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

2025-06-20 10:10:25 字數 2440 閱讀 8683

1樓:紅苕藥

好像是吃湯圓。包餃子 。這些吧! 很多的地方。都有吃湯圓的習慣。所以。

今日立冬,都有什麼習俗?

2樓:網友

立冬有哪些習俗?

1.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2.喝草根湯。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製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

3.吃餈粑。

立冬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餈」慶祝好收成。糯公尺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神吵黏的,揪成桌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公尺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並鬥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餈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裡。

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餈」。做好「交冬餈」,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4.鹹肉菜飯。

蘇州常州一帶,立冬會有吃鹹肉菜飯的習俗,主要是因為當地人認為「吃鹹補腎」。鹹為五味之首,可以補腎氣。立冬過後天氣轉冷,人的陽氣變衰,需要吃一些鹹的東西補腎氣,鹹肉菜飯便遊蔽侍應運而生。

鹹肉菜飯,用秋後的青菜和肥瘦相間的臘肉,配上當年的新公尺,最後是放在土灶裡煮。這樣做出來的鹹肉菜飯,又香又糯,鹹香好吃。

3樓:小周老師帶你學車

又是一年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們也都藏了起來過冬。立冬一般意味著冬季開始,在飲食上,這一時期民間有立冬「補冬」的食俗,牛羊魚肉成為上佳食材選擇,各地還講究吃餃歲旦子、雞鴨魚肉、赤豆糯公尺飯等。

餃子。餃子是國民飲談豎食,每逢佳節必有餃子相伴。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冬吃餃子是長久以來的飲食習俗。

**/樹映攝影師酋長/ic photo

羊肉。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在北京地區,立冬有吃涮羊肉的習俗。民間認為羊肉滋補,有抵禦寒冷的作用。

在山東滕州地區,有立冬時節喝羊肉湯的食俗,人們認為喝羊肉湯能夠驅寒保暖,滋補身體。

羊肉湯。 新京報資料圖。

雞鴨魚肉。立冬吃雞鴨魚肉是南方地含雀大區的飲食習俗,但各地略有不同。福建地區立冬會做燉羊肉、豬排等;在浙江、江蘇等地,立冬要用雞或鴨做滋補湯。

鴨湯。 新京報資料圖。

草根湯。福建中部地區講究立冬「補冬」,當地人在立冬當日熬製草根湯來滋補。具體做法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等藥材與雞、鴨、豬肚等熬製成湯食用。

大蔥。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立冬時,南京地區會吃點生蔥。人們認為大蔥性溫味辛,能夠驅寒散邪,立冬吃生蔥,能夠抵抗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發生。

大蔥。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餈粑、麻子果。

立冬這一天,福建漳州地區的人要吃餈粑。尤其是當地鄉村人家,立冬當日要舂「交冬餈」慶祝好收成。將糯公尺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有韌性又有黏性,然後揉成團擺盤,撒上白糖、花生粉就可以食用了。

有同一種飲食習俗的還有江西上饒,當地將糯公尺糰子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後食用。

4樓:凡夫俗子的平淡生活

吃餃子 古人認為水餃形狀像耳朵,人們吃了它冬天耳朵不會受凍。

立冬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5樓:小科技大不同

立冬的來歷: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

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冬這個字在漢文的意思裡極為絕妙,一是它與凍同音,人們聽到冬聲,即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為無絲可傍身禦寒的終字,意為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人們一年可收成或勞累的時間也應該結束了,是收藏、補冬和養精蓄銳等待來春的時候了。

立冬習俗

1、北方冬至要吃餃子。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2、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3、寧夏冬至要吃「頭腦」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

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過年習俗,你的家鄉春節有哪些習俗?

泰州,扯天燈。正月十三起,泰州家家都要 扯天燈 名 上燈 以求閤家目明。這天早上還要吃湯圓,民諺雲 上燈圓子落燈面,要吃圓子到明年。燈節期間,姜堰東嶽廟 都天廟 龍王廟裡都會置屏燈,燈上畫 三國演義 封神榜 等古典 中的人物,熱鬧非凡。會在年關將至時,加大對孩子的管教力度,甚至連續打幾次,叫 打打好...

家鄉的春節有哪些習俗,你的家鄉春節有哪些習俗?

1 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 屋門門神 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2 貼春聯春聯亦名 門對 春帖 是對聯的一種,...

你家鄉清明有什麼習俗 你的家鄉過清明節有什麼習俗?

要去掃墓,在家裡的門上插上艾草菖蒲,還要做艾餃吃。清明掃墓 掛紙 時有山火發生,現在郊遊踏青,送上一束鮮花,越來越替代了以往雞鴨鵝香燭紙錢 冥幣 祭祀的習俗了。在這一天,每一個大家子都會各自準備食物和紙錢上山幾百先人,在我小時候去山上掃過幾次墓,最有趣的就是看到那些小溪 蝴蝶和山石了。說到清明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