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虎頭教說
中秋節的作品有《印度洋上的秋思》、《四世同堂》、歌曲《水調歌頭》。
1、《印度洋上的秋思》。
昨夜中秋。黃昏時西天掛下一大簾的雲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將海天一體化成暗藍色,寂靜得如黑衣尼在聖座前默禱。過了一刻,即聽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來,低壓的雲夾著迷濛的雨色,將海線逼得像湖一般窄,沿邊的黑影,也辨認不出是山是雲,但涕淚的痕跡,卻滿布在空中水上,又是一番秋意。
2、《四世同堂》。
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裡挾著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裡,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麼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3、歌曲《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流傳的千古名句,表達了中秋夜對親人的懷念。後來經過作曲家的加工,優美的詩詞與悠揚的曲調完美搭配,《水調歌頭》漸漸成為人們爭相傳唱的經典歌曲。
中秋節作品有哪些?
2樓:網友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
蘇軾《陽關曲。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局散中秋。
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晏殊《中秋月》
中秋誰與共孤光。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公尺芾《中秋登樓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公尺芾《桐襪氏中秋登樓望月》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好悶。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
蘇軾《念奴嬌·中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陽關曲。
銀漢無聲轉玉盤。
蘇軾《陽關曲。
中秋節介紹
3樓:分享社會民生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是乙個由來很久遠的乙個節日,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中秋節,中秋節是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盼望著團聚,在這一天月亮是圓的,家人們相聚在一起賞月聊天吃月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同樣,在現代,人們依然過著這個傳統節日,就連很小的小孩子都知道中秋節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是個家人團聚的日子。中秋節的起源還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一段傳說,正是這個傳說讓大家有了這樣乙個節日。
有關中秋節的名家作品 文章,關於中秋節的名人文章?
老舍 四世同堂 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裡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 在這些天裡,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麼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周...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中秋節的來歷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中秋節的來歷 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大家都會到空曠的地方去賞月,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關於中秋節來歷和部分民俗的簡介。中秋節的來歷 簡短 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
中秋節習俗有什麼,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 東京夢華錄 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