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自性顯混濁在佛教的意思是什麼?

2025-05-22 11:33:37 字數 4816 閱讀 5364

1樓:夢裡蓮花開放

清淨自性就是真如佛性,它是萬法理體,即萬法由佛性所生。佛性本身是清淨的,但是眾生由於煩惱障與所知障,所以萬法在眾生心中是有染汙的。這就是清淨自性顯混濁。

眾生如果破了煩惱障與所知障,一切法迴歸清淨,這就是佛教修行的內容。

自性清淨佛性觀什麼意思?作何解釋?

2樓:戶如樂

謂觀眾生本具之佛性。自性者,自己之心性,即如來藏。眾生本有之佛性,其體清淨而無妄染。

於佛性論卷二,則稱鬧輪搜為自性住佛性。據起信論義記卷中載,自性清淨心因無明之風而動;若以觀法觀得己心之清淨佛性,即為自性清淨佛性觀。唐代淨土宗大德善導於觀經疏定善義中,就自性清淨佛性觀解釋(大一二‧三四三上):

是心作佛,是心是液歷佛。」系觀自己之心性即阿彌陀佛;又謂唯桐冊識法身觀,系以彌陀之法身為唯識,亦即與如來藏心同體。 p2526

清淨自性,是什麼意思?

3樓:矽谷創業快訊

自性,是指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

常用於清淨自性。清淨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說的「一心」。一心的真諦是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

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

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

六祖大師悟道後雲:「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散判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所謂明心見性者,即見此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而又能隨緣現相,生起種種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實性。

自性清淨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4樓:世紀網路

自性清淨 此是思所成地三相之一。瑜伽十六卷一頁雲:云何自性清淨?謂九種相、應知。一者、謂如有。

一、獨處空閒,審諦思惟如其所聞如所究達諸法道理。二者、遠離一切不思議處,審諦思惟所應思處。三者、能善了知默說大說。

四者、凡所思惟,唯依於義,不依於文。五者、於法少分,唯生信解;於法少分,以慧觀察。六者、堅固思惟。

七者、安住思惟。八者、相續思惟。九者、於所思惟,能善究竟;終無中路厭怖退屈。

由此九相改鎮,名為清淨善淨思惟。 二解 世親釋五卷三頁雲:自性清淨者:

謂此自性、本來清淨。即是真如自性實有,一切有情平等共相。由神笑有此故,說一切法,有如來藏。

無性釋五卷三頁雲:自性清淨者:謂此自性,異生位中,亦是清淨。

謂真如者,性無變故;是一切法平等共相。即由此故;聖教中說:一切有情、有如來藏。

空者:謂於依他起上核瞎粗遍計所執永無所顯真實理性。言實際者:

真故名實。究竟名際。際聲、即是邊際言故。

如弓邊際。言無相者,永離一切色等相故。言勝義者,即是勝智所證義故。

言法界者,謂是一切淨法因故。此法界聲,是法界因言。如金界等。

自性清淨是什麼意思?

5樓:仁碧玉肖荷

意思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像,只因妄想不能得證。

出自:《華嚴經》

原文段落: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效能生萬法。

原文段落譯文:你不想生活在愛情中,也不活著是為了墜入愛凳悔河,也不活著是空虛的,也不要著住到有上,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大悟,是徹始徹終,明白這個深般若的智慧。因為他明白隱粗配深般若的智慧。

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清淨自性。

意思是一心的真諦是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清淨,是指遠離因惡行所致的過失煩惱,一般常用身、語、意三種清淨。

自性,是指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灶指。

更正:諸法非有不變自性,諸法無自性,諸法無常。】

清淨自性,是因為無煩惱而展現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於相離相之用,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更正:「清淨自性」,實際也是如同鏡子般,對心的描述,但有描述,既已不對。清淨自性,非在無煩惱中才能展現,清淨自性於一切時一切事中時時展現,時時起用,無有不顯不用時,無論是有所住還是無所住,都不能影響清淨自性。

6樓:海印放光

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佛性,而且每個人的佛性與佛菩薩完全相同,是清淨無染的褲手,只不過被我們貪嗔痴心念覆蓋胡枝嫌了,無搭磨法顯現。

佛教的清淨有幾種含義

7樓:莫文靈雲南

清淨(佛教解釋)

清淨,道家哲學。是清潔純淨的意思。在佛教中是指由心而發的清淨心。

清淨,也可指人心境潔淨,不受外擾。做到外在的清淨不難,但要達到內心的清淨就不易了。「清淨」最早出現在文子所著的《道原》:

真人體之以虛無平易,清淨柔弱,純粹素樸,不與物雜,至德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

清淨的佛學含義。

1.離惡行的過失,斷煩惱的垢染,叫做清淨,這是障盡解脫的離垢清淨。

2.指超諸善惡無對待的清淨,這是性淨解脫的自性清淨。

如何清淨?要想心「清淨」,唯有真正的放下萬緣。當你對這個世間名利、財色名食睡還有貪戀時,你的心是不會清淨的;你要真正放下,你的清淨心才會現前。清淨心得到,真誠、平等都會現前,乙個得到了,統統都會得到。

清淨基本解釋。

1. [clean,quiet]∶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2. [peace and quiet]∶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3. [clean and pure]∶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concise]∶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5. [quiet]∶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引證解釋。

1)指不煩擾。《史記·秦始皇本紀》:「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

2)佛教稱遠離罪惡與煩惱。《俱舍論》卷十六:「遠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淨。」

佛法中,顯現有清淨和不清淨的顯現的區別是什麼意思?

8樓:網友

清淨指的是一些高僧大德或大居士,嚴守戒律,為人做榜樣。

不清淨的顯現,指一些高僧大德,為了度眾生方便,故意顯示戒律不圓滿的,但他說的法是正法。這種顯現,難度更大。凡夫人不可以誹謗,也不可亂學。

比如濟公吃肉,吃下去能變出乙個活的來。凡夫沒有這個本領,就不要亂學。

再如南懷瑾抽菸,密宗有些活佛有家庭,也是如是。

佛說清淨自性.什麼叫自性?

9樓:愛游泳的小海豚

佛說清淨自性!說的就是每個眾生的本心,說白了,就是每個眾生的本體!這個本體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這個本質是可以生萬物的本質!

就像是一種眾生的本有的功能,就像所有的眾生都可以看,都可以聽,都可以說,但這個跟你有沒有形象沒有關係!但是有形象之後會根據各自的因果所看所聽所說不同!比如說乙個眼睛不好使的人,和乙個俺眼睛好使的人!

其實他們都是有看的功能,但是眼睛好使的,可以看見光明,眼睛不好使的,看到的是黑暗!都是看見!但是有些智慧顛倒的眾生會說看不見!

其實都是看見,只不過看見的不同!就像人只能看到前,不能看到後,只能看到上,不能看到下!但是天神就不沒有這個障礙!

但是佛菩薩可以看到的,天神就有障礙,不一定看得到!這個只說的是眼睛看著功能!若在咱們世間自性的表現就是他的作用!

在胎為身,處事為人,在眼能見,在耳聽聞,在鼻辨香,在手執捉,在口談論,在足奔行!若出世間自性就是圓滿,沒有障礙的!就像達摩徒弟說的,善見王問他什麼是佛?

答曰,見性是佛!王又問!性在何處?

答曰:性在作用!這個就是自性本有的功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自清淨,本自俱足!

10樓:憑欄聽書

一、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法身)。佛教裡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乙個心中的太陽。

毗盧遮那佛--我們心中的光明力量,它帶給我們溫暖,**我們心靈的創傷,平息我們內心的情感風浪,它賜給我們朝氣和活力,讓我們不被消極的畏懼所懾服而轉逃避為積極進取:它賜給我們精進的力量,讓我們不被挫折打倒而轉失敗為成功;它賜給我們光明的智慧,讓我們徹底破除內心的迷執和愚闇,讓我們不被「貪、嗔、痴」三毒所蠱惑,而使我們能清醒地思考,明白事理,實踐善行,表現同情和慈悲,發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光耀、亮麗我們的人生!

毗盧遮那佛是精神生活的主體,是我們心中本來具有的光明性,本來具足的智慧,本來自在的菩提。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發揮積極光明的心智,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扭轉頹勢,轉敗為勝,成就成功幸福的生活。

二、淨空法師開示。

1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了,給我們做了個報告,自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本自具足,能生萬法。

2 第乙個「本自清淨」,自性本來就清淨,從來也沒有染汙過。第二個「本不生滅」,自性沒有生滅,生滅是個動的現象,自性永遠不動。

3 第三個「本自具足」,佛說我們的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一絲毫欠缺都沒有。第四句說「本無動搖」,這就是覺心不動,真心是不動的,動就是妄心,動就變成阿賴耶。

4 最後乙個,六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娑婆世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我們對於這個理不明瞭,不管怎麼修,決定不得力;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修行功夫就得力了。

請教佛教說的「問訊」是什麼意思,佛教的問訊是什麼?

問訊是佛門的禮儀方法,要雙手合掌,又名合十,即對合左右雙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專 一 神情嚴肅 不敢散慢的一種敬禮。聞訊,敬禮法之一。即向師長 尊上合掌曲躬而請問其起起居安否。大智度論卷十,載有二種問訊法,若言是否少惱少患,稱為問訊身 若言安樂否,稱為問訊心。至後世之問訊,僅為合掌低頭。禪宗所用之作法...

在佛教中蓮花有何寓意佛教中蓮花的意義是什麼?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臺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

佛學佛教中三有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三有 1.三界的別名bai。生死 du的境界,有因有果所以叫做 zhi有,三有就是三界的dao生死回。欲有即欲界的生死,色有即色界答的生死,無色有即無色界生死。2.本有 當有 中有。本有指現生的身心 當有指未來的身心 中有指本有和當有之間所受的身心。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一 指欲有 色有 無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