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到彼岸的方法是善良還是填充

2025-05-23 06:05:20 字數 1392 閱讀 7940

1樓:飄飄龍捲風

佛教說到彼岸的方法是善良,你要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由淺入深;所以你小的善若做了,那大的善鄭蔽也自然就有穗隱了。你做多了小善,就是大善;所以說「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你不要以為善小,你就不要做;你不要以為惡小,你就去做去。

這就是「戒」的意思。持戒的人,你能諸惡不作,眾猜叢廳善奉行,就能得到十種的利益。

2樓:在風雨橋看燃情歲月的鶴望蘭

佛教說到彼岸的方法是善良還是填充。佛教說到彼岸的方法是善良。人必須得善良,心拆絕掘好 ,好心能驚巨集段動天和地。

如果想結拖和自在。想度人和自度的話,就旅核要用大智慧度自己和別人到彼岸去。

3樓:蜜桃醬糖

佛教說到彼岸的方法,餘旁即為六度,其中之一為佈施,講的就是施以金錢物品,施以援手,施以法度殲飢信念,可以說就是善豎改橡良。

4樓:夏夜晚星晨

佛教重視善行,強調人們行為影響著乙個人賀猜到達彼岸的可能性。因此,佛教禪好型認為到達彼岸的方法是通過行襪知善來實現,而不是填充心中的願望。

5樓:x歡追的感覺

佛教對彼岸的洞察是通過修行及覺悟來達到,而不是通過填充以獲得。所以,善良是佛教說到彼岸的方法。

6樓:錢是英雄膽

善良善良善良善良善良。

佛家說道彼岸的方法是空是善良還是虔誠

7樓:吾翔飛

佛教所指的彼岸是指脫離塵世煩惱、取得正果之處。

2、到達彼岸的狀態就是修成了正果;

3、覺悟了是一種脫離了人槐亂世間所有煩惱、超脫了生死,看穿了一切的感覺;

4、成佛之後佛在輪迴之外,即不生不滅,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的世界。

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為「此岸」;超脫生死,即涅槃的境界為「彼岸」。

認為脫離塵世煩惱、取得正果之處即為彼岸。

此岸指生滅,彼岸指不生不滅,指涅槃。

擴充套件資料:關於佛教語彼岸的相關出處:

1、《大智度論》十二:「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

2、《無量壽經》捲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鉛局檔悉獲諸佛無量功德,知慧聖明,不可思議。」

3、《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然爻系所筌,窮於此域;則稱謂所絕,形乎彼岸矣。」 李善注引《大智度論》曰:「涅槃為彼岸也。」

4、唐代著名詩僧皎然的詩《早春書懷寄李少府仲宣》:「脫身投彼岸,弔影念生涯。」這句話的意思是:擺脫肉身到達彼岸(修成正果),留下影子(肉身)孤單地在人世間。

5、宋朝文臘瞎學家范成大著《吳船錄》:「一切眾生,同登彼岸。」意思是眾生平等,都可以修成正果。

8樓:網友

佛家說道彼岸的方法是空,把一切放下,讓自己空,心淨下來,定能修行成佛,往生淨土。

佛教是消極的還是積極,佛教是消極的嗎?

佛教既不偏入過度的消極,也不偏入過度的積極,嚴格的說應該是無極。佛法其實沒有固定之法,八萬四千法門,對應的是八萬四千種煩惱,她是應煩惱而生的,為解脫而來的。面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煩惱,佛法會講出不同的法,所以她不存在定法,更不存在消極還是積極,她是可以包括一切的無極。有些人,因為太執著了,於是產生了種...

曼陀羅與彼岸花的區別是我說的是佛教中的意思

曼陀羅是宗教儀式或巫術中的圓圈,在佛教和印度教中代表了宣傳平等的宗教思想。我覺得你應說是曼陀羅華吧。白色的彼岸花又稱曼陀羅華,紅色的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 梵語意為開在天界的紅花 紅色的花 不祥之美 壯烈悲慘的愛情,彼岸花字面上也常常被看作佛教的 彼岸 之意。曼陀羅華 無盡的思念,絕望的愛情,在佛經中,...

觀音菩薩到底是道教還是佛教,有人說是佛教的,有人說是道教的慈航道人,誰能告訴我

觀音菩薩是佛教人物。佛經中用很多經典都記錄了這一事實。最著名的就是佛教經典 法華經 中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和 楞嚴經 中觀音圓通法門,需要的話,自己可以在網上搜一搜,查詢一下。道教!佛教傳入中國也融入進道教了 原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中慈航道人。在封神中被度去佛教變成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是屬道教還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