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春節的風俗
1樓:魚小魚看社會
潮汕春節的風俗:貼門神、春聯、吃團年飯、迎財神、放鞭飽、送壓歲錢、拜年。
1、腔碰帆貼門神、春聯
在潮汕的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上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乙個「春」字。「春」字在這裡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永珍更新;一層巧借「春」與「存」潮音的相諧,表示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
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魚,諧音「餘」有異曲伺工之妙。
2、吃團年飯
中國的春節,「吃」往往會成為大部分人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就是透著那麼一股喜慶熱鬧勁兒,這可以算是中國民間過年的最大特點之一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顯得入情入理。
3、迎財神,放鞭飽
按說,臘月二十四日諸神上天,人間的諸路神仙都上天「彙報工作」去了。但人們寧願相信財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間,會在這新春腳步來臨之際將財氣送到人間,所以各家各戶要在這時候拜祭。
於是,子夜鐘響,鞭炮喧天,煙霧嫋嫋,彷彿是一團團瑞雲祥氣,再有那「財神到」的吆喊聲,更給這子夜增添了不少熱鬧。
不過,隨著落後意識的逐漸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經很少包含驅鬼成分,而僅僅是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罷了。而吵拍伴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許多大中小城市都開始在節日禁燃鞭炮了。
4、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伍雹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乙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
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5、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
一、二,無心拜年初。
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春節節日風俗,春節有哪些節日風俗
春節俗稱 過年 是我國民間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節日,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狹義上講,就是指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廣義上講,春節是從臘八節或者小年一直到來年的正月十五,都算是春節。其中有很多風俗習慣,下面我整理了一次春節風俗習慣。一 大掃除 據 呂氏春秋 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北京春節習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一家人圍在一起遲年夜飯,必須有餃子和魚,年年有魚的意思。還要到廟裡搶上第一注香。還會拜年,守歲,放鞭炮等等。北京春節的習俗1 臘月二十三 祭灶。灶神,俗稱 灶王爺 祭灶是舊曆到來的訊號,老北京人稱 過小年 童謠傳 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 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
永泰春節的風俗,永興的春節風俗及意義
春節永泰人俗稱 做年 臘月二十六這天在永泰的一些地方,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 酒 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豬肉也被稱為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就要回孃家 送年 一般要送公雞 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