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思的禪思的方式,關於禪思的詩詞

2025-05-09 09:45:14 字數 1420 閱讀 6204

關於禪思的詩詞

1樓:網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衫埋。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山僧一相訪,吏案正盈前。出處似殊致,喧靜兩皆禪。

暮春華池宴,清夜高齋眠。此道本無得,寧復有忘筌。

贈常州院僧》

一住毗陵寺,師應只信緣。院貧人施食,窗靜鳥窺禪。或早螞。

古磬聲難盡,秋燈色更鮮。仍聞開講日,湖上少魚船。

題戒珠寺竹閣》

松雪半梢寒鵲語,風敲疎竹度斜陽。

幽尋有客自來去,靜對僧禪一縷香。

渺漠人煙外,禪居靜趣多。

山遙天接樹,江闊日生波。

鳴櫓時鄰響,徵車舊絕過。

清風數聲磬,應不入漁歌。

與僧智如夜話》

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門閒無謁客,室靜有禪僧睜卜。

爐向初冬火,籠停半夜燈。

憂勞緣智巧,自喜百無能。

禪思是什麼意思

2樓:

禪思釋義:

猶禪心。有兩種性質的禪思。一種是心智集中的開發(奢摩他或三摩地),亦即專精一心(心一境性)。藉著經中所述的各種方法,引導上公升至於最高的神秘境界,諸如:

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所有這些神秘的境界,根據佛陀所說,都是心造、心生、因緣所成。它們與實相、真理、涅盤無關。

這種性質的禪思早在佛陀之前就已存在了。雖然它不是純粹的佛教,但它也不被排除在佛教的禪思之外。然而,它並不是體證涅弊所必要的。

佛陀本身在他正覺之前,曾在不同的老師之下修習這些瑜伽禪,並達到最高的神秘境界;但他並不滿足,因為它們並未能給他完全的解脫,它們並未具備證入最終實相的內明。他認為這些神秘的境界只是「此生存在的快樂生活」而已,或者是「安詳的生活」而已,如是而已。

禪思的禪思的性質

3樓:手機使用者

他因此發現了另一種性質的「禪思」,稱為毘婆舍那,亦即深入事物本性的內明,引導至於心意的完全解脫,證知最終的真理——涅樂。這是佛教必要的「禪思」,佛教的心智修習。它是一種基於念住、清明、注意、觀察的分析方法。

在區區數頁中,要處理如此廣泛的乙個主題是不可能的。然而,在此就其實用的方式,就真正的佛教禪思——心智的修習或心智的開發,來做個簡略的觀念介紹。

在心智的開發(禪思)上,佛陀所開示的最重要的一場說法就是「念處經」(長部第二十二經或中部第十經)。這篇說法在傳統上備受尊重,不僅在佛教寺院裡定期地被誦唸著,同時在佛教家庭裡,也以虔敬之心,圍坐而聆聽著。通常,比丘在臨終者的床畔誦唸這部經典,以淨化其最終的思想。

關於「黃鶴 的詩詞,關於「黃鶴 的詩詞!

黃鶴樓詩 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槌碎黃鶴樓 李白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一州笑我為...

關於柚子的詩詞,關於琵琶的詩詞

橘柚胡秉言 橘柚花開紫白香,婆娑碧葉綻祺祥。金黃甜脆酸柔爽,瑞景豐盈富貴長。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送夔州班使君 皇甫冉 晚日照樓邊,三軍拜峽前。白雲隨浪散,青壁與山連。萬嶺岷峨雪,千家橘柚川。還如赴河內...

關於牡丹的詩詞,關於牡丹的詩詞

牡丹牡丹詩詞 牡丹 唐 白居易 牡丹芳 唐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 元稹 白牡丹 韋莊 吉祥寺花將落而陳述古期不至 蘇軾 牡丹 五首 馮琦 無題 薛蕙 春半雨寒牡丹殊無訊息 楊萬里 雨中花 蘇軾 滿庭芳 陳瓘 渾侍中宅牡丹 唐劉禹錫 牡丹 五代皮日休 詠白牡丹 明潘韶 賞牡丹 一首 劉禹錫 惜牡丹花 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