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評書《大隋唐》中講「一王四猛十三傑十八條好漢」,一王是指大隋王朝的鐵背靠山王楊林,其他的自不用說了。而《三國演義》中則講「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夏九姜維!」說的是呂布、趙雲、遲旅典韋、關羽、馬超、張飛、許褚、夏侯敦(有的說夏侯兄弟並列)、姜維等九名三國中一等一的馬上戰將。
這是最流行的一種排行榜,也是我最初知道的一種排名。但是後來又發現了很多的排名,因為「民間口頭文藝」源於民間、亦產生於民間,經過一代一代的流傳,會出現很多的「版本」,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民間故事」本身就是「勞動人民」口頭文學的一梁旦槐種,沒必要像《史記》《漢書》等正史那樣言之有據,追本溯源。
關於三國武將排名的n個版本:橡友。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夏九姜維。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張(遼)八張(郃)九姜維。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顏(良)八黃(忠)九姜維。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忠)八夏(侯)九姜維曹操排在第十位(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三國英雄的座次)
還有看到一種有趣的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忠、許禇、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上面這個說法是三國中的二十四員戰將,當然三國中的英雄不止二十四位。顯然是為湊二十四一數,因為排名中沒有鍾會,因為鄧艾、鍾會是三國後期中同時出場的兩個將軍,要有都得有。
至於還有好多現在初出茅廬後生仔們的排名,我這裡就不列了,因為那不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排名。
三國的排名不管多少個版本,第一到六都是一樣的,也得到了認可,只是六以後的排名不同。
再看一看以下排名各將的武藝如何:
呂布:單挑之王,三國戰神。
趙雲:萬馬軍中,橫衝直闖。
典韋:一夫當關,百夫莫進。
關羽:衝關名將,無人能擋。
馬超:西涼公子,錦繡馬超。
張飛:百萬軍中,單取帥首。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國演義裡,排名第一的是呂布,第二是趙雲。
一呂二馬還是一呂二趙?
3樓:修勾修勾很可愛
一呂二趙,因為按《三國演義》羅氏之筆法還是趙雲略高馬超一點。
其一,趙雲自出場至歸宿,常常是驟馬挺槍大喝一聲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大概有四次這種描述。
其二,凡遇趙雲交過手的將多是一合或三合斃命,手下敗將或打平的多趨於佩服,下次絕不敢再戰。
其三,無論是敵方己方主帥得知趙雲戰場廝殺爭戰均生愛意。其三,具頗政治頭腦和愛兵愛民之心。
其四,遇事沉穩持重,從不魯莽。馬超戰力不遜,但伴隨他的是一連串的失敗,將兵不行,終歸匹夫之勇。馬超降劉後基本上沒大作為,常小心翼翼,失卻丈夫胸懷。
總體評價馬遜趙,一呂二趙較為公允合理。
趙雲的戰績。
五六十合平文丑,文丑當時是頂級名將,趙雲只是初出茅廬;文丑的裝備、氣勢以及聲望,都在趙雲之上;但文丑這邊,先戰公孫瓚。
再戰帳前四將,之後在萬軍叢中左衝右突,大肆追趕公孫瓚,體力方面有所消耗;所以此戰,只能認為趙雲與文丑實力相當。
趙雲戰張郃。
十幾合內將其擊敗,這一戰績,也是相當精彩的;張郃曾單挑張飛。
一百多合,不分勝負,也是一流名將,配得上河北四廷柱的名頭。
趙雲戰高覽。
高覽被一合刺死,這一戰績更加驚人;高覽也是與張郃齊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就這樣被趙雲一合刺死了。
單挑許褚。三十合不分勝負;此戰沒有詳細介紹,但是單挑三十合卻是實實在在的。
一呂二馬還是一呂二趙
4樓:野半下獨
一呂二馬。早期流傳最廣的「三國二十四名將」中,馬超。
毋庸置疑的排在了第二位。 <
一呂二馬。早期流傳最廣的「三國二十四名將」中,馬超毋庸置疑的排在了第二位。
一呂二趙三典韋出自於什麼地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5樓:哲哥聊歷史
最近有寫到很多關於呂布的事情,發現呂布這個人還真的不是我滑伍們以為的那麼簡單的乙個人,這個人不僅僅是勇武過人,被稱為古之惡來,其實他在智謀方面也不遜色於其他人的,帶兵打仗也都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就是有點命運多舛的意思,他的命運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就一起說說關於他的傳說吧,最近經常看到有人說「一呂二趙三典韋」這個說法,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下面我們就著一呂二趙三典韋到底出自於什麼地方這個問題一起來**揭秘看看吧!
其實這句話在很多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只是在一些說書先生的口中得知的,明間也不怎麼流傳了,但是這句話到了清代的時候就變得十分的流行了。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有人把它編成了一首歌謠了,這首歌謠的名字就叫《二十四將歌》了,那麼這首歌的創作者又是誰呢?其實他就是清代的文學批評家「毛宗崗」,這個人在清代的前期,既然是文學的批判家,所以他就把《三國演義》狠狠的批判了一番,也創作出了《24將歌》了。
那麼毛宗崗版本的一呂二趙三典韋的全文是什麼呢?接著往下看: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信渣或寧、周泰、魏延)。
神槍張鏽與文顏(張鏽、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看起來排名好像也比較梁仔的合理,但是也感覺不是非常的合理,因為自己喜歡的一些名將的排名並不高啊,但是也不是本文研究的話題了。
所以一呂二趙三典韋的出處其實是在民間的早就有了,如果要查在書面上這個說法的,那毛宗崗也算是乙個答案了。
一呂二趙三典說的分別是哪幾位
6樓:老吳愛吃魚
1、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在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頌彎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
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2、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搜櫻磨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3、典韋: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
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世鬥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一呂二趙三典韋到底是什麼意思
7樓:錦繡坊
這是三國時期的武將人物能力排名,第一是呂布,第二是趙雲,第三是典韋,還有,四關(關羽)五馬(馬超)六張飛。
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中的二趙是誰
8樓:北境天意
一呂:呂布。
二趙:趙雲。
三典韋 :典韋。
四關:關羽。
五馬:馬超。
六張飛:張飛。
二趙是指在三國中戰鬥力排名第二,是蜀國的趙雲,鎮軍將軍、永昌亭侯。
關於一呂二趙三典韋的那個武將排名
評書 大隋唐 中講 一王四猛十三傑十八條好漢 一王是指大隋王朝的鐵背靠山王楊林,其他的自不用說了。而 三國演義 中則講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夏九姜維!說的是呂布 趙雲 典韋 關羽 馬超 張飛 許褚 夏侯敦 有的說夏侯兄弟並列 姜維等九名三國中一等一的馬上戰將。這是最流行的一種排行榜,也...
三國演義武將排名到底是一呂二趙三典韋還是一呂二馬三典韋呢
一呂二趙三典韋,因為馬超跟關羽,張飛分別交過手,稍微勝過張飛,一點,但是打不過關羽,而趙子龍是劉備手下的貼身保鏢,時刻保衛著他的安全,所以是武功最高強的 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是絕對的第一武將,趙雲的單挑成績很不錯,所以能排第二,典韋是第三。我比較贊成一呂二馬三典韋的說法,雖然趙雲和馬超沒有直接交鋒...
三國武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第一和第三過招結果如何呢
三國二十四名將 起源於元末民間說書人之口,期間根據武力值進行一次排名,只是順口溜,其出處卻不得而知。一呂二馬 趙 三典韋,四關五趙 馬 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這次的排行為正史 三國志 排行,並非 三國演義 主要按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