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齡的傳統文化常識,古代文化常識中有關年齡的知識有哪些

2025-07-13 08:50:18 字數 1633 閱讀 3464

古代文化常識中有關年齡的知識有哪些

1樓:網友

未滿週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齠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束髮。

16歲(女)--碧玉年華。

15-20歲--舞象之年。

20歲(男)--弱冠。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公尺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臺,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2樓:張為臻老師

古代有關年齡的比喻稱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滿週歲的兒童――襁褓;2-3歲――孩提;童年——總角,垂髫;8歲(男)——齠年;10歲以下――黃口;10歲(女)——髻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14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15歲(女)——及笄之年;15歲(男)――志學之年,束髮;16歲(女)――碧玉年華;15—20歲――舞象之年;20歲(男)――弱冠;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蓓(信)年華;出嫁——標梅之年;30歲(女)――半老徐娘;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50歲――知命之年、半百;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77歲——喜壽;80歲――杖朝之年;88歲——公尺壽;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臺,駘)背之年;99歲——白壽;100歲――期頣。

人瑞;108歲——茶壽。——常識稱謂篇。

中國傳統上對年齡是怎樣表述的

3樓:猶玉枝甲畫

年歲別稱:襁褓:0歲。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30不惑:40

天命:50花甲:60

古稀:70耄耋:80-90

期頤:100

部分農村地區在人死亡租穗晌時稱呼年齡。

0——20歲為夭折族如。

21——30歲為短壽。

31——40歲為強壽。

41——50歲為艾壽。

51——60歲為周壽。

61——70歲為稀壽。

71——80歲為耋壽。

81——90歲為耄壽。

91——弊鋒100歲為期頤。

關於祖國傳統文化,關於祖國傳統文化資料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 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核心,還有道教 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 古文 詩 詞 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等等。祖國的傳統...

印度的傳統文化,印度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影響

印度傳bai統文化,受地 理環境 du宗教傳統 種zhi 姓制度 村社結構 語dao言斷 裂等影響專,形成了多元復屬雜性 濃厚宗教性 極大包容性等特徵。歷史久遠的宗教傳統,流行的是樹神崇拜及動物崇拜。印度教承認吠陀權威 嚮往梵我 如一 踐行業報輪迴 追求精神解脫 虔誠修煉瑜珈,印度教以其博大 靈活與...

古代文化常識,古代文化常識

紀年法1年號紀年法 我國最早的紀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 元,二,三 為序數,至去世為止。如 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年,用 元,二,三 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 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年,稱作 改元 如 是年夏王,改景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