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神話故事有哪些?
1樓:筱鴨娛樂
1、《夸父追日》
相傳在黃帝時期,夸父族首領夸父想要把太陽摘下,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時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夸父山。
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瞭解自然、戰勝自然的願望。
2、《精衛填海》
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
死後的女娃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3、《愚公移山》
有個老人叫愚公,住在山正面,為了方便出行,便率領兒孫挖山。有人笑愚公說:「憑你的年紀,能把大山怎麼樣?」
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山不會增高」,天帝被愚公感動,命令神揹走了大山。
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2樓:教育知識小科普
四年級神話故事有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
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歷史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鬥、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四年級我讀神話故事?
3樓:林凡若雲
神話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它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社會形態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神話的產生和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而進行的同大自然的鬥爭結合在一起。當時生產工具簡陋,變幻莫測的自然力對人類形成嚴重的威脅,與此同時,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處於極為幼稚的階段。舉凡日月的執行、晝夜的變化、水旱災害的產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們迷惑、驚奇和恐慌。
諸如此類的自然現象,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命、意志的;對於自然現象的過程和因果關係,也加以人間形式的假設和幻想,並以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靈感的神的主宰。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與大自然了不懈的鬥爭,一心渴望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減輕勞動,保障生活。
他們把這一意志和願望通過不自覺的想象化為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的情節,於是便有了神話的產生。由此可見,神話是原始人在那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企圖認識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種精神活動,同時也寄託了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
4樓:帳號已登出
這很好的呀,其實很多神話故事都蘊含著現實生活的道理和經驗,所以讀讀神話故事也是很好的。
5樓:褚物件
神話故事不分年級和年紀,都可以讀的。
6樓:愛隨
精衛填海、那麼就不讓我們失望。
小學生3年級作文 自編神話故事,小學三年級作文神話故事
龍女拜觀音 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一天,她聽說人間玩魚燈,異常熱鬧,就吵著要去 龍王捋捋龍鬚搖搖頭說 那裡地荒人雜,可不是你龍公主去的地方呵!龍女又是撒嬌又是裝哭,龍王總是不依。龍女嘟起小嘴巴 心裡想道 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捱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
四年級有120人,五年級學生數比四年級多4分之1,六年級比五
六年級140人 過程 五年級人數5 4 120 150 六年級人數就是150 10 140 企鵝輔導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的學員比為3 4 6,六年級比四年級多300人,五年級有多少人?四年級有300名學生,五年級有400名學生,六年級有600名學生。6 3 3。300 3 100 人 100x4 ...
作文大全四年級,四年級作文大全
請教我,我作文水平不錯!現在五年級。每次回老家都能看到那座石樁橋。灰色的石樁和清冊見底的小河連著。有時候,大人們在這裡釣魚,河水很靜,靜得像一面鏡子。走在石樁上,都能在河水裡看到自己清晰的影子。魚兒 蝦兒都愛在石樁旁嬉戲。每次回去,奶奶就在對岸等我們。一家人匆匆地走過石樁橋,每一次都是那麼匆忙,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