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經典解讀
1樓:嘟嘟生活百科
《道德經》經典解讀如下:
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君主如果不崇尚賢才,社會就不會出現為了領先別人而互相壓制爭搶的現象。君主如果不崇尚貴重的物品,人民也就不會崇尚貴重的物品,就沒有人舉液陵去偷盜了。不崇尚賢才,把賢才與普通人同等地看待,是一種徹底的人人平等思想。
不貴難得之貨」,就是把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與普通東西平等看待。這是對各種物品的平等思想。
2、「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
無為」就是沒有作為。有些人認為「無為」是不妄為,按照規律做事。這是對「埋戚無為」的中等層次理解。
宇宙原始最初的物質「道」演化出了宇宙萬物。但因為它毫不顯露自己,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它有什麼作為。因此,老子把「道」說成是「無為」。
人也是一樣,沒有作為才能稱為「無為」。
3、「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治理國家時,使用智慧和技巧越多,國家會越亂。不用智慧和技巧治國,國家才有真正的福。追求利益的心理越重,就越會採用各種智巧做事。不追求利益的國君,才能不用智巧治國。
4、「欲上民,必正戚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想要處於人民之上,就必須以謙下的態度對待人民。總是站在人民後面,才能在國家中領先。有些人為了得到高高在上的地位,用盡心機,甚至使用詭詐手段,後來反而身敗名裂。
以謙下的態度對待人民,不爭先、甘居人後的人,人民會認為他是具有高修養的人,應該向他學習,他才是真正在人民之上的人。
道德經簡介
該經分上下兩篇,上篇講道,下篇講德,共81章,文筆簡潔,以詩歌的形式表現其深刻的哲理。《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知識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
以恢弘的氣勢,深邃的智慧,富有詩意的語言,發天人宇宙精微之學,闡修身治國之理,倡人生真諦之奧,給人以無窮的思想啟迪。
道德經經典解讀
2樓:願君安好
道德經經典解讀如下:
一、自知之明。
1成語出處。
道德經》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成語含義。
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透徹的瞭解。指了解清巧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多用於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3智慧精髓。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瞭解自己。《戰國策·齊策》中的鄒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沒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頭腦,他說:「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自知之明**於自我修養和自我慎獨。乙個嚴於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比較難的,要求別人易,要求自己難。
只有真正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座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時,也正是進步的開始。
二、慎終如始。
1成語出處。
道德經》第64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成語含義。
謹慎地做到最終,就像開始時一樣,就不會有失敗和差錯。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3智慧精髓。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為人處事不能善始善終,原因一般可以歸結於兩個方面。
首先,虎頭蛇尾,開端和過程都很重視、謹慎,而到結尾處卻放鬆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於求成,開頭和過程都很認真,眼看將要大功告成,雜念、慾望、貪念便起來了,患得患失,最終前功盡棄。
慎終如答悔始」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既要嚴於律己,老老實實地將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後,又要「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始終保持平和、「虛靜」寬銷的心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成功三要素:勤奮、堅持加心態。
道德經最經典的幾篇
3樓:網友
道德經最經典的幾篇如下: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譯釋:將腳跟離地用腳尖站立的人是站不穩的;跨大步總是心急火燎地趕路是走不遠的。老子認為,將腳陪閉跟離地用腳尖站立的人是站不穩的。
這一論斷給了我們發人深省的此州忠告,人可以擁有夢想,但這個夢想應該建立在對自身正確的定位之上,千萬不能好高騖遠,以免貽害終生。
2、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譯釋:遇事只憑自己的感覺、記憶、印象及價值觀來決定行為,而不能就事論事採取客觀的態度去行為,則必然終生受挫,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許多已經成形的思想或理念,在行動中常常支配著我們的行動,讓我們的頭腦機械僵化,不願意跳出這個固定思維模式。
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釋:做事一直到結束都像開始時那樣謹慎,那麼就不會有失敗的事情了。任何一件事都會有開始和結局,這就驗證了老子的乙個人生智慧: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一旦作出了選擇,就應該做到善始善終,那樣就不會出現失敗的結果了。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
在《道德經》裡面,「道」為最高哲學範疇,來統攝宇宙物質世界、社會和個人人生三大層面,追求三者的自然統一與平衡和諧,在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最富於哲學內涵,最為博大精深,其哲學思辨達到了天、地、人的渾然一體,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整體系統觀念。
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道」和「德」兩大部分,其中「道」是宇宙萬物的最終本源是有與無、恆與變、無為與自化的辯證統一,德是道的自然本性,在宇宙萬物中的表現。也是按照「森亂蔽道」來做所獲得的成果。
老子論述的這些內容是在原始和天然的狀態下說的,應用於人,則指人不待人為的原始天然的自由的狀態。道這一概念最初由道家提出,用以說明宇宙的本源、本體以及發展規律。道的原始意義是指道路,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指代事物的規律性。
道德經沒有註釋的版本 道德經哪個版本的好?
有阿,我個人認為 中華書局直排繁體標點本 老子帛書校住 較好,裡面有馬王兆冊孝本 甲 乙本族稿 和通行王姿寬 弼 本及歷代諸本註釋。是的有的話給我帶個信。道德經哪個版本的好?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的最好。原因是這兩種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邏輯思維體系最嚴謹 也是市場流通最廣的版本。其次是傅奕版本。然後...
道德經名句
道德經名句如下 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 道德經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 道德經 3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 道德經 4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
繁體字的道德經,道德經繁體字
道德經繁體字 道德經的繁體字是道德 道德真經 即 道德經 又稱 老子 老子五千文 共章,餘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時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老子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 老莊 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稱 太上老君 在道教中,莊子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