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主要還是花在了科研專案上,尤其是前沿研究上。
經營支出是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其他支出是指事業單位除事業支出、上繳上級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
經營支出以外的各畢好項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贈支出、現金盤虧損失、資產禪輪處置損失、接受捐贈(調入)非流動資產發生的稅費支出等。
事業支出是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發生的手襲鉛基本支出和專案支出。上繳上級支出是指事業單位按照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的規定上繳上級單位的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是指事業單位用財政補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對附屬單位補助發生的支出。
事業單位的支出一般應當在實際支付時予以確認,並按照實際支付金額進行計量。採用權責發生制確認的支出或者費用,應當在其發生時予以確認,並按照實際發生額進行計量。
2樓:快樂小阿青
主要還是花在了科研專案上,尤其是前沿研究上。
我表弟以前在全國to5的理工類大學本碩博連讀,經常聊他在學校做實驗的情況,所以大概也瞭解一點。
科研花錢多,主要是因為尖端裝置和耗材幾乎全靠進口。
先說耗材,用我表弟的說法目前國內科研用的耗材以及小工具國內與進口差距比中美航空母艦差距都大。
他曾經告訴我,同樣的天平,國內最好的品牌是xx(我不給民族企業添堵),外國品牌是賽多利斯;我們國產的天平號稱可以精確到萬分之一克,但誤差高達5%;而賽多利斯就能做到誤差2%。
不要小看萬分之一克的3%的差距,某種意義上這會導致結果是諾貝爾獎還是國內三流期刊水**(誇張)。
但是賽多利斯天平**就是比國產貴許多,可沒辦法,凡是有雄心攀登本領域珠穆朗瑪峰的科研人員怎麼可能會容忍高達5%的誤差?
天平只是乙個最簡單的例子,基本上我可以這麼說,越是高階實驗室以及研究,使用國產裝置就越少,因為在科研儀器這個領域,我們和西方差距真太大太大太大了。
當然,不是說國產科研耗材和儀器不能用,三本、二本甚至普通一本用來教學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我表弟當初原話),但是目標是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實驗室,那還是用德國、美國、日本進口儀器和耗材吧,科學研究也是有時間成本的,頂級實驗室沒有這個資本用自己來為國產儀器和耗材「正名」。
其次就是裝置,頂尖的科研裝置真的非常費錢。
以目前最熱的晶元領域舉例,一臺燃掘mocvd好的上千萬一臺,這還只是裝置本身費用;跑一次實驗成本就是20萬。而且別看裝置貴,做一次實驗還非常「費」機器,上千萬一臺的mocvd做不了多少次實驗就可能會需要修理,而修理一次就幾十萬。
這只是生長裝置,生長出來還需要質量表徵等,總之輕輕鬆鬆幾百萬又沒有了。
晶元,只有材料是不夠的,還需要做皮敏核成器件,需要超淨間及器件製造裝置等,而乙個一流的超淨間投資輕鬆好幾億,一年維護費用就是好幾百萬。
更離譜的是因為是最前沿的研究,很有可能花幾億、十幾億最後發現打水漂了;有人會說了,那麼我們不追求最前沿,我們跟蹤行不行?
問題是跟蹤最前沿也很花錢,而且由於別人不會把核心資料告訴我們,所以我們還需要不停試錯,花的錢不見得比直接進行最前沿研究少多少拿態。
總而言之,國家每年給高校撥款幾十億,絕大多數都用在了科研上,尤其是科研裝置硬體添置上。
部分高校「事業收入」佔總收入的一半嗎?
3樓:琦琛聊百科
近年來,除了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在高校的收入中逐漸佔據優勢地位,尤其對那些比較「富裕」的高校來說,開始接近甚至超過了來自財政撥款鏈槐逗的收入。
高校收支總表中的「收入」主要**通常有幾部分:一般公共預算撥款、事業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捐贈收入)、上年結轉,有的高校還有事業單位經營收入。以今年預算總數增長和減少的清華、北大為例,兩校來自財政撥款的收入相差無幾,都是50億元出頭;而清華的事業收入近104億元,北大則是48億元左右。
這意味著,清華的事業收入佔本年收入合計(不包括上年結轉,下同)的,而北大的事業收入和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總和只佔到本年收明耐入合計的。
高校的事業收入,一般指學校開展教學、科研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在一些「雙一流」大學,事業收入的增長都比較明顯。上海交通大學今年收入億元,其中事業收入億元,佔一半;中國人民大學的事業收入也比財政撥款略高,佔本年收入合計的,而且比上年增長億元;即使是預算總數不到50億元的北京交通大學,事業收入也比撥款收入高億元,佔本年收入棚賣合計的。
全國重點高校佔全國大學比例
全國重點大學 的由來,要追溯到上世紀 年代。年,當時國家下發的有關檔案中將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天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等所高衡陸校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到年又增加了所大學為重點大學。年,確定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等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上世紀末,經過高校管理體制...
高校取消事業編制,對大學老師是利是弊?
高校取消事業編制,對大學老師是利是弊?不想扯什麼家國大業,僅從為題主考慮的角度提兩點 .前面的都沒提到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這一規矩。取消事業編制並不是喊個全校的人都一起沒了編制 對題主來說,如果進入了高校,你會發現比你早進來一兩年的同事是有事業編制的,包括大部分的行政人員,即使學校說什麼同工同...
部分高校學碩停招,研究生培養該去向何方?
部分高校學碩停招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應該是如何的,自己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吧,就是未來學術肯定會有的,因為你就算側重於實際,有也側重於實際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有一部分人研究這個行業的理論研究,這個行業真是沒有人研究這個東西的話,未來的方向在哪呢,這個行業就靠實際工作的需要去研究嗎?那肯定不行的。未來學術型碩...