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北方還是南方?冬至北方和南方有什麼不一樣?

2025-06-19 23:45:16 字數 2914 閱讀 6433

1樓:情感專業顧問

1.潮汕冬至吃冬節丸。

潮汕當地有句民諺是「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說在外的人無論如何,在冬至這天都要回家祭拜祖先和神靈,在中午前到祠堂進行祭拜,然後再吃團圓飯,團圓飯中必吃的一道就是冬節丸,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表示雖未過大年,但人們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襪顫基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民諺。

2.蘇州冬至喝釀酒。

蘇州在冬至這一天要祭拜祖先,而且還會掛喜神像,早些年小輩穿新衣到長輩處拜謁,又稱「賀冬」,禮俗基本和過年一樣,不過現在這種拜謁已經不太常見了,但是這一天一定要喝一年只做一次的冬釀酒,又叫做「酒娘「。冬釀酒是由公尺酒和桂花釀製而成,金黃的酒色,浮起陣陣桂花香,酒香怡人,好不快樂。

3.寧夏冬至吃「頭腦」

寧夏地區冬至這一天會吃羊肉粉湯餃子,當地老百姓把羊肉粉湯起了個怪名字--「頭腦」。冬至在當地又叫鬼節,羊肉粉湯餃子做好後先供起來乙份,還要給近鄰送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對當地人來說是習空見慣的飯食,反而是外地人沒吃過這種香辣的餃子,也算是寧夏地區特色的一種風味小吃吧。

4.北方地區吃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傳統餃子。北方人吃餃子需要追溯一下歷史,餃子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當年張仲景在冬季洞滾施捨「祛寒嬌耳湯」給老百姓**凍耳朵,挽救了許多平民百姓的生命,人們把他記在心裡。

後來張仲景在冬至這天去世,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並說冬至吃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而且「嬌耳」和「餃兒」諧音,於是便有了這一傳統。

5.江蘇冬至吃年糕。

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每逢冬至三餐做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6.廣東冬至吃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7.湖南湖北冬至吃赤豆糯公尺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赤豆糯公尺飯。糯公尺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告謹若是能用上黑糯。

2樓:aa我愛我家

冬至並不是乙個地區,而是乙個季棗喚節,所以說到了冬至也就緩桐是冬天,已經冷到了極限的意思一般說冷在三九就是在冬至這段凳哪凱時間,所以說冬至指的是乙個季節的。

冬至北方和南方有什麼不一樣?

3樓:暮夏淺眠

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

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認為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食有營養的食品補充熱量。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

而吃餃子又俗稱「安耳朵」(擠餃形似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食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食餃子防為紀念藥王張仲景。而餃子、餛飩和包子等更會是家庭成員團聚圍桌而食,稱為「蒸冬」。

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東棗莊流行冬至當日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

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某些地方有冬至日食湯糰、粉餈粑等甜食的習俗:

冬至日會食用以公尺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糰」、「糰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糰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糰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

冬至食過湯糰也象徵著年長一歲。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曬冬公尺」習俗,水洗白公尺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4樓:易雅

北方過冬至傳統是吃餃子,不吃餃子凍耳朵,南方是吃湯圓,感覺南方的冬至沒有北方那麼隆重。

5樓:網友

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湯圓 ^_

6樓:網友

吃的不一樣,溫度不一樣,身邊的人不一樣,周圍環境不一樣,哈哈哈哈哈。

南方北方在冬至有什麼不同?

7樓:關關說教育

1、習俗不同。

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是時年八節之一,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

有句俗話叫「冬節大如年,不返沒祖先」,外出的人,到冬至節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先。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祭典完畢之後,通常銷滲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許多地方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2、飲食不同。

南方:冬至湯圓,又稱冬節丸、冬至團等。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北方:每年冬至這天,在我國餘基北方地區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餃子與春節吃的餃子含意不同,春節吃豎鬥謹的餃子在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

而冬至吃的餃子含有消寒之意。

3、天氣不同。

南方:在南方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嚴寒是在冬至之後,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北方: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後。立冬後,表示進入了冬季,並不是進入冬季就意味著開始寒冷,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北方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北方冬至吃什麼,冬至節北方習俗是吃什麼?

北方冬至吃餃子 餛飩 羊肉 狗肉。1 羊肉 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 補身體,對風寒氣喘 腎虧陽痿 氣血兩虧 腰膝痠軟 肢冷腹痛 面黃肌瘦等症狀有療效。冬季人體陽氣內藏,腎陽不足,容易出現手足冰冷,面目...

冬至在北方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是北方還是南方

預防寒冷。冬至 wintersolstice 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冬至俗稱 冬節 長至節 亞歲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

北方地區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節氣北方為什麼要吃餃子

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告老還鄉,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看到那些為生活東奔西走的窮鄉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很難受。於是,張仲景就發明了一種藥叫 祛寒嬌耳湯 是用羊肉 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熬。等煮好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