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靖難之役,立下戰功,他是如何得到朱棣的賞識的?

2025-06-08 19:40:36 字數 1108 閱讀 2134

1樓:口雪楓

個人實力強,建功立業,表現是非常突出的,所以才會受到朱棣的賞識。

2樓:可樂

因為他在工作猛姿賀當中非常的認真,而且也枝派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援,獲得了很多人的冊凳肯定,所以才能夠得到朱棣的賞識和認可。

靖難之役中,百戰百勝的朱棣為何在濟南城望而卻步無功而返?

3樓:拉布拉斯不變換

鐵鉉非常聰明,在濟南城即將被朱棣攻破時,他命人砍倒大樹製作了朱元璋的神位,掛在濟南城的城牆之上,朱棣根本不敢攻打掛了朱元璋神位的濟南城,否則就是大不孝。

4樓:創作者

對於朱棣來說,靖難以來雖然屢戰屢勝,但卻始終被限制於河北一帶而難以得到擴充套件,短期內尚能贏得對朝廷的作戰,但時間一久,以一隅敵天下的弊端便會暴露無遺,濟南,他碰上了一位鐵骨錚錚的硬漢鐵鉉,鐵鉉和盛庸等誓死守衛濟南城,燕王久攻不下,只好返回。

5樓:馬寧學長

第一是因為濟南城池堅固,易守難攻,第二是朱棣當時面對的是明朝有名的將領,戰略極強,第三朱棣軍隊一路戰鬥,士兵乏累,戰鬥力低下!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目的是什麼?

6樓:民聲聽得見

朱棣要維護皇位的正統性。

大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標早逝,沒有熬過朱元璋,然後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在朱元璋死後即位,是為建文帝。

但建文帝登基的第渣含二年,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扒羨也就是朱允炆的四叔起兵反抗,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獲取了勝利,順利登基為帝,是為明成祖。

朱棣起兵的目的:

朱棣起兵的目的不是推翻朝廷統治,而是要「清君側、靖國難」,只是對朱允炆的如此笑統治不滿。而「明」是朱元璋定下的國號,當初也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如果朱棣把它改了,那就變成了造反,是在反對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對他的名聲是不利的。

至少乙個不忠不孝的罪名是跑不掉的。青史如刀,乙個「得位不正」的名聲,會讓朱棣背上永久罵名的。而沿用大明的國號,對天下人來說,皇位也還是在他們老朱家來回轉手,可能也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樣很正常的流程。

簡述靖難之役與建文帝來滇

靖康之役 北宋的末代兩個皇帝被金國俘虜的歷史事件,史稱靖康之難或靖康之役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這一年,北宋帝國覆滅,南宋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宣告誕生。宣和七年 1125年 金軍分東 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 欽宗 靖康元年 1126年 正月,金東路軍進至汴京...

歷史上為什麼會發生靖難之役

明朝初期,一場令人痛心的靖難之役發生了。因為朱元璋把皇位給了自己的寶貝孫子,直接越過了自己的兒子們,加上朱允炆上臺政權不穩就開始發動了削藩的措施,導致了朱棣有了可乘之機。而在這場動亂之中,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包括建文帝的下落究竟如何,至今也是一個謎團。甚至有人說朱棣安排鄭和下西洋,其實就是為了打一...

明朝年間的靖難之役是不是大明朝廷挑起的

靖難之役 又稱 靖難之變 是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發生的內戰。明惠帝建文元年 1399年 七月,藩王中勢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因不滿朝廷削藩措施而起兵叛亂。戰爭歷時三年,建文四年 1402年 六月朱棣軍攻下首都南京,惠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靖難之變起因是什麼?對明王朝造成了哪些影響?靖難之變的起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