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睢寧一指禪
陸游年輕時就以慷慨報國為己任。他是要求參加戰鬥,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的。在他的詩裡一再表示「殺身有地初非」「裹屍馬革固其常」的為國犧牲的願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如《夜讀兵書》說:
老病雖憊甚,壯氣復有餘,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表明他自己老當益壯,如果有報國的機會,他願意即刻投筆從戎,上馬殺敵。
又如《十一日四日風雨大作》一詩說:「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爛閉亂國戊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這時已經68歲,雖然年老體衰,疾病纏身,但殺敵雄心尚在,報國壯志猶存,一心只想能為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大業作出自己的貢獻。詩中巧妙地通過自然界的風雨,將夢境和現實聯絡起來,渲染自己此心無時不在中原,表現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
陸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壯志和殺敵報國的赤膽忠心,使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意志的堅強,感情的熱烈。然而還不止此,甚至在陸游意態拍識到生命將始終的時候,還盼望著收復中原,飢檔寫下那首作為遺囑的《示兒》,也是陸游最後的一篇充滿了血淚的歌唱。《示兒》中蘊含著對兒孫的諄諄囑咐: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負和理想的總結,也是詩人愛國思想的藝術結晶。
詩中沒有隻言片語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沒有收復,祖國沒有統一,含著老淚告訴兒孫,一定要繼承先輩的遺志,這首詩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感人至深,詩人強烈的統一祖國的願望激勵著無數的中華兒女。
2樓:匿名使用者
服從多數,尊重少數」,才是民主政治真諦。
《從軍行》這首詩後兩句敘事兼抒情,抒發了戍邊將士什麼的豪情壯志?
3樓:匿名使用者
從軍行後兩句則寫出身經百戰磨破鐵衣的壯烈形象,表現了守邊將士們為國為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4樓:小阿肥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抒發了戍邊將士保邊衛國的豪情壯志。
5樓:人工智慧新風口
第。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
黃沙」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6樓:網友
這首詩後兩句敘事兼抒情,抒發了戍邊將士一一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陸游詩詞中哪句話表達了他的愛國情懷?
7樓:小林愛數碼
示兒思想感情: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儘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後,不要忘記把收復中原的訊息告訴他。
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論述陸游詩歌的愛國情懷
8樓:步禕君
陸游愛國主義詩歌主題陸游是我國南宋時期繼杜甫、屈原之後最具影響力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我國文壇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作家。
他的詩詞感情真摯、內容豐富、氣勢磅礴,處處洋溢著濃烈的愛國情感。他一生憂國憂民,寫了大量的有關於愛國主義的詩歌,用筆揭露南宋統治的黑暗與腐朽,並激勵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國家、為民族努力奮鬥。
愛國主義情感在陸游詩中的滲透是一種心靈之間的呼喚,是心與心的連鎖感應,是心與心的強烈觸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詩歌創作中,<>
陸游是最多產的作家,他是一位創作力和想象力非常旺盛且豐富的作家,他一生都在辛勤的寫作,甚至達到「無詩三日卻堪憂」的境地。因此,在我國文學史上他的作品極其豐富,「六十年間萬首詩」,而現今存在的有九千四百多首,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筆豐厚的遺產。
從軍行(其四)後兩句詩讓我們感受到將士們的報國壯志發出怎麼樣的豪壯誓言?
9樓:網友
《從軍行(其四)》後兩句詩,將士們發出「不攻破敵人的巢穴決不回家」的豪壯誓言。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其四後兩句詩讓我們感受到將士們的報國壯志發出什麼的豪壯誓言?
10樓:四還一家親
從軍行其四後兩句詩讓我們感受到將士們的報國壯志發出的不擊敗敵人絕不歸還豪壯誓言。
11樓:網友
體會到將士們誓死尊崇國命,定要戰勝敵人的決心。
12樓:網友
從軍行中感受到戰爭的悲痛、堅難。
13樓:網友
報國壯志發出的不擊敗敵人絕不歸還豪壯誓言。
陸游為什們能在軍旅生活中寫下不少愛國詩篇
1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中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詩是這麼寫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遺囑。詩中表達了乙個行將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訊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
他就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陸游。
陸游是中國南宋詩人,生於西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
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於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作的基調。
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15樓:網友
他參軍的目的就是保家衛國,在這期間寫下這些詩句也是情理之中。
16樓:阿樂哥
因為戰t們愛國的心都印在阹遊心裡。
17樓:y易毛
詩人是有感而發,不奇怪啊。
陸游體現愛國思想的詩句
18樓:匿名使用者
愛國思想: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恤民情懷: 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
道德情操: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這一句是詞)理想信念: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責任意識: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民族氣節: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19樓:網友
愛國思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昭著文章抒壯志國興明德頌巨集徽請大師幫我鑑賞一下這副對聯,點評一下
昭著文章抒壯志 國興明德頌巨集徽 很不錯的一副對聯。受你嵌字要求的限制,平仄略有出入。昭著文章抒壯志 國繪巨集圖頌巨集徽 要給你家寫對聯的人自己解釋不更恰當嗎?各地的民俗風情 傳統節日 地方節日 民間風俗習慣 漢族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