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

2025-06-01 10:55:25 字數 3057 閱讀 5617

1樓:洋蔥學園

十送紅軍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如下:十送紅軍》創作於1961年。 時任國防部副部長。

劉亞樓給空政文工團佈置任務:三個月內創作一臺革命歷史歌曲晚會。 負責劇本創作的侍蘆張士燮大李寫到第四場紅軍長征。

時,把自己蒐集到的多首關於送別的江西民歌綜合起來,形成了《十送紅軍》的歌詞,同樣去過江西採風的朱正本很快譜了曲。 《十送紅軍》一炮而紅,從此傳遍大江南滾談遲北。

2樓:桑雁磨琬

十送紅軍》是由張士燮作詞,朱正本作曲,創作於1961年。其歌詞內容來自江西民謠《長歌》,但歌曲旋律的主體旋律**於湖南民歌《桑植民歌 》。歌詞和曲調的結合採用了民間常見的「反覆式」方法,即同一旋律反覆多次。

這種反覆的次數一般多為三次,每次反覆時都有不同的歌詞和結束句,也有兩次或四次的情況。歌曲的旋律優美、舒展,具有濃郁的民間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十送紅軍》的創作背景是在紅軍長征時期,根據地人民在紅軍開始長征前為他們送行。歌曲的歌詞和曲調都非常深入人心,它埋頃汪描繪了根據地人民為紅軍送行的情景,歌曲的曲調抒情動人,旋律簡潔優美,富有傳唱性。歌詞中的「十送」讓人們感受到了人民對紅軍的無限熱愛和不捨之情,歌曲傳達出了紅軍長征乎數的艱苦和困難,表達了人民對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援和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信念。

十送紅軍》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不言而喻。它將紅軍形象彎仔、革命思想以及精神面貌傳遞給了後代,成為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首歌曲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文化遺產,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代表著中國革命歷史和中國文化。

《十送紅軍》背景故事是什麼?

3樓:小楊同學解析電視劇集

《十送紅軍》的誕生,源自一次特殊的緊急任務——創作《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這臺演出後來被***總理稱為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前創篇」,其中的許多作品都被收入進《東方紅》之中。而提出創作這臺演出的,則是當時的空軍司令劉亞樓。

朱正本回憶說,1960年,劉亞樓出訪朝鮮期間欣賞了大型歌舞史詩《三千里江山》。3000名朝鮮戰士氣勢磅礴的表演,讓這位儒將眼前一亮,第二年他便給空政文工團總團副團長張雙虎佈置了乙個任務:三個月內創作一臺革命歷史歌曲晚會。

時間緊迫不說,劉亞樓還提出了一道「禁令」:一定要採集革命歷史歌曲,而不要新創作。

接到這個任務後,空政文工團立刻行動起來。當時文工團創作室的張士燮、朱正本、姚學誠、陳杰被派分頭負責文字、**、舞蹈的創作。

為了收集到足夠多紅軍時期歌曲,劉亞樓還親自動員老紅軍、老幹部們到文工團來「獻歌」。可是,儘管大家廣為蒐集素材,但在再現紅軍告別蘇區開始長征的主題時,卻找不到一首合適的歌曲來表達根據地人民送別紅軍的不捨之情。

不管劉司令的禁令了,創作一首吧。」幾位創作者的大膽之舉,便成就了後來的這首《十送紅軍》。

十送紅軍背景故事

4樓:乾萊資訊諮詢

1960年左右,連續3年的困難和災害,加上國際上各種反華勢力藉機在政治上施壓,嚴酷的現實賦予文藝工作者神聖的使命—鬥遲—那就禪銷辯是儘快拿出一批謳歌民族氣節和英雄主義氣概的大作,以鼓舞民心。

擔任文學的張士燮覺得需要有一首歌曲來表達根據地人民送別紅軍時那戀戀不捨的心情,這樣也可從情節結構上同第三場反「圍剿」的戲銜接起來。在創作中,他把自己蒐集到的多首有關送紅軍的歌詞綜合起來,從一送紅軍,一口氣寫完了十送。

請問《十送紅軍》是什麼時期創作的歌曲?

5樓:乾萊資訊諮詢

1959年,劉光朗(陝南民歌演唱家)從西安藝術師範學校**專業班畢業回鄉教書,他說,「不久,符文學找到我把發表在《民間文學》的《鎮巴歌謠十送紅軍》詞交給我,讓我譜曲,看了歌詞後,我感覺非常美,當時心裡很感動。很快,我按鎮巴民歌的曲調譜了曲,並教給學生傳唱。」

十送紅軍包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6樓:懂視生活

1、《十送紅軍》的歌詞以敘事為基礎,並借敘事來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成功的強烈期盼謹碰。歌詞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難捨難分。

2、表達了軍民魚水情的關係,彼此離不開,彼此依賴,所以情感很深。

3、表達了在一支紅色革命隊伍裡,不僅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更不乏濃烈的人間真情。一點也不像一些別祥前談有用心之人所汙衊的那樣,革命者悔兆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冷血動物,他們除了參與戰爭和改造世界之外,就別無二致了。

十送紅軍的創作背景

7樓:夜友藥

歌曲十送紅軍 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

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悽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

在《長征》播出後,作者朱正本向**介紹了《十送紅軍》

的創作經過。

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

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採風。在當地我瞭解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鬥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歌詞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優美。這首歌的曲調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半年之後,空軍司令劉亞樓。

和部隊黨委決定由空政文工團創編《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

其中有一場送別紅軍北上長征的內容。詞作家編創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給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詞被深深打動,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別紅軍歌。

他說:「我採用了迴旋曲式手法重新創作,把六段歌詞的譜改成每段不同的人聲、不同曲調,並多次變化,以求情真意切。譜曲時,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譜到『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時,我也流下了眼淚。

整個曲子譜得相當順暢,總共不到乙個小時。」「由於當時劉亞樓司令為突出老區革命傳統,要求我們必須註明是民歌,總團領導建議我們署上朱正本、張士燮收集整理。這樣,《十送紅軍》就創作完成了。

8樓:人角琪

因為是魚和水的關係。

彼此離不開。

彼此依賴。所以情感很深。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是什莫,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那場震驚中外的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紅軍長征的勝利,不僅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征中所表現出的長征精神,更是具有現實意義。它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它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永遠流傳於世。紅軍長征...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長征所完成的不僅僅是戰略轉移,還為新的革命階段的到來醞釀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對於人的生命 尊嚴的倡導和踐行。長征,二萬五千裡一路走來,是人類對於自身生存權 發展權的鬥爭。人在社會上的存在,不僅僅要貢獻義務,還要獲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條件,在當時內外夾擊 重重壓迫的情況下,人要想想獲得真正稱之為 人 的自...

歷史意義和歷史作用的的區別

成王敗寇 歷史 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