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千冥靚傲
臘八又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後來發現一味苦行並非解脫之道,於是放棄苦行下山。
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奶與穀物共煮而成)供養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後於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農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所以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臘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由來。
2樓:社會民生小助手問答
佛教臘八節的由來如下:
1、相傳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擺脫世間疾苦,毅然放棄顯赫的身份和王子的地位,從而出家修行。釋迦牟尼離家六年,輾轉於古印度多個地方,深入的感受到人們面對生老病死的痛苦,和生活的無常。
2、釋迦牟尼的苦修非但沒令他人得到解脫,反而讓自己生命垂垂,他漸漸意識到他的苦修並非是通往解脫的正確道路,便心生放棄之心。而就在這個時刻有牧牛的牧女見到他的樣子,便心生憐憫,隨即以牛乳製成的乳糜來喂他,讓他得以恢復。
當他恢復後,他便來到一棵畢波羅樹下發誓若不能參透菩提智慧便終生不起。於是七天七夜後他終於大徹大悟,參透佛家的無上智慧,而這一天便是農曆的臘月初八。後世的教眾僧侶遍將此日稱作「釋迦牟尼成道日」,將畢波羅樹稱作「菩提樹」。
3、而我國的「臘八節」也是與佛教的「釋迦牟尼成道日」相結合才產生的。最初之時,中國並無臘八節一說,而有乙個傳統的習俗被稱為「臘祭」,臘祭在每年的臘月舉行,並沒有特定的時日,為的是感謝神明在一年中對家人及自己的保佑。
從而也通過這樣的祭祀儀式來祈求農神能夠繼續福佑家人。而當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直到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時期,才將這個習俗慢慢定於臘月初八這一天,逐漸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臘八節」。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以面和各種豆類(紅豆為主)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韭菜葉的寬度相等的麵條)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麵。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後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臘八節起源於佛教,為什麼呢?
3樓:居家能手小晴
臘肆神八節起源於佛教,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釋迦牟尼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釋迦牟尼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以公尺和果物煮粥供佛。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肆雹喚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
另外,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已有與「臘」相關的臘祭的習俗,節期在臘月,具體日期並不固定,該臘祭習俗被後人視作裂凱「臘八節」的**之一。
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
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臘八節的來歷和意義
4樓:歷史小管家
臘八節的來歷和意義如下:
相傳釋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橘枝毫無收穫,靜思太過,餓暈在菩提樹下。乙個牧羊女路過看到,便以乳糜給他吃,釋迦牟尼吃完乳糜後氣力恢復,繼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後,終於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
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紀念圓局敏釋迦牟尼成佛,表達像佛祖那樣艱苦修行的決心。各地佛寺在臘月初八舉行浴佛會誦經,並用穀物果實等熬粥供佛,贈予門徒和信眾以紀念佛祖。這就是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日之一,不管各地過節的方式差別多大,也不管熬粥用什麼配料、甜粥還是鹹粥。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延續了上千年,至今都未改變,節日裡傳遞的溫暖情懷也從未間斷。
臘八蒜介紹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華北地區的乙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臘散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的節日食俗。臘八蒜材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乙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乙個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節有些什麼習俗臘八節的習俗
1 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 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 素臘八 吃大米稠飯 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 麻花同吃,民俗叫它 扁豆粥泡散 2 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 ...
臘八節有什麼傳說和習俗,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有什麼樣的習俗
各地習俗 1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 年年有餘 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
臘八節有哪些習俗,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答 吃臘八蒜,喝臘八粥。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又稱為 法寶節 佛成道節 成道會 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