的太陽,在善於發現的人的眼裡也大有學問。

4樓:~甜~心

圍繞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的問題。

5樓:網友

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兩小兒辯日是通過什麼的寓言故事

6樓:得書文化

《兩小兒辯日》是通過兩個小孩子辯論有關於太陽而引發的寓言故事。

兩小兒辯日》為古文名,選自《列子湯問》,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文章通過兩小兒辯日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說明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

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寓言故事還是民間故事?

7樓:得書文化

孔攜旁旅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啟陪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辯凳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這是孔子的所見所聞。所以是民間故事。

小兒辯日是什麼寓言故事

8樓:速蛻慚菊治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慎差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寬梁皮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

說明渣寬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兩小兒辯日》有何寓意?

9樓:成大文化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湯問》中的一則故事,作者是列御冦,又稱列子。

列子寫這則故事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到底是想讚揚孔子還是想貶損孔子?

有啟櫻的人說列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是反對儒家學說的,所以列子寫這則故事,目的是要貶損孔子。

又有的人說,列子寫這則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訴世人,所有世俗的知識都是對世界的虛假的描述,是無用的,不要把心思浪費在世俗的知識上——孔子對這些世俗的知識枝數一無所知,但並不影響他可以成為聖人。

眾說紛紜,我竟也不知到底應悄搭叢該相信誰!

現代寓言故事及寓意,50個寓言故事及寓意

我給你發一個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裡,老虎是最凶猛的野獸,號稱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動物。一天,它碰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剛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見自己無法逃脫,就耍了一個花招。它一本正經地斥責老虎說 你怎麼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來管理所有的野獸的,你要吃了我,就是違抗天帝的...

《列子》的成語寓言故事及寓意,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1 問其故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23539362 一兒曰 我以 3 日始出時去 4 人近,而日中 5 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 6 及 7 日中,則 8 如盤盂 9 此不為 10...

伊索寓言故事及寓意梗概以內,伊索寓言故事及寓意梗概五十字以內五十篇

1,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男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 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著兩手去捕捉它。蠍子舉起它的毒刺,說道 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寓意 學會區分不同事物,區別對待好人壞人的故事。2,老獵狗 獵狗與獵人本是最好的拍檔。可是主人並沒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